APP下载

老兵王琪,欢迎回家!

2017-03-22王齐龙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王琪使馆回国

王齐龙

王琪顺利回国,“印度政府是特事特办”“满足了使馆提的很高的要求”;

中国驻印度使馆同样也是特事特办,“给他(王琪)大女儿办签证,只用了几十分钟”

82岁的王致远正在打着牌,儿子急匆匆跑过来叫他:“快准备”“明天要到北京接人去”。十多个小时后,印度当地时间2月11日3时许,78岁的王琪和儿子维什努一家三口在德里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虽然近来一直传来三弟王琪要回来的消息,但对于王琪在元宵节当天能回家团聚,王致远还是感觉“很突然”。

“当老人下定决心要回国的时候,罗照辉大使立即与印度外交部交涉,提出老人回国的时间表,即元宵节之前,以慰老人和国人。”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碧建说。李碧建和另一名使馆官员全程陪同王琪返回家乡,第二天他就启程返回印度新德里。李碧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次王琪顺利回国,“印度政府是特事特办”“满足了使馆提的很高的要求”;中国驻印度使馆同样也是特事特办,“给他(王琪)大女儿办签证,只用了几十分钟”。

2月11下午5点45分许,从北京转机的王琪一行走出陕西咸阳国际机场,踏上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土地。他与大哥王致远和二哥王玉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脸上满是泪水。而一家人的这次见面,距离上一次已经隔了足足半个多世纪。

“误入”印度

“1963年1月1日元旦放假,当时没什么工作,我一个人到外面转。”2月12日早上,在暂住的咸阳一家商务快捷酒店,王琪一边吃着摆了一桌子的为他特意准备的中式早餐,一边向《中国新闻周刊》平静地回忆道。

但就是54年前的这次闲转,彻底改变了王琪的人生轨迹,让他进入完全陌生的印度,并且一待就是大半辈子。走在高山野林里的王琪,忘记了返回军营的路线。

王琪的老家是在陕西省咸阳市乾县薛录镇薛寨南村,家里共有5个兄弟和两个姐妹。1962年6月中印边境战争爆发。随着战事发展,王琪所属的部队被调往藏南地区。在部队里是工兵的王琪,负责修路、修桥,清除路上的障碍物,以让主力部队顺利通过。

当年12月,双方战火停息。1963年1月1日,好不容易趁着元旦放假闲转放松,他却迷了路。两天后,1月3日,王琪听到了汽车驶过的声音。凑近一看,他发现是印度红十字会的车辆。

“当时就想红十字会是救人的,所以就上了车。”王琪回忆说。他原本想请对方把自己送到中国的红十字会,但他们没有那么做,自己反而被转交给了印度军队处置。

印度军方人员把王琪带到了德里,当地政府以“间谍罪”为由,将他投入监狱关了7年。在此期间,印度政府人员还曾试图从他身上获取关于中国军队的信息。

坐了7年牢后,当地法院下令将其释放,可是他仍然未被允许离境,只能留在印度。

出狱那天,王琪被押上一辆军车,随后被运到了印度中央邦一个叫蒂罗迪的村庄。

这个临近铁矿山的村庄,在当时俨然是一个流放地。村庄被湖泊和森林环绕,荒凉一片,在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条件下,难以找到逃脱的出路。

身高近一米八的王琪,年轻时面容清秀、俊朗。村里的人眼看着这位中国来的小伙孤单一人,主动为他做起了媒人。

村里老人给他介绍的,是一户印度穷人家的女儿,名叫苏世拉。由于她的父亲早已过世,家里就靠着她母亲到附近铁矿赚些钱,而且家中的弟弟妹妹都很小。

对于这门婚事,王琪最初并不同意,但村里人反复劝诫,“她家里穷,不过你能赚钱,可以帮助她。”一旦拒绝,他们很可能从此不再为这名异乡人给予帮助。

数十年后,苏世拉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她也迫于压力别无选择。尽管王琪出狱后也学了些印地语,但彼此语言不通,“一开始挺困难的”。但一段时间后,“我也就习惯了”。

“不能把中国忘掉”

2月12日上午近9时,王琪儿子维什努、印度媳妇和小孙女还迟迟未从酒店房间出来。这是一家人到中国后的第一顿早餐,眼看一大桌饭菜要凉了,亲属焦急地让老人去沟通。10分钟过后,三人才坐到饭桌前。

王琪充当起了儿子一家與咸阳老家人之间的印地语翻译,手指着桌上摆放的小米粥、花卷、馅饼、油条、干炒土豆丝等饭菜,向从未来过中国的孩子们介绍。

在印度土生土长的维什努一家三口对吃中餐并不习惯。而54年后终于回家的王琪仍能灵活地用筷子夹起碟中的土豆丝,紧接着又用拿着筷子的右手端起一大碗小米粥喝了起来,身旁的家属连忙给他碗里放一只勺子。此外,他还不时用夹杂了些印地语腔调的咸阳当地方言与老家人熟练地交谈。

为了让自己的身体能支撑到回国的那一天,王琪每天坚持5点起床锻炼身体,坚持了40多年。王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印度期间,他并没有很用心地学过英语和印地语,因为心里总想着可以回到中国,“学来有什么用?”但他时刻寻找机会与能遇上的中国人交流,生怕自己慢慢忘了中文。

虽然已在印度成家生子,王琪仍忘不了远在中国的家人,他寻求通过各方渠道找到回国的办法。从1977年起,他一直写信向印度政府提出回国申请,但都石沉大海。

多年来,王琪给老家寄出的信件,也毫无回音。1986年夏天,他听说中印关系转暖,两国间的信件往来恢复了,他再次提笔给家人写下一封家书,以报平安。这封信终于寄到了老家。王致远回忆称,信封上印有印地语,寄信地址是印度的一个村子,而家里也由此得知了王琪失踪多年后的下落。

此前多年没有音讯的王琪,一直是他母亲生前最大的牵挂。王致远多方打听仍无结果,只好瞒着卧病的母亲,说弟弟正在部队执行特殊任务,不便和家里联系。

一晃眼20多年过去,当信寄到家中,母亲已去世3年了。王致远唯有拿着信走到母亲的坟头,读给母亲听。

母亲至死也想见到弟弟的执念,早已成了王致远难解的心结。随着年纪越来越长,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见到弟弟,“我想起来,有时候就整晚整晚失眠。”

父亲王致远的痛苦,儿子王英军也记在了心里。眼看着王琪一家在印度始终无法找到回国方式,他于2009年带着妻子办好了旅行签证,前往蒂罗迪村看望了叔叔。

将要启程前,王英军在电话里问叔叔需要什么。王琪的回答是:什么都不要,只要一本新华字典。

“他原来的字典是旧的。(他说)不能把中国忘掉。”王英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王琪还让侄子给拿去一双布鞋,因为过去他离开家的时候,穿的正是村里人做的布鞋。

“特事特办”

王英军和王琪在印度相见后,老家人开始多方走动,希望让王琪早些时日回国团聚。可当年王琪入境印度时没有带任何身份文件,他在印度就相当于一个“黑户”,归国之路仍遥遥无期。

2012年,王琪成功向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求助,事情迎来了转机。使馆方面对此事十分重视,迅速与国内相关部门和亲属核实并确认了他的身份。2013年5月,王琪拿到了自己的中国护照。但当年老人在非正常情况下入境印度,没有入境的证明和文件,印度官方需要启动一个特殊程序办理,才能为其开具离境文件。

据中国驻印度大使罗照辉介绍,此事历经多年,中国几任外长均十分关注,王毅外长近日专门作出指示。

2017年春节期间媒体报道了王琪的事情后,中国驻印度使馆官员前往探望,罗照辉与王琪通了电话。

罗照辉在会见印度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苏杰生时,敦促印方特事特办,尽快发放出境许可,满足老人晚年的返乡愿望。

印度当地时间2月9日3時许,王琪一行终于踏上回家的旅程,按计划,同行的还有儿子维什努一家三口,以及他的大女儿。后来大女儿因身体出现不适临时取消行程。

所有出境手续,中印两国外交部门在2月10日当天都为王琪一行人办妥。“印度政府是特事特办,(中国驻印度)使馆也是特事特办。”李碧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次日凌晨,李碧建陪同着王琪一家人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然后转机去咸阳。

回乡后的第一餐,家人特意让酒店为老人准备乾县肉拌菜、乾县油锅盔,以及锅仔羊肉等特色菜式。最早为老人端上桌的,是他最想念的乾县特色小吃手擀浇汤面。

猜你喜欢

王琪使馆回国
画与理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under new media environment
Brief Talk about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and Digital Workplace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二则 :王琪
巴:穆沙拉夫若回国将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