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作用的探讨

2017-03-2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化学法尿沉渣尿常规

任 兰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检验科,新疆 昌吉 831100)

尿常规检验属于医学中的常规检验项目,一些患者的肾脏病变在早期阶段会出现尿沉渣及蛋白尿等有形成分,对糖尿病、流行性出血热、血液病的诊断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价值。另外,透过尿液检测结果还能够为疾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提供检查数据。因此,需要将尿常规应用到泌尿系统出血、炎性反应及感染中,检验方法包括: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本次将156例来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三种检测方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作用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来本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72例,女84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33.6±3.5)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病程(3.5±1.2)年。按照检验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干化学法组、尿沉渣法组与联合法组,各52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所有患者均使用无菌采尿杯,对采集到的尿液进行密封保存,需在2 h内完成送检工作。

1.2.2 尿常规检查方法

(1)干化学法组:严格按照全自动尿常规检测仪器操作说明及干化学法试带说明书要求,对采集到的数据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的时间应控制在30 min以内。

(2)尿沉渣法:严格按照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器操作说明书要求,对采集到的数据标本进行检验,检验的时间应控制在30 min以内。

(3)联合法:按照以上两种检查方法要求依次进行检测,检验的时间应控制在30 min以内[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定量红细胞及定量白细胞阳性率;观察三组患者检测错误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三组检测方法尿常规检测数据对比,联合法组检测出来的定量红细胞、定量包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干化学法组及尿沉渣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检测方法尿常规检测数据对比(n,%)

3 讨 论

尿常规检验作为检验科中的一项常规检测方法,为医师的临床疾病判断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尿常规检测内容包括:微生物检测、细胞学检测、尿有形成分检测、尿化学检测等。现阶段,最常用的尿常规检测方法是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为尿常规检查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的进步,手工干化学试带及离心取尿沉渣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尿常规检测需求,而是被全自动尿常规监测仪所取代,降低了手工检测存在的误差,提升了检测工作效率,确保了检测结果的正确性[2]。其中,干化学法检测主要是采用化学试带,将尿液滴在试带上来产生化学反应,检测结果判断主要是通过试带上的颜色进行判断。尿沉渣法仪器检测主要是通过对尿液的大小形态进行分类,来完成对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的分类,该种方法能够快速检测出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等,对管型的有无能够快速的区分。这两种检测方法都具备一定的检测优势,将两者联合起来使用,检测效果会进一步放大[3]。

本次表1中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法组检测出来的定量红细胞、定量白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干化学法组及尿沉渣法组,说明联合法的定量红细胞及定量白细胞检出率较高。联合法的误诊率、漏诊率及错误率均高于干化学组法及尿沉渣组法,说明,联合法有助于降低诊断误差。

综上所述,在尿常规检验中,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所产生的作用要优于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法。

[1] 唐晓青.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4):128+130.

[2] 朱 党.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8):5933+5935.

猜你喜欢

化学法尿沉渣尿常规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尿液干化学和尿有形成分分析显微镜复检的比较
湿化学法合成Ba(Mg(1-x)/3ZrxTa2(1-x)/3)O3纳米粉体及半透明陶瓷的制备
无酶光电化学法快速检测酒类中的乙醇含量
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尿沉渣检验的作用分析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检测对尿路感染诊断价值的研究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对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