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泰兴市1998~2016年麻风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与探讨

2017-03-20马玉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麻风病麻风传染源

常 洪,马玉华

(泰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泰兴 225400)

泰兴市历史上是麻风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发现麻风患者4213人。1997年10月达到了国家麻风病基本消灭标准,并连续19年保持低水平发病状态。通过长期的监测,现将泰兴市1998年~2016年麻风病新发病例的情况进行分析,为本市制定麻风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麻风病资料来源于泰兴市年度麻风病防治动态统计表、江苏省麻风病专科病历(包括住院治疗和院外治疗)、麻风普查、线索调查、疫点普查、家属追踪调查、治愈者随访资料,麻风疫情年报表、麻风患者登记表、江苏省麻风院村内外治愈存活者个人信息复核表和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

1.2 人口数据

泰兴市1998年~2016年男651633人,女547867人,合计1199500人,人口数据是由泰兴市公安系统提供。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EXCEL等工具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时间范围内形成的辖区新发麻风病疫情资料及防治工作报表进行流行特征的分析。

2 结 果

2.1 疫情概况

泰兴市1998年~2016年累计发现并报告麻风病病例12例,年平均发现率为1.00/10万;死亡1病例;II级以上畸残麻风病病例6例,II级以上畸残率为50.00%。见表1。

表1 泰兴市1998年~2016年报告麻风病例发病情况统计

2.2 时间分布

1998年~2016年19年间有麻风报告的共10年,发现报告最多的是2000年和2011年,报告2例/年。见表1。

2.3 人群分布

2.3.1 年龄分布

在报告的12例患者中,年龄22~62岁,平均发病年龄45.75岁,其中15~39岁发病3例(25.00%),40~59岁发病7例(58.33%),60~年龄组发患者数2例(16.67%),发病最活跃的年龄段为40~59岁年龄组,占比为58.33%,见表2。

表2 泰兴市1998年~2016年报告麻风患者年龄分布(n,%)

2.3.2 性别分布

1 9 9 8年~2 0 1 6年发现的1 2例患者中,男9例(75.00%),女3例(25.00%),男女性别比3:1。

2.3.3 型别

12例患者中,BB3例(25.00%),BL4例(33.33%),BT3例(25.00%),LL2例(16.67%),MB9例,PB3例,型比3:1,见表3。

表3 泰兴市1998年~2016年报告麻风患者型别分布(n)

2.4 职业分布

在报告的麻风病病例中,居住农村农民占病例的66.67%(8/12),25.00%(3/12)是来自于工人,8.33%(1/12)是教师。

2.5 传染源

在报告的麻风病例中,有传染源的病例3例,均是家族内传染,占病例总数的25.00%,没有家族传染源的病例9例,占总病例的75.00%。

2.6 地区分布

1998年至今报告的病例均分布在各个乡镇,呈散发状态。

2.7 平均延迟期

从初发症状到发现确诊的间隔时间3个月~7年6个月,延迟病期小于2年者7例,占总例数的58.33%;延迟病期在2~5年者4例,占总例数的33.33%;延迟病期大于5年者1例,占总例数的8.33%。

3 讨 论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经呼吸道和皮肤密切接触传播,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及周围神经,发病后如没有及时治疗或处理,可导致严重的畸残。患者及带菌者是唯一传染源,目前麻风病流行水平低,发现率接近发病率,故我国基本消灭麻风病后考核验收办法以其5年平均发现率代替其发病率。泰兴市1998年~2016年累计发现并报告麻风病病例12例,年平均发现率为1.00/10万;死亡1病例,高于江苏省近20年年均发现率为0.064/10万,但低于全国发现的年平均水平(0.5/10万)[1],II级以上畸残麻风病病例6例,II级以上畸残率为50.00%,高于江苏省的平均水平[1]。

通过监测发现,自1997年我市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验收后,新发麻风患者年龄最小的仅22岁,提示我市麻风病仍有新发和复发的可能。在报告的麻风患者中,40~59岁年龄组新发患者最多,提示40~59岁年龄组人群是重点监测对象。监测发现,新发麻风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为3:1,高于江苏省近20年新登记麻风病病例的男女比(2.03:1)[1]和全国水平(2.3:1)[2],可能是男性社会活动广泛,接触传染源的机会比女性多[3]。在报告的12例新发麻风患者中,多菌型大于少菌型,多菌型与少菌型之比3:1。监测发现,有家族史者3例,其中1例家族内有4人是麻风患者,提示应对有家族史患者的家属进行定期随访。

泰兴市虽属低流行地区,但发现率和畸残率比例较高,应加强防治力度,采取综合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坚持麻风病的预防从孩子抓起,积极开展麻风病预防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进家庭等活动,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知识和防病意识;二是完善防控体系,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队伍的建立,提高麻风病防治人员的综合素质,健全麻风病防控网络体系建设[4];三是加强社区服务,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是早期诊断麻风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早宣传。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服务入手,预防和治疗相结合,降低和控制麻风患者的致畸残率,提高麻风病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5,6]。

[1] 张连华,郑水龙,金广杰.江苏省1994~2013年新登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3):4.

[2] 余美文,张国杨,严良斌,等.2001-2010年中国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6):381-383.

[3] 张 健,吴同浩,谢冰艳,等.东海县1986-2015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6,27(6):706-707.

[4] 卿烈静.新发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4):51-52.

[5] 陈国铭.21例新发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5(4):26-27.

[6] 吴 雪,方小衡.1949~2016年中山市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广东医学,2017,38(9):1415-1417.

猜你喜欢

麻风病麻风传染源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消除麻风在行动
肺结核疾病慢性传染源的特点和预防治疗对策
贵阳市边远农村村民麻风健康知识调查与干预
甘肃省麻风受累者麻风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
浙江省麻风病防治人员对麻风病的知信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