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全身与局部麻醉对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7-03-2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出血性情形功能障碍

王 玥

(北京四季青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083)

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极高、死亡率也极高的疾病,对身体健康有着巨大威胁。急性脑卒中发病时病情发展趋势迅猛,而患者发病最多的情况便是在睡眠过程中或者比较安静的环境之下,此时大部分发病患者都还会保持清醒的意识,不过也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意识模糊或者意识障碍,而且脑卒中后可能会引发继发性偏瘫病症[1]。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8月接收并给予相关诊治处理的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并比较对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术处理过程中运用全身与局部麻醉方式术后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接收并给予相关诊治处理的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8:17,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2.4±2.3)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64~83岁,平均年龄(73.8±1.9)岁。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术中采取局部麻醉处理,观察组运用全身麻醉处理。麻醉操作前应对患者实施常规相关检查处理,包含心电图检查、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等。对患者静脉通道作开放处理,随后实施肌注阿托品及苯巴比妥,阿托品应用剂量为0.1 g,苯巴比妥应用剂量为0.5 mg。观察组中对患者实施丙泊酚、枸缘酸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滴注,应用剂量分别为2 mL/kg、4 μg/kg、0.1 mg/kg。以便实现麻醉诱导处理,随后给予气管插管操作,给予患者七氟烷、瑞芬太尼吸入处理,瑞芬太尼应用剂量为0.01 mg/kg,持续麻醉,并于1 h后对患者应用维库溴铵推注处理,维库溴铵应用剂量为0.05 mg/kg[2]。对照组局部麻醉处理药物选用质量分数为1%的利多卡因,应用剂量不高于400 mg。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处理后镇痛疗效及麻醉处理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借助于视觉模拟评分标准实现对镇痛疗效的评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试验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镇痛疗效对比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麻醉处理后,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镇痛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形发生的可能比较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观察组中包含认知功能障碍情形患者6例,占比为17.14%,即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为17.14%,对照组中包含认知功能障碍情形患者5例,占比为14.29%,即对照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为14.29%。由此可见,两组患者麻醉处理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尚未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手术治疗处理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形出现的作用机制给出明确解释,不过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其与麻醉诱发具有紧密关联性。本次研究发现,给予对应麻醉处理后,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处理后认知功能障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手术操作过程中,全身麻醉处理及局部麻醉处理在认知功能障碍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过全身麻醉处理的镇痛疗效更佳。

[1] 刘 勇,张俊义,王建军,等.脑电监测在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26):84-84,85.

[2] 胡 涛,卢玉润.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73例临床诊治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1):43-45.

猜你喜欢

出血性情形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关于丢番图方程x3+1=413y2*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有限二阶矩情形与重尾情形下的Hurst参数
临界情形下Schrödinger-Maxwell方程的基态解
k元n立方体的条件容错强Menger边连通性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