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2017-03-20田海青王传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遗传病心脑血管危险

田海青,王传华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张范镇中心卫生院,山东 枣庄 277000)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属于一种全球范围的高发疾病,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探讨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寻找适宜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本文选择12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50~79岁,平均年龄(62.1±6.8)岁;脑出血患者82例,脑梗死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确认,符合研究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史)和可干预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酗酒史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不可干预危险因素统计情况

在心脑血管疾病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中,年龄因素和遗传病史因素是高危因素(<0.05)。另外,研究发现,具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其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2.2 患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统计情况

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分析中,高血压居于首位,其次是糖尿病,再次是酗酒史(P<0.05)。心脏病史和吸烟史者影响较小(P>0.05)。并且多个因素的综合干预对于单一因素的作用对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居于显著作用。见表1。

表1 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统计情况 [n(%)]

3 讨 论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其对机体的损伤是逐渐的、全身性的,患者发病后,不仅并发症高,而且预后状况不佳。因此,必须要充分认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中,在心脑血管疾病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中,年龄因素和遗传病史因素是高危因素;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分析中,高血压居于首位,其次是糖尿病,再次是酗酒史。

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期。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患者情况,合理应用药物进行控制。另外,还可通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或改善缺血部位的工学等方式,来达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当患者病情得以控制和平复之后,要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以便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乃至完全康复。

综上所述,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加强预防,发病后积极治疗,这样将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

[1] 张清华.探寻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4):10678-10679.

[2] 马峻峰.心脑血管病预防和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9):54-55.

猜你喜欢

遗传病心脑血管危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高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中的“一定”与“不一定”
新技术可诊断罕见遗传病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喝水也会有危险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
几种常见类型遗传病的概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