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起效时间对比分析

2017-03-20白延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6期
关键词:帕罗西经颅数值

白延欣

(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抑郁症是一种典型的心境障碍病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心境低落,该病症具备长期性特征,且极易反复发作[1]。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诊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对抑郁症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其治疗起效时间的影响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ICD-10诊断标准确诊的抑郁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33.28±2.1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4.14±2.4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单药治疗,每天应用剂量为两周之内加量至40 mg/d。观察组在同样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借助于高频经颅磁刺激仪器实现,首先对仪器相关参数实施设置。治疗过程中,应将患者左前侧额叶置于线圈中心位置,每天治疗时间为半小时,每周治疗5 d,治疗周期为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会被保存在excel文档中,并且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期间将会用到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前,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评分对应数值为(43.29±10.28),对照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评分对应数值为(42.82±9.83);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前,两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对应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一周,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评分对应数值为(32.28±3.92),对照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评分对应数值为(33.27±4.04)。治疗二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评分对应数值为(15.28±2.82),对照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评分对应数值为(26.27±4.72)。治疗四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评分对应数值为(12.28±3.92),对照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评分对应数值为(13.27±4.04)。由此可见,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第一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二周末观察组起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四周末时两者的统计学差异缩小。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抑郁测评量表对应数值对比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尚未对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给出确切解释,不过大量研究证实抑郁症发病过程与心理、生物、环境、社会等诸多因素具有紧密关联性。其中心理因素主要包含患者自身情绪与性格因素,如患者自身存在抑郁倾向;生物因素包含遗传因素、神经因素,且神经因素以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神经再生为主;环境及社会因素主要是指患者在成年之后经历过应激性的遭遇,并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了不良影响,致使患者逐渐表现为抑郁倾向。不过,以上因素并非单独作用于抑郁症患者,通常为联合作用。在对抑郁症患者实施救治的过程中,一般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需要确保治疗方式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并使之不断提升,缓解患者的临床表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抑郁症再次发作的可能性,治疗过程中尽量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单一给药,并对药物之间的作用关系展开综合考量,用药剂量需依据逐渐递增趋势,以便减少不良反应情形发生的可能性,给予患者相关心理治疗。对于中度及以上情形的抑郁症患者,给予药物治疗方式,即抗抑郁类药物。若患者为轻中度抑郁症表现,则可以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式实施救治。治疗方式起效时间及早期治愈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实现有效缓解,降低患者产生自杀想法的可能性,缩短患者在院治疗时间,加快患者病症的康复进程,使患者病症再次发作的频率有效减少,同时有助于患者相关社会功能的早日恢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式是一种局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实现对患者某一脑区情感环路相关活动的针对性调节作用,同时也可以刺激患者局部神经元,以便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实施调节,将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展开治疗,则是对这种作用的一种放大,提升了临床治疗结局[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住院抑郁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帕罗西汀展开治疗,观察组采取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方式展开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测评量表对应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一周,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第一周末观察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二周末观察组起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统计学差异,说明重复经颅磁刺激可能加快了药物的起效时间,四周末时两者的统计学差异缩小,可能与帕罗西汀完全起效相关。

综上所述,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方式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起效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李 凝,王学义,宋 美,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起效时间及对执行功能的影响[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3):137-140.

[2] 张 宁.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79-80.

猜你喜欢

帕罗西经颅数值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铝合金加筋板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