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学习中的批注式阅读

2017-03-20郑春香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自我发展

【摘 要】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批注式阅读历史悠久。而新课程倡导的是一种探究性的、个性化的阅读,让学生与文本真正对话。因此,以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体验为特点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运用批注阅读学习,能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沉浸在文字中,从而提高学生语言理解水平、应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关键词】动脑思维;动笔记录;用心理解;与文本对话;自我发展

经过多年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总结,我对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批注习惯,帮助他们进行批注式阅读有如下感悟:

一、批注式阅读

所谓批注式阅读,它是一种研究性阅读,是一种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阅读的主题,结合自身的特点,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简而言之,批注式阅读可以使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是有深度的阅读,是有个性的阅读,更是一种快乐的阅读!

二、“批注”训练及其方法

1.发现与圈点

这是动笔墨的第一步骤。要领是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准确圈点。发现的对象是读物中的好词好句,通过划线圈点引起自己的注意。中年级阅读中“发现“的指导应以写人和写景两种文章指导为主。写人的文章可注重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词语的发现。一般来说,在写人的一类文章中,学生容易发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的字、词、句,不容易发现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写景的文章,重点抓住能准确表现景物的性状(静态)与变化(动态)的词句的发现。方法是“从课内到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根据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圈画要求学习课外读物,让学生圈点。

在这一环节,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动笔墨圈点前,首要的是一定要鼓励学生多读。只有多读,多理解,才能有发现,才能有圈、点、画的基础,这样就为第二步骤的批注摘抄提供了更好的材料。

2.综合性“批注”训练

一篇课文中的“批注”内容可包罗万象。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可以分为三大类。

常规性批注。即每读一篇课文,都应对课文的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中心思想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

特殊性批注。即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提出预习、自读的思考题,学生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并作出简明的批注。

自由式批注。对于同一篇文段,每个人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如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鼓励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批注,哪怕只是批上一个代表疑惑的问号也可以。

三、“文字式”批注的具体内容

1.词语。查字典注释词义,或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个词语的具体理解、评价,或注明同义词,近义词及其辨析。

2.句子。辨别特殊句式如反问句、设问句等,简记特殊句式的基本格式,中年级要求学生能就排比句、比喻句等做简单的句子结构分析,如找出本体、喻体。对于一些意思含蓄的句子可注明其具体含义,精彩的描绘、警句等可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3.标点。标注一篇课文某个标点的特殊用法或某个标点的特殊含义。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文章中所含的特殊意义须作为中年级学生批注的内容。

4.题目。解题审题。不同文章作者在题目确定与构思上用意不同。题目的选择,有如画龙点睛之笔。有的能给人造成悬念,如《金色的鱼钩》中的“金色”,有的开门见山,如《早晨的太阳》中的“早晨”,还可以就作者、写作背景及如何理解题目做批注。

5.段及篇章。这是从写作方法这个角度来批注。此类批注内容难度较大,需建立在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可结合所学过课文的文章结构来指导相似文章的批注,文章的叙述顺序的辨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批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指导其对全段全文写出评语,或写出简要的心得体会、质疑文字。

四、“文字式”批注的指导方法

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课文批注,可以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进行,“课前、课堂、课外”三管齐下,训练阅读批注。

(一)課前预习写批注,为课堂谱写必要的前奏。

课前预习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内存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的探求新知,变教师“自我设疑”为学生“主动设疑”。更为课堂学习和讨论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课后拓展写批注,为课堂追加精彩之笔。

大语文教学观告诉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还要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不少文章结尾处都仍有无限悬念,给学生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我们可以在此安排扩展性的批注,进行适当的练笔,延伸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就课文内容等做简单的批注评价,写写自己的收获、希望或想法。这样,利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正确的真善美观点,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以达到语文教学中对两项显性指标的要求。

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三)延伸课外,提升能力。

为鼓励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尝试让学生边读书边批注。让课文批注成为阅读教学的助推器只是手段,促使阅读者用心理解和感悟才是目的。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进行真诚的对话,从而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

郑春香(1974.6—),女,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自我发展
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与发展
大学英语写作课与教师发展研究
“互联网 +”的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自我发展的探讨
小学教师自我发展策略初探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教育扶持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