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体育锻炼对我市中学生的影响

2017-03-20王奇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耐力课外体育锻炼

王奇

广大的青少年,是祖国明天的脊梁,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战略储备。

我们国家历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早在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并号召全党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动青少年体育运动运动发展,不断地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素质。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上升为国家层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

我市的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及我们的业务部门,也高度重视我市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紧跟新常态。经过充分的论证,以《我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与对策研究》作为课题,正好契合了我市行政部门关于落实“健康第一”行动纲要。课题组成员大都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对我市的中学生体育有一个全面的把控,理解并能把握住实践与科研理论相互作用,对我们课题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步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在青春期的发育,正是长身体、性发育、知识不断积累、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促使生理、心里、发生巨大的变化,使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体能、和生活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在学习方式上,对体育与健康已经不再满足与一般性的体育学习了,而是根据自己的条件、有选择去探究、创建、系统的学习符合自身特点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能力,形成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课外体育活动是促进中学生最有效、最积极的手段。体验到缓解学习的压力,调节紧张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成绩;促进提高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及提高运动技能;感受到提高心理素质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感悟到在体育实践中学会做事、团结协作、竞争双赢、以及生存的价值取向。其影响的广度之广和深度之深是用语言无法表述的。

一、自觉参与和科学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我市的课外体育锻炼已经形成日常化,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气候特点及学生的身体特点,规划好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的检验。每四年进行秋季运动会,每两年进行冬季长跑比赛,每一年进行春季的排球赛,每一年的秋季的篮球赛,每两年检查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每一年进行中考体育集体长跑考试等等。我市有近30所中小学一贯制,各个学校都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科学组织。利用我们业务部门,进行对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兴趣进行分析。

通过2014年和2016年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生在这两年中发生质的变化:切身感受到中学生自觉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实践性明显提高,由2014年的25%提升到2016年57%,整整提高了一半。可见,学生的参与程度明显。

我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长跑、远足、实心球、体操等。进行实践。深切感受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所带来好处。体验到自主、自立、自尊、自信、竞争与合作、探究与创新、成功与失败、团结与协作等大幅度的提高。

我们对全市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把课题紧密联系实际。如何进行科学的锻炼身体。科学锻炼身体必须了解体能要素。分为两大部分:健康的体能要素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运动技能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协调等。

针对中学生的身体锻炼我们经过查找大量文件,开出处方:

1.发展心肺耐力的课外体育项目:长跑(慢跑)、走跑交替、快走、健美操、游泳、滑冰、轮滑、足球、羽毛球、自行车、武术、慢跳绳。并按照靶心率来进行运动的强度。

2.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爆发力的项目:哑铃、拉力器、双人推、沙地跑、引体向上、杠铃。进行力量的训练要循序渐进。我们中学生应保持每周2-3次,每次间隔一天即可。可以使疲劳的肌肉有充分的恢复时间,保证力量练习达到最佳效果。

3.柔韧性练习,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举手投足之间,都会牵涉到不同部位的关节。如:压、踢、搬、劈、环绕、前屈、后仰、吊、转等。肋木、平衡木、单杠、木棍、绳、橡皮筋、悬垂等。发展柔韧性训练贵在坚持。肌肉和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需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提高。必须经常化,逐步提高难度,循序渐进。

我们通过这两年的实践,体现到发展提高中学生运动技能的体能要素,对于提高技术动作和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人是一个整体,要完成一项技术动作,需要多项体能要素为基础。我们不断强化此项目研究,深入到课外体育锻炼之中。使我市的中学生身体体能大幅度的提高。

二、不断促进我市中学生的身体健康

1992年,世卫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指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健康生活、心理平衡。其中适度运动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就是进行经常性体育锻炼。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运动适量,多做有氧运动。选择良好的运动场所,避免伤害。避免在雾天、受污染的环境中运动。经过近两年的课外体育鍛炼,对增进身体健康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促进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能力

心理健康对每一名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他是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和交往的重要保证。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市促进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们课题组依据自身的能力来确定锻炼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因为每一个目标的达成,都会使中学生获得成就感,会产生挑战下一个目标的动机,增加实现长期目标的可能性。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展现和培养自尊自信。展现自我,自我激励、量力而行、互相鼓励、发展专长。我们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参加运动负荷较大,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以锤炼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品质的坚韧性。通过球类运动,可以锻炼意志品质的果断性。在比赛中,可以锻炼自觉遵守规则,锻炼自制的能力。通过对抗,锻炼勇敢的意志品质。

猜你喜欢

耐力课外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3000m跑,锺练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