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宋徽宗“瘦金体”及其行草书的风格来源

2017-03-18杨忱怡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宋徽宗风格来源

杨忱怡

摘 要:帝王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其书法“瘦金体”在书画史上是灿烂的一笔具有开创性意义,正是其独特性使其颇受争议,甚至不被列为书法正统,但笔者认为任何一种书体的出现必然与书家所处的时代相关,宋代的楷书又是基于唐楷发展而来的,故本文从“唐人法度”和“尚意书风”两角度出发,浅谈宋徽宗“瘦金体”及行草书的风格来源。

关键词:宋徽宗;瘦金体;风格;来源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134-02

宋以前的唐代楷书被称为楷书发展的高峰时代,唐太宗李世民的提倡,王羲之的书法大行于世,受太宗思想,唐前期书法基本笼罩在“二王”妍美、秀雅书风下,儒学思想影响整个唐时期楷书风格转向法度森严的楷书,注重强调章法与结构,形成了以法度规矩有序为尚的时代特征。进入宋朝之后,苏轼的一句“我书意造本无法”将整个时代的书风转向性情的抒发,宋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的本真创作宣示尚意书风的确立,从风格上看,无论是苏轼的丰肥圆润,黄庭坚的中宫紧收,米芾的肆意奔放,沉着痛快,蔡襄的端庄正丽,都充分提倡个性、遵从内心的想法,达到要表现的意境。

宋徽宗赵佶,北宋第八代皇帝,在政治上并无建树,但在书画艺术上却成就巨大,《贵耳集》中记载道:“神宗幸秘书省,阅江南李王图,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继时徽宗生,所以文采风流,过李王百倍。”可见徽宗过人的艺术成就,宋徽宗赵佶在书法上异于其他书家的成就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书体--“瘦金体”,这种强烈带有个人色彩的书体特征明显,唐人楷书及宋人尚意必然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一、唐人法度的分支

据《珊瑚网》卷记载宋高宗赵构言:“前人多能正书,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草则腾蛟其凤……故学书者,必知正草二体,不当缺一”,宋徽宗正是这样一位书家,他不仅善楷书“瘦金体”,也精于行草书。

(一)“瘦金体”

“瘦金体”的特征表现为运笔直如矢,劲如铁,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给人以瘦硬洒脱的感觉。“瘦金体”书风来源都参考蔡條《铁围山丛谈》所说,宋徽宗初习黄庭堅,后学褚遂良及薛稷、薛曜两兄弟。对于这样的说法,可能不够全面,这种独具创新意识的“瘦金体”,应是杂糅各家,取众人之所长而形成的书体。宋四家书法取法都源于唐代褚遂良、颜真卿等人,那么同处一时代的宋徽宗必然也取法于唐楷。就其徽宗的《秾芳诗帖》来说,是其瘦金体的代表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唯一一件大字作品,此作品整体布局排列整齐,颇具初唐楷书“法度”风貌。从书法风格上看,宋徽宗《秾芳诗帖》与薛曜《夏日逰石淙山诗》比较相似,用笔细挺,瘦硬,字形成中宫收敛,四周舒放的特征。而徽宗在收笔处加以强化,成为瘦金体的典型特征之一,仔细观察,其书写时横画在笔划收笔处外拓,转折颇似“颜体”楷法,横笔末尾轻提,竖部起首重按,可见“颜筋”对其影响之大。

“瘦金体”楷中带行的笔意,笔者认为这应该是受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影响,字与字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增加了动态的美感,犹如舞蹈动作的变化,瘦硬中又不缺飘逸。例:“朝”字与“风”字,与褚遂良书法的灵动的动态十分相似。由此看来宋徽宗“瘦金体”受到褚字,薛字影响较大。

(二)行草书

徽宗草书代表作《草书千字文》,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作品风格与唐人狂草较类似,在笔画转折笔意连带间有唐人怀素《自叙帖》、及张旭《肚痛帖》风貌,其用笔光洁劲挺,轻捷柔畅,圆转之风与怀素更为相似,而张旭《肚痛帖》则方笔较多,在字型表现上张旭肥厚,怀素瘦,徽宗适中。此外,徽宗将楷意带入其草书之中,在字型上《草书千字文》的“用”与薛稷《信行禅诗碑》中的“用”造型十分相似,可见宋徽宗在表现不同书体的时的融会贯通能力。另一件草书团扇作品《掠水燕翎诗纨扇》则显得格外精致,现藏上海博物院,宋代扇面以画居多,这可能是最早的一幅扇面草书作品, 自然天成并富于变化,作品中“寒”、“自”、“转”三个字牵丝映带关系一气呵成,牵丝细而不断,由于是扇面,整个空间较小,因此整幅字距稍紧,但却丝毫不影响其草书的表现,整体章法疏密有致,点画肥瘦兼具,“重”字末笔写法与“燕”字都带有章草笔意,最后在末尾空白处添以“天下一人”草押,整幅布局显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宋徽宗在扇面章法的形式上的运用定会对后世草书扇面的书写有一定作用。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传为徽宗行书代表作《蔡行敕》与《方丘敕》从书法风格来看,两敕的风格极为相似,《蔡行敕》用笔刚健,行距更为紧凑,更富瘦金意味。传为他的自题作品《文会图》的落款与上两幅行书的风格作品极为相似,行气与字型之间皆有王羲之《圣教序》遗风。例“华”“驰”等字均点画光洁,字型结构布局空间以及内白,都与王字相似,这更能证明上节提到的宋徽宗“瘦金体”的上追唐人褚遂良甚至王羲之等书家,但徽宗提笔写的线条更飘逸轻盈,按笔写的线条更遒劲沉着,尽管以王字为框架,但在撇捺表现上仍展现飞扬、运笔疾速的风格,在转折的部分,则以圆势比较多,笔划之间轻重对比更加强烈。

可见“瘦金体”虽处宋人尚意时代,但一个书家的书貌是多样的,“瘦金体”也是楷书,宋徽宗在取法时从唐楷中汲取营养,字字源于法度又有了自身的创新,且徽宗的行草书体现了其炉火纯青的艺术能力和非凡的功底,也为宋徽宗书法增加了亮点。

二、徽宗“以画入书”的尚意追求

宋徽宗“瘦金体”书风受薛稷和褚遂良风格影响较多,然而其“瘦金体”首先产生于宋人书法尚意的大环境下,书风定会受宋四家影响,米芾作为宋朝徽宗身边的书学博士,与徽宗经常交流,纵观《秾芳诗帖》表现上与米芾的行书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富有节奏和韵律的美感,例如字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字结体上略带倾侧的体势,上半部紧凑,总体为抑上扬下,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

同时徽宗也是一名画家,所谓书画同源,徽宗在书法表现上与其绘画功底必齐头并驱,宋徽宗在十七岁时工笔画已经成熟,而传最早的“瘦金体”作品《楷书千字文》写于二十二岁,可见徽宗的画对书法必然有渗入,清代陈邦彦曾跋《秾芳诗帖》,说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宋徽宗在书写时会有意识的加入绘画元素,运用兰竹的画法入书,将线条劲挺之意展露得酣畅淋漓,笔意间的连带可能也受到了其工笔画线描的影响,并体现在每一个牵丝连带上。此外,徽宗爱鹤,在绘画题材中,徽宗就经常以鹤为参考对象,《秾芳诗帖》结体纵长而轻盈飘逸,大字楷书的笔力雄健宛如其绘画作品《瑞鹤图》的鹤冲入云霄的姿态,就像其意气非凡的帝王身份。再者,捺脚的顿笔处颇似鹤膝,“以画入书”成了宋徽宗书写最独具匠心之处。徽宗的尚意追求更体现在将自身绘画功底带入书法,将书和画相互联系、渗透,将两者艺术有机结合。

宋徽宗这种尚意之情既体现了有骨无肉的艺術形式,也意味北宋王朝气息的已微的命运,可见徽宗的书写更多寄予的是内心情感。

三、结语

“瘦金体”乃帝王所作,字里行间均带有帝王风范的精气神,楷书上,从瘦金体整个字态及用笔来看,它既受唐人法度的影响,受褚书、薛书影响最大,凸显“瘦硬”与“疏朗”特征,并追求速度之快,从牵丝映带上又折射出了个人“尚意”的独有格调。在行草上,徽宗师法张旭,怀素,王羲之等人,他将其瘦金体独有速度感带融入行草书,又受书学博士米芾影响,在行草间变现淋漓尽致的快感。所谓书画同源,宋徽宗在前人书法上不仅是继承,更体现其把绘画功底注入书法的创新精神,因此,宋徽宗“瘦金体”既是唐人法度的分支,且瘦金体及其书法也是宋人尚意时风下的自我抒发。

参考文献:

[1]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端义.贵耳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汪砢玉. 珊瑚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邓白.中国历代画家大观·赵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5]蔡絛. 冯惠民、沈锡麟点校.铁围山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张其凤. 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7]刘正成.中国书法全集·米芾[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5.

[8]龙建人.宋徽宗的瘦金体[J].创作评谭,2010.

猜你喜欢

宋徽宗风格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清明上河图》:皇帝的小礼物
皇帝的小礼物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图表
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