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种业市场态势与发展对策

2017-03-18黄其振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种业湖北省

黄其振

摘要: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湖北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其种业的健康发展对全国种业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分析湖北种子需求规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评估湖北商业种子市值,探讨了湖北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大做强湖北种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种业;市场态势;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4-6622-04

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农业用种大省。客观分析湖北种业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发展对策对于保障湖北粮食安全,促进全省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湖北種子需求现状

以《2015湖北农村统计年鉴》[1]中的数据为基础,根据该统计年鉴的统计口径,本研究所称的农业用种系指农业种植业所需用种,不包括林业、畜牧业、水产业、花卉苗木、草业等用种。2014年,湖北省农业用种价值达210亿元。其中稻谷、蔬菜及瓜类、小麦、薯类、玉米、棉花、油菜、豆类等8类主要作物用种量达109万t,金额为175亿元,占全部农业用种金额的83.40%(图1)。

1.1 湖北省稻谷用种情况

稻谷用种是湖北农业用种量最大的作物类别,在湖北省多数地区均有较大种植。2014年,湖北省稻谷用种量24.4万t,金额为69.7亿元。用种金额超过5亿元的地区分别是荆州、黄冈、咸宁、十堰、荆门、直辖4市区,合计达46亿元,占全省用种金额的65.96%(图2)。

1.2 湖北省蔬菜及瓜类用种情况

湖北省蔬菜及瓜类种植主要体现了大中城市城郊区位优势和山区特色资源优势。2014年,湖北省蔬菜及瓜类用种量18.6万t,金额为39.2亿元。用种金额超过5亿元的地区分别是荆州、宜昌、襄阳、恩施、咸宁、十堰、孝感7市州,合计达33亿元,占全省用种金额的84.65%(图3)。

1.3 湖北省小麦用种情况

小麦是湖北农业用种量第三大作物,其种植相对集中。2014年,湖北省小麦用种量21万t,金额为23.35亿元。用种金额超过1亿元的地区分别是襄阳、十堰、荆州、孝感、随州、宜昌和荆门7市州,合计达21.37亿元,占全省用种金额的91.52%(图4)。

1.4 湖北省商业种子价值量评估

根据国际种子协会(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ISF)2013年6月的评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种子市场价值为99.5亿美元,居全球第2位[2]。

一个地区的种子市场总规模与耕地总面积、平均每公顷用种量、种子的商品化率以及种子平均价格直接相关,而种子价格取决于粮食价格(体现制种成本)和种粮比(体现内在价值),即种子市场总规模=耕地总面积×公顷用种量×商品化率×粮食平均价格×种粮比[3]。

在过去几年,随着国家对良种的积极推广和良种补贴的实施,中国种子市场的商品化率持续攀升,截至2014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平均商品化率达到70.07%,商品化率最高的是玉米种、棉花种和油菜种,其中玉米种更是达到100%全覆盖,最低的是马铃薯,商品化率约39.24%[4](图5)。中国种子商品化率虽然进步很多,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仍然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根据《2015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市值合计819.28亿元。根据业内专家估算,花生、瓜类、蔬菜、花卉类作物的种子市值约280亿元,其他类种子市值(杂粮、甘蔗、水果苗木等)约50亿元,种子市场总规模约1 149.28亿元(表1)[5]。

2015年,湖北省种子年经营额已突破53亿元,位居全国第6位,全省油菜种子市值居全国第1位,杂交水稻和杂交棉花种子市值分居全国第2位。

依据湖北省各作物的种植规模、单位面积用种量、种子价格,参照全国种子商品化率的发展水平,可初步估算全省农作物种子市场总规模目前在70亿元以上。

2 湖北省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湖北省种业经过近几十年尤其是近20年的发展,种子企业数量已具备相当规模,种子管理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种子市场主体实现了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转变,种业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为促进湖北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同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2.1 企业规模不大,市场集中度低

目前,湖北省共有种子企业100多家,但多数企业注册资本在3 000万元以下。2015年,湖北省种子年经营额已突破53亿元,位居全国第6位,而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种子企业仅8家(全国2014年为106家),种业前10强企业经营额也仅有20亿元[6]。在2016年9月认定的57家2016年度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中,湖北仅有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3家入选,名次分别位列第34、35、39位。大多数公司经营规模小,行业过于分散,集中度低,必然会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2.2 企业育种研发能力较弱

湖北是农业大省,也是用种大省。就湖北农作物整体研发而言,育种水平在中国并不弱,但种子企业的科研除油菜、棉花外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中稻和小麦当前的科技创新能力既无法满足湖北省种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种子企业真正具有品种自主研发能力的不到10家,绝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科研投入占销售额5%以上的种子企业更是寥寥无几。湖北省在油菜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推广方面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杂交棉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方面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由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鄂杂棉10号被农业部确定为长江流域棉区区试对照品种。在水稻品种选育方面虽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但近年有突破性的选育品种不多,全省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仍以外省品种为主。在小麦品种选育方面,近年虽有较大进展,但与河南品种相比,仍无法显示出优势,以致豫麦在鄂一统天下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在玉米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方面,湖北省无优势可言,用种基本被外省品种所垄断。创新能力的薄弱,必然影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品牌的形成,最终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2.3 产业链条相互脱节

现代种业的完整产业链包含基础研究、育种、生产、营销、技术服务,国际上种业巨头都是“五位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而中国则是相互脱节,种业公司主要做种子加工和营销,有相当多的公司甚至连加工能力都没有,纯粹只做销售;创新与基础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和中央研究机构;育种主要集中在国有事业单位如各级农业科学院与农业大学;生产主要集中在专业化的生产型公司;技术服务又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即使产业链稍微完整的种业公司,充其量有一点育种和技术服务,再好一点的公司自己做一部分生产,但育种、技术服务力量都很弱,生产能力很有限。真正有完整产业链的种业公司几乎没有。这既是全国的情况,也是湖北的情况。

2.4 种业骨干企业与全国种业前十强在市场竞争中有差距拉大的趋势

在国家认定的54家“2010年中国种业骨干企业”中,尽管有湖北省种子集团、荆楚种业、襄樊正大、湖北惠民4家企业入选,但没有一家进入前十强,也没有一家是上市企业。2014年以来,中国有40家中小种子(种苗)企业在新三板上市,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勤劳农夫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湖北企业成功入市(表2)。2008年,荆楚种业、襄樊正大成为全国种企当年度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的16强。目前,湖北省最大的种子企业在全国种业中也仅排第34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种子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东有号称“中国种业第一股”的丰乐种业和“创业板第一股”的荃银高科,南有中国种业老大隆平高科,北有中国种业排名第9、具有玉米和小麦品种强大优势的河南农业科学院种业有限公司(现秋乐种业),西有在杂交水稻经营方面具很强实力的四川、重庆两省市的一批种子企业。这些企业为竞争湖北市场,对湖北省种业企业形成了合围之势,湖北种业可谓四面楚歌。

3 做大做强湖北种业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种业并购重组力度

种业作为高资金需求、高技术壁垒、长周期的产业,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必然需要通过兼并整合实现。由于种子行业的特殊性,从国际种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单靠企业自身发展是无法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并购重组是中国种业公司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充分把握中国种业并购重组的大势,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重组规划和措施,同时鼓励工商资本、金融资本进入种子行业,支持种业创新发展,力争在3年内通过并购、兼并、重组对3~5家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支持,使资源和优势得到有效整合与互补。

3.2 进一步强化商业育种研究

强化商业育种研究是建立现代种子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种子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重点是通过政策调控和资金引导,使资源和政府研发投入向具有研发基础和实力的种子企业集中。继续实施“省级种子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優化投资结构,加大投入强度,调整企业匹配资金比例,集中向优势企业投入,完善资金使用管理,重点扶持种子企业提升种子科研、生产、加工及良种推广应用能力,不断增强种子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与农业高校、省级科研单位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战略合作或联盟,促进校(院)企育种合作研究、研发平台共建、种子产业化技术合作开发的健康发展。

3.3 进一步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种业科技的发展历史证明,植物新品种的任何重大突破都是新育种材料创新与育种新技术实用化的完美结合。因此,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是培育重大突破性新品种的基础,也是尽快提升中国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要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校对种业科技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技术力量的整合、知识结构的优化、研究平台的建设,重点开展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创制、重要基因发掘利用、育种理论与技术的突破、种子制种与加工技术创新、种子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为商业育种研究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为提升湖北省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撑和创新源泉。

3.4 完善政策调控和市场管理

通过严格两证许可、严把企业准入等政策措施,引导湖北内外优秀种子企业加快实现联合、兼并、重组。通过政策鼓励、项目引导,积极推进开展科(校)企深度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预防为主、全面监管、全程服务”的理念,强化“源头监控、流通监管、售后跟踪”三大环节,有效防止劣种下田,最大程度减小企业风险与生产风险,为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和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 《湖北农村统计年鉴》编辑委员会.2015湖北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1.

[2] 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 Estimated value of the domestic seed market in selected countries for the year 2012[EB/OL].http://www.worldseed.org/cms/medias/file/ResourceCenter/SeedStatistics/

Domestic_Market_Value_2012.pdf.

[4] 中国产业信息网.2016年中国种子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8/441071.html,2016-08-24.

[5]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全国农技中心,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2015年中国种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6] 邓干生.在全省现代种业发展培训会上的讲话[EB/OL].http://cs.hbagri.gov.cn/sczglj/cyxx/179215.htm,2016-03-30.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种业湖北省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