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2017-03-17吕凉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美学思想园林景观

吕凉

摘 要:东西方的园林艺术各具特殊历史内涵,由于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的不同造成了风格的迥异,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中的精华。西方园林刻意注重形式美,体现人工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而东方园林体现的是自然美与自然拟人化,追求的是意境美,讲究的是含蓄、深沉、虚实共生。“西方形式美、中国意境美”的哲学思想与美学认识奠定了各自园林的基础。从人与自然、形式意境、哲学等角度,初步探讨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关键词:园林景观;美学思想;东西方差异

一、关于美学思想

美学思想,是一种带有很强主观性的抽象的对美的思想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美的认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集聚,融合了个人的审美偏好和思想情感,充分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的审美趋向[1]。

西方与东方的美学思想均形成于几千年前,但是差异性较大。西方的美学思想体现的是一种开拓者人定胜天、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在整理自然景观,形成和谐的人工美。他们认为自然美存在着一定缺陷,需要通过人工手段加以修整,方能达到有序、完美的境地。而东方的美学思想则更推崇纯真的自然之美,追求自然景观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契合,两者合二为一,情景交融。

二、从世界园林发展角度看东西方园林

世界园林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上各个文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各个民族对美的意义与创造价值都有各自不同的解读方式,因而当人们把各不相同的美学思想运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中时,也就一定产生出各种风格、特点差异显著的园林,并且逐渐细化成为西亚、欧洲和东亚三种类型。

西亚的园林造景滥觞于古波斯(今伊朗),并逐渐对所有伊斯兰教地区加深影响。西亚地区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气候干燥,高度沙漠化的环境使得人们只能在自己家的院落里经营种植。由于炎热和水资源匮乏,水和绿荫变得极为珍贵。西亚古人习惯用纵横轴线把园地分成四块,各个地块上分别设置水池、草坪、果树和园亭。

欧洲园林是从古希腊园林发展而来,欧洲工匠们学习了西亚的造园艺术后,把原有的果树蔬菜园发展为三进院落:迎客的前厅、柱廊式中庭以及露台式花园。随后经过罗马帝国的发展,欧洲园林继续被改造成为大规模的山地园林,除了保留以建筑为主体的轴线对称布局,也出现了整齐修剪的绿篱和几何样式的花坛,以及由绿篱排列的迷宫。这种样式逐渐风靡了整个欧洲。

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差异较大,本文主要以中国山水园林做为代表进行阐述。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淳朴之美,布局形式变化多端、移步异景,景物不仅源于自然,更高于自然,综合运用植物配置、假山叠石和水景的叠加,来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产生内心情感的升华。

三、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东西方园林不同的美学理念在他们的园林设计中都有很出色的体现。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浅析东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园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们对于不同自然环境的态度。西方园林的美学思想在于人与自然的界限,中国园林美学观念则是自然的人格化。在东西方的园林对比中可以找出东西方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理解。

西方园林景观所表达的是“人定胜天”,人工美超越自然美。它不仅从布局方面做到严谨、规整,就是细部的花草树木也修剪到方圆规矩,从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几何图案的视觉冲击,一切都被纳入到人可控制的严格的几何制约中去,一切表现为人工的创造,着重强调人工美[2]。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西方园林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园林所处的自然状态,在自然面前强调以“人”为中心,因此往往采取强势积极的态度改造自然,强调自然环境需要人工修整才能体现出美感。这也说明了西方园林从出现至今和“规整”密不可分,人类通过和自然的抗争,用对大自然的征服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园林景观所呈现出的柳暗花明、外廊漏景的景致。中国园林中,所有的植物材料均维持其自然形态,即使是人工建筑也顺应与自然景观的融合而保持一定的参差错落。古人不主动去改变园林,而是尽量保持园林景观的淳朴样貌。中国园林中,山水通常成为景观诗意化构图的主体,体形各异的建筑都是为古人的文化情趣而设,植物通常配合山水形态而散落群植,园路设置曲折蜿蜒,从而达到一种集自然山水和自然审美于一体的艺术境界,创造一番别有情趣的园林景观空间。

(二)形式与意境的表达

西方园林与东方园林在园林形式和意境的追求上也不尽相同。西方園林的造园师对规则形式有一种执着,他们强烈地追求形式规整之美。西方人认为自然之美并不是完美的比例,有一定缺陷。如果要克服缺陷,需要凭借一些人工力量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完美比例,这就是形式之美。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论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他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艺术家还通过人体形态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3],并强调“由于它们自身的抽象性,它的美只是抽象知解力所能掌握的美”。西方园林的建筑物一般体形庞大,是整座园林的视觉中心,矗立于园林景观中最突出的中轴线起点或中点。从园林的建筑物开始,而后从主轴中段延伸出几条副轴,将其设计成为林荫大道、模纹花坛、几何水池、雕塑等结构。设计师在院中开辟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在某些道路的交汇区域放大形成节点广场,将一些小水池、喷泉或者小建筑物点状分布于广场周围,使得整个布局体现出严谨的几何规律,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由此可以看出,西方园林中工整的轴线对称、强烈的韵律节奏以及几何图案的景物布置都是源于对形式之美的追求。但是,西方园林最多只是做到了“画境”,造园师太追求有序的节奏感,他们的园林无法体现出“意境”,即人景观和内心心境的有机结合。

而中国园林更注重景色对人心境的相互映衬及融合作用,走的是自然山水的道路,努力寻求古代诗词书画中表现的唯美自然意境,这与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之美大相径庭。清末国学大家王国维曾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4] 。”山材岩壑,一亭一榭,莫不使游者入其地、览其景而生其情。中国园林并不强求形式的整齐划一和均衡,没有什么统一的法则和规定,但步移景异,别有洞天。古代中国并没有单独设立的造园师,从魏晋时期起文人画家介入园林庭院设计,才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造园。中国画中的山水画派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并没有系统的园林理论,但关于山水画的理论梳理却著作丰厚。这些绘画理论成为很多园林建造时的纲领性设计理念,造就了许多如画般的园林景观,正所谓“景中有画,画中有景”。除绘画外,诗词也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这是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也是能将中国园林提升到意境美方面的原因。

将东西方园林的形式与意境作比较,尽管各自所需求的景观侧重点不同,但共通点是希望观赏者在游览时能赏心悦目。不过,由于内心需求的差异,西方园林更多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着重在赏心。

(三)哲理的选择

西方园林从一开始就体现着人类为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通过人类的劳作整理自然,形成秩序井然的景致,体现了“人定胜天”的观念和理性的美学追求。西方人注重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用分析法揭示其本质。因此西方园林也极具逻辑性,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清晰、确定,园林的本质一目了然,有一定的必然性和规律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把人看作与自然紧密联系的一份子,把追求自然环境、人、建筑及至文化艺术之间的和谐关系进一步扩展到人居环境中。这可以体现出西方人对美的理解,认为“美就是和谐,和谐有它的内部结构,即为对称、均衡、秩序,可以用几何代数关系来确定”。因此,欧洲几何规整形式的园林风格也是在这种“均衡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而成的。

中国园林所讲求是变化中有统一和藏而不露,使人们置身其中却有无穷无尽的想象,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也是中国人所认同的审美理念。中国园林的发展深受古代文人士大夫遵循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反映着东方人的伦理道德观念。例如儒家思想认为石峰代表着坚贞、正直,于是堆石置石成为园林组景的重要手段;道家崇尚自然,企慕虚静,追求出世、无为、道家情思和自然为万物之本,这种讲求自然无为的思想作为儒家有为思想的互补,促进并推动了园林的发展[5]。这也就奠定了中国园林注重情景交融的美学基础。

四、结语

通过东西方园林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的园林特征与东西方人的性格和哲学理念息息相关。西方人更注重自我情绪的表达释放和个性的充分发挥,崇尚人对自然控制力,张扬且十分大气,但有时西方园林会给人一种与所处原生环境矛盾、冲突的体验。而东方人注重和平、以和为贵,追求人与景的和谐、景与景的和谐,与东方人安静的性格特征相得益彰,因此“创新”二字一直都难以实现。因为和谐,一般的东方园林格局会显得比较小,但又因为和谐,可以使游览者身处其中,由内而外得到宁静安详的感受。

通过对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从古至今,园林都是反映不同地域人们审美情趣的实体化表现,是内心的物质化,它终究是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互相交融形成的综合体。园林是一個复杂的美学体现,不仅有空间的变换,还有时间的变换。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对于学生美学的形象思维塑造形成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对不同形式园林的探究和对比,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仅是古典园林,要做好现代的景观设计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平面构图,也不只是简单的自然山水叠加。园林设计应该着眼于人,从空间和意境出发考虑人所处里面的具体感受,创造出适宜人们的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章志红.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2003,(02):13-14.

[3]张文辉,苏敏.浅析中西方园林之差异[J].民营科技,2009,(04):107.

[4]王国维.人间词话[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14.

[5]寿东,杨忠浩,高翔.中西方园林之比较[J].浙江建筑,2003,(01):8-9.

作者单位: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园林景观
作品六
生态环境建设与园林景观结合初探
浅析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论生态美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房地产开发中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成本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