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链的构建与协同治理研究

2017-03-16秦远建

关键词:参量产学研子系统

鲁 洁,秦远建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创新链的构建与协同治理研究

鲁 洁,秦远建

(武汉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1世纪,单一企业间的创新能力较量正演化为整条创新链之间的博弈,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影响创新链整体效益与创新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理解什么是创新链及对创新链进行构建与协同治理十分必要。笔者在创新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学术界对创新链的各种认识,重新界定了创新链的内涵,提出了创新链结构与要素流动关系,构建协同度模型,并依据2008—2014年的数据对创新链协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链的协同治理相关建议,增强了创新链理论的应用性。

创新链;创新协同度;创新过程;协同治理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产生创新思想,到形成技术方案,再到产品试制,最后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构成了一条以创新主体为核心、创新载体为支撑从而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的创新链。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的难度与深度日益加剧,整个创新过程越来越复杂化,创新过程涉及到的学科和领域越来越广泛,参与的主体数目越来越多,资源规模越来越大,创新链不同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也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提升创新链的整体效益,就必须建立各环节间的相互协调机制,这对加深创新链及其各环节之间协同度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创新链的内涵

学术界关于“创新链”的内涵及其包含要素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加深和丰富的过程。一般对创新链的理解都是基于创新过程的,如将从基础科学研究中积累的科学知识用以引导技术革新,并实现大规模市场应用获取利益的过程称作创新链[1]。然而,虽然都是基于创新过程来理解创新链,但是,定义创新链的视角却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学术界对创新链存在以下3种基本定义:①以创新主体为核心,如蔡翔认为创新链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某一个创新的核心主体,通过创新活动将各参与主体连接起来,以实现相应目标的功能链接结构模式[2]。②以创新活动为核心,如吴贵生等认为创新链由一系列创新活动构成,是各创新主体基于共同利益围绕一个新产品由创意产生直至产品化、商业化的全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序链接[3]。③其他角度定义创新链,如张正良从企业系统结构角度出发,认为创新链的核心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战略选择,决定性因素是人才,动力源泉是文化,有效支撑是环境[4]。基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创新链是以创新主体及其关系为核心,以创新平台为支撑,各创新主体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同开展创新活动的链接结构。

1.1创新链的主导主体与协助主体转化接力

创新主体即创新活动的参与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由人组成的团体或组织。创新链中存在着众多的创新主体,但在不同的链接节点上,各创新主体发挥的功能作用有所差异。随着创新活动的向前推进,主导主体与协助主体的地位可能发生转化。主导主体是创新链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5]。起主导作用的主体是由创新功能要求客观决定的,其具有较大的资源配置权、利益分配权及协助主体选择的优先权。

1.2创新链上各创新主体有共同的目标

创新主体认同共同的目标是创新链得以维系的根本。当创新链上的每个创新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就会导致创新链运作效率低下,甚至分崩离析。由于价值取向的差别,各主体的个体目标与共同目标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差异,拥有一个共同目标并不意味着各主体的目标必须完全一致。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只要不损害整条创新链的效益和其余主体的利益,各创新主体可以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努力,可以尽量实现其个体目标。

1.3创新链的运行离不开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创新主体为了完成创新活动,必然需要依靠设施、手段、平台等不同的创新载体,创新载体是对创新的物质条件支撑。同时,由多个创新主体参与和一系列创新活动所构成的创新链的运行需要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

2 创新链的构建

2.1创新链结构

三阶段论学者认为创新链包含3个不同阶段:研究与开发、示范、扩散[6];五阶段论学者则按产品创新将创新链划分为5个阶段:创新、专利、研究论文、许可、产品[7];而班菲尔德从商业开发的角度出发,认为创新链包含试探研究、工艺开发与试制、市场启动、建立生产和销售5个阶段。综上所述,结合创新价值链[8]的观点,笔者认为创新链包含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与试制、商品化、产业化5个阶段,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链结构示意图

在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社会组织这些创新主体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协同开展一系列创新活动并最终取得经济利益的整个创新过程中,企业始终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政府则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市场监管对创新链起导向作用,其余参与主体则发挥令创新活动效果倍增的作用。创新链各阶段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前向依存关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知识的源头,是后面环节的基础,为后期创新活动提供理论、原理与方法支撑。产品开发与试制则是使知识创新、技术创新进入商业化、大规模生产领域的转折点。当然,这5个阶段之间也存在着逆向关系。在各个环节中都会有新的发现,而这些新的发现会对前面的创新环节提出新的要求和方向。

2.2创新链要素流动

创新链中不断进行着要素流动,具体包括知识、人才、信息及资金,其关联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链要素关联关系

资金是单向、逆向流动的,是企业对学研方研究活动的资助。知识、人才和信息是双向流动的。知识的正向流动是指源头性技术知识推动创新,知识由学研方流向企业;知识的逆向流动是指需求性知识拉动创新,知识由企业流向学研方。人才的正向流动是指学研人员到企业去参与产品开发与试制,逆向流动是指企业职员接受学研方的教育、培训或者企业职员参与研发创造阶段。信息的双向流动是产学研三方在各个阶段进行交流沟通,每个阶段既需要创新链上游信息也需要创新链下游信息,这样才能避免信息不对称问题。

3 创新链协同治理模型

创新链中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将每一项创新活动看作一个子系统。其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与试制共同构成了R&D子系统,其以解决相应知识、技术问题为主要目标,是实现创新链治理的基本前提。将R&D子系统细分,基础研究子系统以知识创新为主,应用研究子系统以技术创新为主,产品开发与试制子系统以技术应用为主。商品化与产业化分别作为两个子系统进行研究,前者是创新成果实现商业化价值的环节,是创新链实现创新绩效的基础;后者是技术转移与扩散的关键环节,是创新链治理的重要内容。根据系统论,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是系统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9]。因此,创新链治理必须重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

3.1模型设定

假定创新链复合系统S由5个子系统Si(i=1,2,3,4,5)构成,Si也由若干个元素即序参量ei组成,ei=(ei1,ei2,…,eij),i∈[1,5],j≥1,βik≤eik≤αik,k∈[1,j],其中αik和βik分别是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分量eik的上限值和下限值。有1

(1)

(2)

(3)

(4)

3.2序参量分量的确定

笔者对各个子系统序参量分量的设定如下:①由于人力、资金等要素投入情况是影响R&D子系统有序程度的变量,因此可将R&D人员全时当量与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子系统的序变量,从而可用基础研究阶段、应用研究阶段和产品开发与试制阶段的R&D人员全时当量(e11、e21、e31)与R&D经费内部支出(e12、e22、e32)分别作为3个子系统(S1、S2、S3)的序参量分量;②商品化是指销售大量产品以获取利益,所以用反映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情况的新产品销售收入(e41)与产品进出口贸易额(e42)作为商品化子系统(S4)的序参量分量;③产业化涉及技术的转移与扩散,发明专利授权数(e51)、科技论文数(e52)、科技成果产业化投入(e53)、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e54)作为产业化子系统(S5)的序变量。

3.3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与国家统计局网站,在序参量分量确定后,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影响,笔者采用均值化法处理原始数据得到序参量分量标准化数据。

4 实证分析

首先,将序参量分量标准化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乘以100%,得到序参量分量标准化数据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并将标准化的数据及序参量分量标准化数据的上限值和下限值代入式(1)中就可得到各个子系统序参量的有序度。然后,将数据代入式(2)中就可得到各个子系统的有序度。最后,以2008年为基年,将各子系统有序度的数据代入式(3)和式(4)中就可得到创新链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和创新链各子系统两两之间的协同度,如表1所示。

表1 各子系统有序度及创新链协同度

由表1可知:①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持续增长态势,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子系统的有序度取值越来越接近于1,序参量对相应子系统有序的贡献越来越大,子系统有序程度越来越高。这说明近几年来中国对创新链各环节影响因素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对在创新链各环节中产学研三方如何更好地协同以提高各环节有序度越来越重视。②创新链复合系统协同度呈持续增长态势,复合系统全面协同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创新链复合系统呈现高度协同现象。这说明近几年来中国对创新链的关注越来越高,研究越来越多,创新链各环节间的协同由于关系创新链绩效的原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③经过计算,创新链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平均值为0.44,这说明创新链复合系统5个子系统的协同发展程度处于中间偏下水平,主因是2008—2011年创新链各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但从总体发展趋势上来看该状态正逐年改善。④从创新链相邻两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度发展态势来看,各子系统两两间的协同度呈持续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有所不同,产品开发与试制和商品化这两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度增长速度最为明显,而商品化和产业化这两子系统间的协同度增长速度却较为缓慢。

5 协同治理建议

2008—2014年,创新链各环节有序度、相邻两个环节间的协同度及整条创新链的协同度逐年增长,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创新链的关注与研究与日俱增,对创新链各环节的重视不断加强,创新链主体即产学研三方越来越密切的协同合作。更好的创新链绩效离不开产学研三方的密切协同合作,提高创新链绩效就必须提高创新链协同度,提高创新链协同度就必须提高产学研三方协作度。因此要着力于产学研三方协同。①产学研三方分别建立对内评估和控制部门,对各阶段的战略倾向、目标及所采取的不同措施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各方任务重点,使创新链能平稳有序运行,避免脱离正常轨道。②产学研三方分别建立信息传递沟通部门,各方及时将自己获取到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合作方,并且积极与其余各方沟通交流,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③产学研各方分别建立对外协调部门,协调产学研三方所追求的目标,使三方拥有一个共同目标从而良好地合作创新;协调知识、信息、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在创新链中的流动,协同地增加创造各要素的价值;协调产学研各方的利益分配,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各方合作,进而使创新链良好运行。

除此之外,还需重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与试制环节,加大研发投入与研发力度,关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鼓励开发新产品。同时,加强对消费者市场的调查力度,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及消费者心理,使开发试制出来的新产品能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注重技术转移与扩散,重视商品化和产业化环节间的产学研协同,利用先进技术与理念,扩大技术转移与扩散的范围,缩短技术转移与扩散的时间,从而加快商品化到产业化的转变。

6 结论

21世纪,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仅仅追逐自身竞争实力提高的企业势必会遭到时代的淘汰,企业间的竞争演化为整条产业链的竞争,“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单一企业间的创新能力较量势必也会演化成为整条创新链间的竞争。创新链各环节间的协同发展是影响整条创新链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只有各环节均处在有序状态下,创新链才能实现协同发展。而创新链各环节处于有序状态取决于创新链主体在各个创新活动过程中的有序配合。厘清创新链协同度与创新链各环节的有序度、加强创新链协同治理,对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创新系统的构建,进而提高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蔡坚.产业创新链的内涵与价值实现的机理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6):53-55.

[2] 蔡翔.创新、创新族群、创新链及其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14(6):35-38.

[3] 吴贵生,林敏.打通创新链的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创新,2014,1(1):99-103.

[4] 张正良.论企业创新链的系统结构[J].求索,2005(7):40-41.

[5] 代明,梁意敏,戴毅.创新链解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3):157-160.

[6] 吴晓波,吴东.论创新链的系统演化及其政策含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12):58-62.

[7] SEN N. Innovation chain and cris[J].Current Science,2003,85(5):570-574.

[8] 郑巧英,张浩,郑金连.创新链环节的国际科技合作层次[J].中国科技财富,2009(21):98-100.

[9] 何建中.耗散结构与协同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36-89.

LU Jie:Post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WUT, Wuhan 430070, China.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Innovation Chain

LUJie,QINYuanjian

In the 21st century,competi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between single enterprises is evolving into the game between the whole innovation chain,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 innovation chain’s various sectors is a key factor affecting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the innovation chain . Therefore,understanding what is the innovation chain and how to construct and advance the innovation chain collaboratively is very necessary. The paper sorts out the 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chain, re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chain 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ions of innovation chain’s structure and factor mobility,constructs the collaborative model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novation chain’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based on 2008-2014 years’ data,puts forward the recommendations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innovation chain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It enhances the application of innovation chain theory.

innovation chain; innovation’s collaborative degree; innovation proces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2095-3852(2017)01-0081-04

A

2016-08-22.

鲁洁(1993-),女,浙江绍兴人,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撑计划软科学类基金项目(2014BDF013).

F062.4

10.3963/j.issn.2095-3852.2017.01.017

猜你喜欢

参量产学研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太阳黑子自动识别与特征参量自动提取
含参量瑕积分的相关性质
基于含时分步积分算法反演单体MgO:APLN多光参量振荡能量场*
基于双偏振雷达参量的层状云零度层亮带识别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