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90后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7-03-15吴节军张志成

职教论坛 2016年3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理想信念价值观

吴节军+张志成

摘 要:新社會阶层的社会贡献率和影响力被90后大学生所认可,其思想行为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理想信念的确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高校、社会各界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扩大其积极影响,减少和消除消极影响,教育和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关键词:新社会阶层;90后大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影响;对策

作者简介:吴节军(1964-),男,江西瑞昌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志成(1981-),男,湖北蕲春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MKS1428),主持人:吴节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2-0021-0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2]。自党的十六大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新社会阶层的社会贡献率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其思想行为呈现出学历层次高、思想意识独立、崇尚个性自由,勇于自我超越、敢于大胆创新,追求个人成功、实现自身价值,感性与理性并存、自我与责任同在、价值取向多元、政治诉求强烈等特点,特别是以马云为代表的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成功在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那么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在90后大学生中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取了本省、本地六所高校的大学生,其中,直接参与网上答卷546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9份,两项合计866人。同时,还在笔者所在学校进行了访谈调查,采用组群访谈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据,综合运用交叉分析和对应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显示,新社会阶层对90后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价值观,占70.91%;其次是理想信念占50.46%,详见图1。本文试从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角度研究新社会阶层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及理想信念的影响

(一)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90后大学生对新社会阶层的价值观认同度较高。调查显示,认为“新社会阶层是个人奋斗成功的榜样”的占92.61%,认为其中还有政策环境、个人机遇等因素的占57.62%;对“新社会阶层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持“推崇和赞赏”态度的占79.33%,认为是“作秀、捞取政治资本”的占13.51%;对“新社会阶层提高了人们的竞争意识和求实创新、敬业进取精神”持“赞同”和“基本赞同”态度的占80.49%,详见表1。

受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的影响,90后大学生价值观趋于务实,但呈现实用主义倾向。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上大学的目的”以“找份好工作”位居首位,占47.69%;持“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实现自我、贡献社会、赢得他人尊重”观点的占44.8%,认为“上大学的目的”是使“家庭美满幸福”的占40.65%;对“拥有财富就代表成功”表示“非常认同”和“比较认同”的占34.41%;认为人生幸福最重要的依次是“家庭”(占91.34%),“健康”(占66.05%),“朋友”(占45.96%),详见表2、图2。

新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对90后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对“现在的职业选择自由,报酬、兴趣很重要,干一行爱一行过时了”[3]的观点表示“非常赞成”和比较赞成”的占57.85%,“不赞成”的仅占20.44%;对“市场经济仍要讲国家和集体利益,在必要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4]的观点表示“不太同意”和“不同意”的占35.45%;对“如果有需要你会选择“行贿”或有机会“接受贿赂”表示“不同意”的只占52.89%;“明知道有些东西来路不正”,仍会“划得来就会买”的占17.55%,“不会买但不管”的占53.46%,持“举报”态度的仅占28.98%,详见表3。

(二)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

90后大学生对新社会阶层在政治上认同度较高。对“新社会阶层所取得的成就和对社会的贡献”表示“认同”的占76.33%;对“新社会阶层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5]持“支持”态度的占81.76%;认为“新社会阶层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形象”有“积极影响”的占79.45%;但认为“新社会阶层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动机”是“追求政治信仰”的仅占28.29%,详见图3、4、5、6。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追求上主流是积极的。表示对中国共产党“有信心”的占76.91%;对“实现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示“非常有信心”和“比较有信心”的占85.45%;“对当前的反腐败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68.36%,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只占8.66%;有入党愿望的占89.6%(见表4)。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因素,认为大学生入党动机是“为人民服务”的仅占38.57%,“体现自身价值”的占34.53%,“为就业增加筹码”的占22.52%;认为身边的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很突出”的仅占16.74%,“一般或与普通同学没区别甚至不如一般同学”的占46.53%,详见表4。

(三)对90后大学生道德诚信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受价值观的影响,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6]。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对新社会阶层的道德诚信观和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度不高,认为新社会阶层在发展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很普遍”和“比较普遍”的占44.92%,认为只是“个别情况”的仅占11.66%;对“私营企业没有为职工购买保险”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占77.37%,详见图7、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讲社会公德、讲诚信、讲社会责任,对此,90后大学生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市场经济也应该讲诚信”表示“赞同”的占86.72%;对“人人都应遵守社会公德”认为“非常必要”和“应该”的占94.35%;对“在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行为”表示“可以理解或无所谓”的仅占8.31%;对“在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小孩让过坐”表示“应该且让过”的占90.76%,认为“没必要”的仅占2.89%,详见图9、10、11、12。

新社会阶层的思想行为对90后大学生道德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调查显示,认为“考试作弊不好是”只占66.28%,认为“考不出时可以作一点”的占21.25%,认为“视监考情况而定”的占7.85%,认为“没关系”的占4.62%;对于社会责任感,90后大學生存在明显的缺失,把“祖国的振兴”作为自己“第一责任”的仅占39.95%,而把“家庭的幸福”和“个人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第一责任的分别占34.99%和23.9%;对“婚前性行为”认为“可以理解和无所谓”的占47.11%,持“不太接受”暧昧态度的占35.22%,“完全不能接受”的只占17.67%,详见表5。

二、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发展空间。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现就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在教育主体上,家庭、学校、社会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其人生价值观也不一样,这就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一方面学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占领校园思想阵地;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鼓励和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做到共性之中有个性、个性之中有共性。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各级政府机关、企业、社区及社会各界都应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尤其是新闻媒体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导向,客观全面推介新社会阶层的优秀典型,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二,在教育内容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强化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一个热血青年普遍接受的民族情怀。爱国就要爱社会主义,就要爱党、爱人民,就要爱学习、爱本职工作。以此为切入点,延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心系祖国、志存高远的远大志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三,在教育途径上,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政治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论上明辨是非;要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业余党校广泛开展党的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的系统培训、学生党员的轮训,端正入党动机;要以党建带团建,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青年志愿者社会服务、素质拓展训练等,强化内心体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要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功能,通过邀请校友中的成功人士来学校开展座谈、讲座、报告会,搭建大学生与新社会阶层交流互动平台,在新社会阶层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引导90后大学生全面认识新社会阶层,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第四,在舆论导向上,加强对网络等新媒体的管理和监督。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新社会阶层的兴起壮大而成长起来的一代,调查显示,虽然他们的家人或亲戚中有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比例达70.32%,但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新媒体了解新社会阶层的占72.75%,而通过亲戚、朋友、家人等途径了解的仅占3.7%。由此可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手机、电脑等网络新媒体的舆论导向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各级党组织、政府机关要加强对网络等新媒体的监管,牢牢把握网络等新媒体的价值导向;高校要加强对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导向规律的研究,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充分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9/65444/4429125.html.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2/1118/c64094_

19612151.html.

[3][4]曹昀.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1.

[5]邵明英,吴惠.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23): .

[6]崔金海,杜爱灵.从价值观发展规律看合格大学生的塑造[J].开封大学学报,2007(3):40-42.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理想信念价值观
社会公平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我的价值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统战部11年后再设正局级部门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