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7-03-15朱晓琳

青春岁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隐性载体

朱晓琳

【摘要】不断探索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随时代变革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隐形思想政治教育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侧重采取有过程、有规划、有目的、直接表达的显性方式,使受教育者在第一时间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可以了然于胸。而单以“隐性”一词来解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指合理利用潜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用隐蔽、婉转的教育形式,利用环境、文化、隐性课程及管理等使受教育者耳濡目染,令其在无意间获取思想及心灵的震撼和触动,巩固其道德文明涵养的潜在教育方式。隐性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两者在提高个体思想文化道德领域中相辅相成。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追溯

思想政治教育是自人类存在于历史舞台以来所产生的普遍现象。尽管现代西方对外极少或闭口不谈思想政治教育,但不可否认作为高效统一思想的手段,同样在西方是客观长存的。杰克逊把学校安排的额外“非正式的文化传递”称之为“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概念,这也被视为隐性课程的首次提出。西方一贯高度提倡家庭教育、民族宗教教育及与政治相联系的多种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统一思想文化隐性渗透教育。

中国学者相继在1980之后开始将西方教育领域中所提倡关于“隐性教育”的相关概念逐步引入,例如:张耀灿、邱伟光、郑永廷、段鹏飞、汪立成、朱克平等教育专家学者在研究关于隐性教育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两课题上,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角度揭示出隐性教育的潜在规律、过程、内容、方法等。总而言之,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跳跃式发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在这股时代洪流中激流勇进,紧跟时代变换的脚步。为此,我们有必要清晰化了解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现实操作中的可选有效载体及渗透路径内容。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之突出优势

间接性。一般来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潜隐在自然或是特定的环境当中,这种内隐间接的教育方式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物质等影响,可以视为是一种提升受教育者情感的一种体验。正如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內心要求。”

感染性。努力尝试营造出和谐、温馨、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长久提倡并坚持实施的原则。使受教育者通过自然文化、社会人文风情等在其中自然而然受到教育感染熏陶,进而给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发展、塑造完整健康人格提供并指引正确方向。

体验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倡导的那样,身临不同领域当中的学习者,必须首先要专心于勤恳的实践来获取经验与美德。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创建并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学校等群体实践活动,丰富受教育者实践体验。如在校开展优秀班集体、文明校园、勤学建工、学习雷锋教育专题实践等,往往都可以获取有声有色的良好效果,这也体现出实践体验教育所具有的的巨大教育推动力。

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载体

“渗透教育法”顾名思义是教育者要在合适的时间、适当的环境、良好的氛围当中悄无声息的将教育内容渗至受教育者可感知和触碰到的活动与事物当中去,使教育内容如涓涓细流一般被受教育者悄然接受,并进行自我思想积累与提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融合了教育真理、社会事理和人文情理于一体的方法,其隐性教育内容渗透广度与深度可谓一般,多渗透于系统教学课程,教师自身教学修养、校园文化等具有模范标榜和温馨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

所以,想要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教育的方法,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合适载体就显得尤为重要,简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多元文化载体。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延绵长河中,文化作为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培养人才与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历史的社会地位是不容撼动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已作出指示,要坚持以中国传统优美的文化底蕴作为建设和谐、多彩校园文化的基础与主体,大力推进并开展绚丽多姿的校园学术、体育、艺术和娱乐文化活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抓。

2、实践活动载体。实践活动多倡导使个体置身于教育环境中,亲身去触摸,去感知,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实践活动载体多强调活动氛围营造,省略了过程中的繁文缛节,较为直接的使受教育者在最简短时间内、最广阔教育空间中对教育内容一目了然。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社会丰富资源组织教育活动,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如革命烈士纪念地、历史文化动植物馆、相关展览馆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大众传媒载体。伴随着人工智能信息化的极速发展,处在社会信息化的潮流中,大众新媒体已经作为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载体登场。面对新媒体通过间接地、随意性的、潜隐性的方式在改变着人类的思维与生活态度等,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针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更艰巨的挑战。为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如想在面对的新问题、先挑战、新情况中探寻并创造出属于自身的发展新道路,就必须要充分利用发挥大众新媒体载体的社会穿透力与影响作用,以此为跳板,来实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渗透力与思想号召力。

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渗透途径

1、充分开发利用校园文化环境。作为服务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合,校园物质与人文精神环境彰显着这所高校的历史与传承,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承担着持久不断向受教育者传达教育精神的历史重任。学校各式建筑物的设计建设、教师课堂的布置、校园景观雕塑与标语等对受教育者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朝气蓬勃、严肃活泼、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情操,使其身心得到良好的熏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学习习惯;符合学生心理和视觉需求的教师环境布置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沉淀心境,减少学生焦躁不安的躁动情绪,而且还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压力。高校应自发积极地整合利用校园资源,力求把校园物质环境中所隐藏起的人文精神通过有效转换,从而传达给学生,辅助学生净化心灵、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境界。

2、不同课程隐性思想教育内容的整合规划利用。探寻除特定思想道德课程以外隐藏在其他课程中的隐性思想教育内容或教学资源。例如多彩的专业课程、人文历史、地理课程等,这些课程通常都蕴藏着丰富且鲜为人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门学科教育者应从本课程特点出发,善于发掘其中潜隐的思想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规划的与自身课程和教学相结合,在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对受教育者价值观、人身观、世界观的正确引导。

3、加强对学生使用新媒体规范法律教育。时下高科技媒体网络环境已对人们的选择、评价方式、观念思想等形成了严重影响。新媒体上发布和隐藏的信息量广泛且复杂,纠正不良信息造成学生价值观偏斜、人格扭曲的思想教育已迫在眉睫。首先,增强对受教育者的新媒体规范法制教育,使学生在日常使用新媒体平台是可以严于律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使用媒体交流的法制观念,让其懂得,即便是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遵守法律法规也是必要必须的。其次,坚强教育学生实施严谨的自我管理教育,规范自身言行,提高遵守法制的自觉性与辨析信息的能力。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专项资金项目

【参考文献】

[1]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M]. 杜殿坤, 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隐性载体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
机会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