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性和悲剧成因分析

2017-03-15陈林丹

青春岁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悲剧性祝福祥林嫂

陈林丹

【摘要】在《祝福》里,使读者悲哀的,亦即我们感到的已经被毁灭了的有价值的东西,是祥林嫂的生命。而她的人生悲剧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是相当直接的。本文试图从独立个体生命价值的丧失、不节烈命运与节烈观念矛盾下的牺牲品和悲剧本身价值的被消解三方面浅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所在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祥林嫂;悲剧性;悲剧原因

在鲁迅的《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淳朴、善良、勤劳的女人,她在丈夫死后被迫改嫁贺老六,但两年后又成了寡妇并痛失爱子。民众对她频繁述说自己遭遇感到厌恶,最后她被鲁四老爷赶走,在風雪中死去。

鲁迅在批判旧社会的黑暗时,重点不在于封建经济剥夺的残酷性,而是封建伦理道德的统治是如何扼杀人性的,而这以民众的不觉悟、迷信、愚昧和冷漠为前提。祥林嫂最终丧失正常劳动和生存的权利,与封建伦理道德间的关系是直接的。本文将从独立个体生命价值的丧失、不节烈命运与节烈观念矛盾下的牺牲品和悲剧本身价值的被消解三方面浅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所在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独立个体生命价值的丧失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祝福》里,使读者悲哀的,亦即我们感到的已经被毁灭了的有价值的东西,是祥林嫂的生命。生命的价值本应是独立的、不依附于其他东西而存在的。但观其一生,祥林嫂的生命一直被当作附属品,而无其独立价值,这也正是她人生悲剧所在及其原因之一。

鲁四老爷雇用祥林嫂,是为着她“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当她遭受一连串打击,劳动能力下降,雇主便把她打发走。在鲁四老爷家与祥林嫂之间的雇佣关系里有决定力的只是祥林嫂的劳动价值,而全然没有在此之上建立起来的主顾与佣工之间的人情关系。在他们眼里,祥林嫂只是一架劳动机器,当她干活不再麻利,自然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无疑是一种毫无温度的人际关系。

在夫家,祥林嫂作为一个个体,其生存的价值和尊严同样遭到无视。为了小叔结婚的聘礼,婆婆强行把祥林嫂另许他人,完全不过问她本人的意愿。祥林嫂作为寡妇,对这个家庭来说只是一种拖累,所以一有机会,他们便会把她“变卖”出去,榨干她能为家庭带来的最后一点价值。

而众人关注和议论祥林嫂的焦点,大多数都集中于她与夫家的故事,她与孩子的故事,而并非她本人的品质、能力或者其他为她个人特有的东西。其实祥林嫂并不失其闪光点,比如她的能干、勤劳和朴实,但是相比起其被迫改嫁的经历、痛失爱子的遭遇对人们猎奇、窥视心理的满足,这些实在显得不值一提。

二、不节烈命运与节烈观念矛盾下的牺牲品

在《我之节烈观》中,鲁迅批判了封建传统观念里寡妇应守贞、不得改嫁的节烈观,但他同时也看到了不节烈的人是难以生存的:“不节烈便不苦么?答道,也很苦。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不节烈的人,便生前也要受随便什么人的唾骂,无主名的虐待。”祥林嫂便是为不节烈所苦的典例。

因为寡妇与不节烈的禁忌,但凡有关祭祀的事务,主人家都忌讳着不让祥林嫂插手。“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而柳妈半开玩笑地劝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避免“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这也蕴含着寡妇当守贞的观念;在众人眼里,守节自杀比改嫁苟活明显崇高得多。

在此之前,祥林嫂以出逃的形式逃避一妇嫁二夫的结果,算是一种消极反抗。当反抗无效,“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她在被逼改嫁时表现出来的激烈反抗姿态或许会让读者误认为这带有其自我意志的闪光,但是后面她为阴司地府之事所骇,说明她所有反抗并非因要争个人行动的自由,而是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节烈观念使然。所以听“我”说有魂灵这回事后,她的生命也随着巨大的恐怖而走向彻底终结。

“人将永远反抗宇宙的意志,反抗大自然的威胁,这种反抗永远没有取得最终胜利的一天……但人却不能放弃这反抗。人在这反抗中才表现着自己的独立性,表现着自己的独立意志,表现着自己主体性的力量。……这就是贯穿在悲剧中的悲剧精神。”而悲剧意识则是意识到人在与宇宙、大自然对立中的局限性。可以说,祥林嫂是有悲剧意识的,但由于她的反抗方式不彻底,她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悲剧精神。缺乏这样的悲剧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也反过来导致了她最终悲剧的人生归宿。

以上的分析说明了,祥林嫂的悲剧是传统社会环境的压迫和个人思想的局限性交加使然,而她本人即是不节烈命运与节烈观念矛盾下的牺牲品。

三、悲剧本身价值的被消解

钱理群在《鲁迅作品十五讲》中说:“假若一个人的生命的价值被毁灭后,人们还能够在其被毁灭之后得到启迪,感到震惊,这个生命的价值总算在其毁灭之后得到了部分的体现。而当这种可能也被冷漠湮灭了的时候,这个生命的价值也就真的毁灭无遗了。”在《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剧在于自身生命和价值的被毁灭,也在于其生命被毁灭的对众人而言的无价值。

一开始,祥林嫂向诉说自己的遭遇时,众人还会表现出同情,人皆有恻隐之心,但是当同一个伤口无数次暴露在众人眼前时,同情最终也会变成厌恶——“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看客是在无聊的生活中来寻求刺激的,把他人的不幸当作供消遣的故事来听,一面自己也演起戏来,表演同情心,以获得自我崇高感。”围观议论着祥林嫂的,正是这样一群看客。一条鲜活生命被折磨致死,在他们眼里,无关紧要,他们关心的始终是这件事能不能成为自己茶余饭后的消遣,借此调节无聊麻木的生活。

“我”返回鲁镇时对本家、好友的印象是“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而“祝福”更是“年年如此,家家如此”。鲁镇的观念和风俗数十年如一日,人们的愚昧、迷信和冷漠根深蒂固,似乎象征着祥林嫂式悲剧的无穷无尽。而祥林嫂的悲剧,就在人们的“祝福中”声中,被遗忘殆尽。她的悲剧没有引起人们打心底的同情和震撼,也没有使人们反思和改变传统封建观念。在这个意义上,这是这篇小说中最深沉的悲剧所在。

四、结语

祥林嫂的生命一直被当作附属品,而无其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价值。而由于她本人思想观念的局限性和不彻底反抗,最终无奈沦为不节烈命运与节烈观念矛盾下的牺牲品。更深层的悲剧在于,她的悲剧没有引起人们打心底的同情和震撼,也没有使人们追问悲剧原因,反思和改变传统封建观念。

【参考文献】

[1] 鲁 迅, 著, 译. 编年全集·祝福[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 鲁 迅. 坟·我之节烈观[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3] 鲁 迅.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4] 王富仁. 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5] 钱理群. 鲁迅作品十五讲[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6] 王富仁. 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J]. 江苏社会科学, 2001(01).

[7] 宁 莉. 命运的枷锁与“寡妇禁忌”——关于《祝福》中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解析[J]. 中文自学指导, 2007(02).

猜你喜欢

悲剧性祝福祥林嫂
女性视阈下宿命论的悲剧性
论祥林嫂悲剧人生中的笑与哭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三言”中妓女形象的悲剧性探析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
《祝福》的女性视角解读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