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崆峒山,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尘世中

2017-03-15姿十四郎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崆峒山崆峒年少时

姿十四郎

小时候,我家有个习惯,每到新春,大年初一,一家人必定一早去崆峒岩烧香祈福,美其名曰“行大运”。初一天还未亮,妈妈便已在厨房忙碌,做糖圆子(甜汤圆),爸爸就在楼梯旁声若洪钟地叫醒我和妹妹。

接过父母的利是,吃过象征着团圆甜蜜的圆子,爸爸就开车载着我们去崆峒岩了。

崆峒岩平常门前冷落车马稀,但到大年初一,就特别热闹。烧香祈福的人山人海里,我们跟着父母上香,父母大概是诚心诚意吧,我与妹妹则象征式到各殿上香跪拜,其实心里已在想快点回家等吃大餐。平常爸爸很少下厨,但大年初一就会下厨,会做我喜欢的生炒骨、牛扒等等。

现在回想起来,年少时年年去崆峒岩,满脑的是快点上完香回家等吃,竟然没有好好留意过崆峒岩,一切似乎水過鸭背,连有什么殿都不太清楚。

直至爸爸离世后,想起爸爸一直如大树一样,为一家妇孺遮风挡雨,尽量让我们少受一点世情的委屈,才发现,如今大树虽已先枯,余荫却仍在,只是,每次唤“爸爸”时,再也听不到爸爸的回应。亲恩如海,欲报已迟,惟有好好地生活下去,终有一天,上穷碧落下黄泉,相聚时,再诉寸草心。

爸爸的忌日在农历十月里的一天,这天我终于去了一趟崆峒岩。一别经年,山门仍如往昔的红砖碧瓦飞檐翘角,背景衬着峻雅的石山,嶙峋石山如皴染,雅致秀树似苔点,冬日里的下午近晚,天低云厚,不知哪里来的烟雾淡淡笼罩四野,愈发显衬得崆峒岩古雅清幽,像是一幅王蒙或文徵明的山水图。果然当得起“水墨阳春”名衔。

然而,待走近,面对山门大书的“四崆峒山”四字,大感愕然,十几二十年前,我从没有好好看过它的门匾,本地人从来只称“崆峒岩”,如果说找“四崆峒山”大概确切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据皇朝地舆图载,在河南、陕西、山东均有崆峒,故阳春崆峒题名为“第四崆峒山”。

仔仔细细走了一圈,才明白,山是崆峒山,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下有岩故谓崆峒岩,岩内石室洞天,洞内曲折幽邃,共分三层,多座古建筑楼殿与亭台错落有致地迂迥于各层之间,洞内各种岩溶石钟乳、石柱、石幔、石狮、石钟等等形态如泼如凿如雕如刻,亿万年的时光在这里水滴石穿,留下印记。

崆峒岩里处处是时光的印记,有我的记忆,有许多人的记忆,还有古今骚人墨客名儒显宦在壁上留题摩崖石刻,包括明代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碑刻完好保留近百幅,其中乾隆年间礼部尚书曹秀先所题的“岩亭”,还有《第四崆峒岩碑刻》等石刻名篇尤为显眼,俱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岩中的观音殿、文昌阁、玉皇殿、三仙师殿等一直保存完好。我站在描金龙画彩凤但已掉漆的文昌阁前,望着供桌已蒙尘的烛泪香炉,不知为什么,心里有些难过。突然记起这里,年少时没心没肺地随壮年父母上香时亦曾供香于此,如今父登仙而去,母亦年迈,而此时此地,时光又好像从不曾流逝,只是,剩下我默默看着世间风尘碌碌纷飞。生活泥沙俱下,像慢镜一样,静静落在供桌上,桌蒙尘,烛泪残,香炉冷,我更愿意相信只因为这是冬天游人少至的缘故。

一层一层地拾级而上,出了岩洞,便是山,山上小径已铺梯级和防护,沿路上行,风光秀美,沿途设有好些大小不一的亭子,可休憩可观景,形态各异,有的以亭造景,有的藏景于亭,有的景以亭出……一路景随步移。很快就到山顶,其实这山本来就不高,但到山顶,视野却分外高旷辽远,看到春城青山连绵环绕,山连层云,层云连天,云天山色水墨氤氲,山下是一派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农田水稻,楼宇居屋,烟火人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春山,不是春天的山,是春城的山。

岁月更迭,时光如洗,所有物是人非的风景里,总要有这么一两桢风景,铭刻在心里,似可与我们相伴终老,陪着我们坚定地伫立在茫茫风尘中,任风吹雨打,看世事无常,看沧桑变化。

猜你喜欢

崆峒山崆峒年少时
目击
随 想
崆峒山:仙山作舟云似海
崆峒武术 威峙西陲
崆峒流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