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

2017-03-15王辉刘巨钦朱健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独立学院改革

王辉 刘巨钦 朱健

[摘 要]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应当以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特征为依据。同时,以湘潭大学兴湘学院为例,介绍了该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1-0029-03

一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必要性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全面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1]。人才培养方案牵涉到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既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又影响到社会需要的某类人才能否培养出来。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独立学院由于创办时间不长,办学模式不够完善,办学经验不够成熟,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照搬母体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热门专业之一,为许多独立学院所开设,同样存在照搬母体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专业特色等问题。因此,要打造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提升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势在必行。

二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依据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必须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结合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特征为依据,继而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一)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是致力于培养精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2]。精基础针对的是学术性本科教育的厚基础的培养定位。相对学术型本科来说,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要求有所降低,侧重学术知识的新颖性与应用性。重实践是指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实践能力和积累实践经验。独立学院必须确定重实践的观念,加大生产实习、社会实践、模拟教学、应用型课程教学、毕业设计等环节的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能力是指具有较强的完成某一活动或工作的综合能力,专业化则是指实现从事某一独特领域事物所具备的要素,主要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必须按照职业需求标准,结合专业特征和学生特质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为学生今后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培养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胜任力特征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既要遵循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又要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具备相应胜任力的专业人才。所谓“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工作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行为技能等,是可以被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Spencer(1993)以冰山模型(图1)阐释了胜任力内涵:冰山包括水面上可见与水面下不可见的两个层面,从业者能力也分成由知识技能构成的外显素质以及由特质、态度、价值观、动机等构成的内隐素质[3]。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胜任力特征,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探索与研究,如王亚芬等(2010)[4]对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需求调查显示,实践能力占25%,管理专业知识占19%,工作责任心占9%,以下依次为计算机运用能力、外语能力、计划与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郑晓明等(2010)[5]认为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员工的胜任力结构是由个人特質(认知能力、正直、亲和力、沟通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人员配置、核心人才管理、绩效管理、人员开发、薪酬福利)、战略性贡献(文化管理、变革管理、参与决策)及经营知识(价值链知识、组织知识)这4个维度14个胜任力因素组成。范冠华(2012)[6]选取美国3所大学(南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明尼苏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院系共73门专业课程的内容大纲,通过对上述3所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力包括知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绩效管理、开发与培训、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和战略管理)、技能(沟通、认知、合作技能)、素质(创新、活力、适应性、风险承担、快速学习、勤奋、尊重不同意见)这3个维度17个胜任力因素组成。我们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包含知识与技能、通用能力、个人特质与素质3个维度18个胜任力因素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表1)。

三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实践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从2002年开始招生,近年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特征为依据,探索构建了具有自身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独立学院“精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专业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胜任力所包含的知识与技能、通用能力、个人特质与素质3个维度18个胜任力因素,学院构建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

第一,打破传统“老三段”的明显界线,按照专业系统知识逻辑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紧密衔接的模块,将理论性知识、应用性知识、技能性知识、素质拓展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公共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强化学生的英语和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学科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与通用能力,开设的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等。专业主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本理论与主要技能,开设的课程有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人员素质测评等。专业方向课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关键岗位能力,主要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组织发展两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第二,在课程设置上按照知识逻辑合理确定课程开设的学期,从而理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按照知识逻辑分别在第2学期、第3学期和第4学期开设。再比如专业主干课主要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的6大模块,以及各自之间的联系,进而合理确定相关课程的开课学期。

第三,完善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学院每学期至少为学生开设50门以上的人文素质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且规定每位学生至少完成10个学分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方可以毕业,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此外,在强调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大量开设综合性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如社会学概论、心理学概论、公共礼仪等学科交叉课。通过设置较多的学科交叉课程和学科综合课程,使课程知识呈现关联性、综合性,从而扩大学生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

一方面,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加强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员工招聘与配置、绩效与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员工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的培养要求加强实践教学。为此,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中,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课程内实践教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每门课程都设置了占总课时20%~40%不等的实验课时,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实际操练加强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

第二,综合实训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校内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室的建设,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课程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三,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学院加强与校外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整合校外资源,建立了一批教学质量优秀、合作关系稳定的实习基地,并在大三下学期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实习时间长达12周,在大四下学期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实习时间为4周。

第四,认真设计了参观见习、市场调研、社会调查、实战训练、技能大赛等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锻炼。

通过认知实习、课程实践教学、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技能大赛等相关实践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全方位地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中来,通过实践,加强对知识的运用和对技能的掌握,同时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3 根据专业特征和学生特质创新教学方法

学院注重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引导广大教师结合专业特征,根据独立学生特质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与情境模拟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潜藏在冰山之下的特质得到充分发挥。

体验式教学法即让学生投入真实的环境中,学生通过角色嵌入,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比如工作分析这门课程,学生以5~6人为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目标单位的目标岗位作为分析对象,从工作分析计划的制定与人员的分工,到工作分析,再到工作分析说明书的撰写,这一过程都是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完成。再比如招聘与甄选这门课程,借助学生的招生就业部门这一平台,直接参与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在体验中掌握招聘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在体验中提升沟通技巧。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提升了技能,而且使得学生各自的特质和动机等潜在于冰山之下的隐性素质得以发掘和开发。

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教学法是创设仿真的环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如人员素质测评课程中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测评技术,利用人员素质测评实训室,在仿真的环境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来掌握相应的知识,提升相关技能。

案例教学法是在商科类专业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勞动关系、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培训与开发等课程中都有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4 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胜任力素质模型解释了素质由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构成,显性素质易于培养,而隐性素质难以测量和改变。但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可以发掘学生特质,开发和提升学生的隐性素质。学院努力构建“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中介”的人才培养辅助系统,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特征,全方位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除了举办高层次高品位的人文素质讲座、各类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等活动,还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特色每年定期开展“寻找职场达人”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营造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价值取向、乐观向上的心理性格、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顺利实施,学院还制定和完善了《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等相关制度;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校企合作。通过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措施,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成效显著。近三年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高、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朱健,刘巨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5):59-60.

[2]刘巨钦,朱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建设研究

[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8:49-50.

[3]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2012:216-218.

[4]王亚芬,薛虹.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陕

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2):119-121.

[5]郑晓明,于海波,王明娇.中国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人员

胜任力的结构与测量[J].中国软科学,2010(11):168-181.

[6]范寇华.美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及其

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9):59-6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独立学院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