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视导工作为载体 扎实推进校本研修工作

2017-03-15于妍秋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视导研修校本

于妍秋

校本研修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它的研究必须以学校为基础,根植于学校研究。教研人员应在校本研修中发挥“研究、引领、指导和服务”职能,努力和学校形成研究合力,通过对学校规划的研究和指导,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通过对校本研修的研究和指导,促进教师团队的整体提升;通过对教师发展的研究和指导,促进教师的个体成长。

视导工作作为教育教学研究中的常规工作,是做好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要载体,下面是笔者在几年的视导研究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

现象一:主题研究大而空,不具体

有些学校确立的研究主题过大,不是阶段性可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可能穷尽一生之力也未必盖棺定论。主题研究应该小题大做,而不是大题小做,看问题要抓住本质,聚焦教育教学核心问题,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真问题。

现象二:主题研究轻过程,重结果

基于学校需求确立的主题研究,经常会随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各种行政任务的蜂拥而至走向淡漠和随意,但研究成果似乎不可或缺,于是在冷冷清清的研究过程下包装出灿烂的研究假象。主题研究应该是自下而上的研究,源于教师的个体反思,关注教师的个体研修体验,关注研究过程中的同伴互助,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目的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中。

现象三:视导过程少辐射,多个体

有些学校没有抓住视导工作的契机促进学校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在视导工作中,教研人员和授课教师“一对一”式的研究屡见不鲜,其他教师则往往处于观望状态。视导工作应发挥以点带面的效能,通过一次视导工作带动一类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通过对教师个体的指导辐射整个校本研修工作。

现象四:视导效果缺跟踪,重现场

在基层视导多年,很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学校不能就视导中发现的问题和研究的解决策略进行跟踪问效。因此,学校应把视导工作和日常教学关联起来,持续跟踪视导效果,最终形成教学常态。

现象五:视导成果乏主张,显外在

几年下来,经过各种形式的视导工作,学校在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改进,但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或措施方面缺乏研究主张,使研究始终处在一种“等、靠、要”的状态,没有研究主张当然就更谈不上研究创新了。

现象六:校本研修无头绪,忙应对

校本研修正在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校本管理、校本科研等一系列研究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怎样厘清各种研究活动和校本研修之间的关系,使基层学校研究有主线、工作有分工、问题有聚焦?“教研训”一体的研究方式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路径。

基于以上视导工作中发现的现象和问题,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人员在视导工作中脚踏实地做真研究,实事求是地寻新突破,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视导形式多样灵活 ,学校选择自主广泛

为保证视导工作发挥最大研究效能,与各基层学校的教学研究高度契合,形成研究合力,视导形式尽量多样灵活,使基层学校的选择更广泛。每学期开学前,基层学校都要根据自身需求申报预约视导日期和研修主题,可以申报毕业班组、非毕业班组和综合组三个组别的集体预约视导,也可以选择学科个体主题视导;预约视导中既可以选择教师有准备的预约视导,也可以选择教师无准备的预约视导;在预约视导的基础上同时跟进无预约随机视导;部分学校或教研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集体或个体跟踪定向视导。

预约视导突出了教师主体性,保证了校本研修的研究性和连续性,突出了教研人员指导力的发挥,随机视导突出了视导的真实性、客观性和诊断性,教研人员的建设性指导助推了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这种双视导的工作方式,既能让基层学校遇到研究困惑或瓶颈时获得专业支持,有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增强研究的信心,同时也能使教研部门了解基层学校常规教学的真实情况,从而形成对基层学校的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并从中查找不足,共研完善策略,积累好的做法,实现经验资源共享。

二、建立视导档案,走向实证研究

在视导工作中,我们尝试为每所基层学校建立视导档案,保证视导工作的连续性,为基层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视导档案的建立使视导工作真正形成了视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跟踪(看思想转变、看行动落实、看回访效果)—反馈(看效果巩固、看阶段成果、看持续发展)的科学追踪体系,同时各学科间进行横向(本学科的对比分析)、纵向(学科间的对比分析)的对比分析,建立了学科间的交叉互动研究体系,使各学科形成合力,促进各学科均衡发展,有利地发挥了视导工作的最大效能。同時,我们会把每学期针对同一所学校的视导档案进行问题查摆和归因分析,为学校校本研修主题的确立和科学决策提供实证。

三、视导工作和课例研究深度融合,用理念引领教学实践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立足课堂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课例研究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以观察为手段,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互动对话为特征,以行为改变为目的的教学研究,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以视导工作为依托,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推进视导工作和课例研究的深度融合,通过“一节课”的研究推动“一类课”的研究,通过视导工作的研究带动校本研修的开展,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引领教学实践,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

四、细化研究操作流程,明晰研究基本宗旨

学校研究需要抓手,易思考、好操作的研究流程受到基层学校的欢迎。我们细化了视导工作的操作流程,即调研教学需求—确立研究主题—开展校本研修—尝试问题解决—寻求专业支持—跟踪研究效果—形成应用策略。通过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团队合作的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使学校知道研究什么,改进判断力;明确怎么研究,增强研究力;研究怎样保障,提高执行力;怎样凝练主张,形成提升力;如何推动实践,加强应用力。本着“研究一点,实践一点,总结一点,提高一点”的研究态度,学校的校本研修正逐步从被动走向自觉,教研人员正逐步实现从批评者到建设者、从提供思想者到促进思想者的角色转变。

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李军在谈到“如何开展校本研修”时说:“要关注主题的确立、理念的更新和课题的拉动。”在谈到“如何做好区本研修”时提出:“要聚焦问题,不面面俱到;要理念引领,不凭感觉和经验;要研究为本,不歌功颂德。要创建研修文化,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形成资源,使校本研修和区本研修指向‘教研训一体化研究,创建学习共同体。”

的确,视导工作作为推进校本研修工作的重要载体,还应在“完善形式、丰富内涵、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上多下功夫,努力提升研究工作的专业品质,发挥研究工作的最大效能,更大地激发基层学校的研究力,使学校更具活力;更大地提升教研人员的指导力,使研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猜你喜欢

视导研修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以视促行,以导提质
——幼儿园内部视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