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众的普惠实验

2017-03-15谭璐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7年2期
关键词:微众微粒架构

谭璐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最近格外忙碌,银行2.0技术架构须在3月份完成,用系统架构的升级来提高可用性和客户体验。

马智涛在接受《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专访时解释说:“微众在2015年8月份总体投产时的技术架构是所谓的1.0架构,如果出现数据中心级的重大故障,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分布式架构,可能有部分客户还是会体验到服务中断,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当发展到2.0架构下的系统,能够做到更好的可用性,业务完全不会中断。”

微众银行是国内首个建成“去IOE”科技架构的银行,马智涛说,因为不满足于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所以逐步实施2.0架构。以科技驱动业务,正是微众银行的长项。

事实上,微众银行自2014年底成立以来就自带光环,不仅因为其大股东是腾讯,更因为这家民营银行在筹建期就确立了“科技、普惠、连接”的发展战略,立志做金融市场的“补充者”。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微众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玩转金融场景?

去IOE架构

2014年7月,马智涛加入微众银行,此前几个月的过渡期内,他和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搭建去IOE的技术架构。

此前,马智涛曾在平安负责IT管理工作长达10年,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IT成本负担以及建立去IOE架构的必要性深有感触。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构成的系统架构——集中式架构+闭源商业系统——长期主导传统金融行业,同时,IOE提供了应用程序以外的大部分基础软件。

“采用IOE架构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商业机构向IOE购买硬件和软件许可,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每年需不断追加许可。”马智涛说,微众走普惠路线,一开始即轻装上阵,定位“重科技、重数据”的银行,如果背负传统银行的成本体系,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去IOE之路并不好走。新生的微众银行没有任何历史包袱,不需承担传统架构和账户迁移的风险。马智涛坦言,最大的挑战是,“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案例可供参考”。

所幸,互联网公司的IT架构早已去IOE,一些在行业运行多年的开源技术也已足够成熟,可以支撑银行业务的需求。在马智涛看来,尝试搭建去IOE架构,已水到渠成,“我曾经跟团队讨论,如果连我们都不敢走出这一步的话,不仅影响微众业务,也对不起整个行业,这是我们的一点情怀”。

在创建初期,大股东腾讯给予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马智涛将腾讯的技术支持比喻为“零部件”,微众银行其中选择适合金融场景的技术,由自身团队负责零部件组装,建成真正满足银行业务需求的系统。

“以数据库为例,腾讯在内部体系用的开源数据库,有很多不同的变种,有些适用互动娱乐的游戏,有些适用社交。我们挑选了一个跟金融属性最贴近的,即在其计费平台所使用的版本。我们拉上腾讯的团队做了很多讨论,也提了一些在银行金融场景,特别是在高可用、安全方面的需求。”马智涛说,微众的初创期,更多依赖于腾讯团队进行定制开发,体系内部的开放文化和对技术的追求,帮了大忙。

搭建工作从2014年7月启动,2015年4月,微众银行第一个产品“微粒贷”内测,5月正式上線,这成其分布式架构的首次业务实战。2015年8月,微众APP推出,马智涛的团队用了约一年时间构建了完全基于开源技术以及分布式架构的IT体系,可支持银行的存、贷、汇三大业务,这种技术能力即便深耕金融业数十年的大型银行都难以企及。

马智涛相当自豪的是,当账户规模超过2000万的临界点时,微众IT系统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如果账户规模更大,成本只是传统银行的十分之一,甚至达到一个更低水平”。

微众银行内部有一项重要指标,将每个账户一年的IT运维成本与其他银行进行比较。现在,微众银行的户均IT运维成本逐年下降,2016年为个位数,举例来说,微众使用开源软件,没有许可费用,当客户从100万户变成1000万户,不会出现软件许可成本翻10倍的情况,只要运维人力增加10%左右即可,规模效益非常突出。大量传统银行受制于软件许可以及商业化硬件的投入,规模优势不明显,要花费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目前微众银行的IT团队超过500人,约占全行一半的人力,随着产品线的延伸,马智涛计划增加科技方面的投入。

科技连接

2016年10月下旬,马智涛去福建泉州出了一趟差,拜会泉州银行的高管,又匆匆赶在台风“海马”前回到深圳。“很多人问我,怎么管科技的高管要往外跑?”马智涛笑言,“总有同行大为不解,我觉得必须接触到客户,如果要对客户输出一些产品和服务的话,需要站在他们的位置去思考问题”。

马智涛在2016年接触国内大量中小银行后,才真正了解他们的客群情况及其产品需求,“在一线城市,我们有时对产品泛滥熟视无睹,在二三线城市,客户的选择却不多,有很多发展空间。”

2016年7月初,微众银行推出第一批“微众.理财”产品,先后在昆山农商银行、上饶银行的移动银行APP上线,微众与银行同业的合作连接正式拉开帷幕。

通常情况下,在云计算中提供封装软件包能力的服务被称为SaaS,微众银行在SaaS服务之上叠加了行业最佳实践,称作微动力“SaaS+”服务,其中的“+”概括为牌照、业务流程、端到端的产品体验等。利用微动力开放平台,微众银行开启了与区域性中小银行同业间的技术合作,合作银行可快速获得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互联网数据分析等科技能力,力求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产品选择和更好的购买体验。

微众银行的APP以代销其他供应方的金融产品为主,对相关金融产品进行风险评定。“我们先做第一轮产品准入的审查,合作银行可以在我们货架上再挑选。与中小银行的合作方式非常简单,微众提供SDK(应用软件包),合作银行只需将SDK嵌入银行手机APP,就能让其手机银行共享微众银行丰富的产品线。”马智涛说,微众与首家合作的昆山农商对接,尚需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最近新开拓的泉州银行,双方用了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对接。

截至2017年2月,微众已和国内20余家银行签订“微动力”合作项目,其中10余家银行的合作项目已经上线。

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合作特别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传统IT厂商在合作初期会向银行收取一笔软件费用,而与微众合作的话,中小银行一开始几乎是零费用投入,业务开展后,微众和合作银行会一起分享收益,这种低门槛的合作模式,颇受中小银行的欢迎。

马智涛提及,如今多家银行在新核心选型及系统架构改造时,纷纷与微众银行交流,以期在云计算的基础上构建自主可控的银行核心系统,结合双方的不同利益诉求彼此借力,谋求1+1>2的合作共赢。

产品为王

为践行普惠金融定位,微众银行目前推出的主打产品“微粒贷”,是面向个人的消费贷款产品。2015年5月,“微粒贷”登录手机QQ,同年9月上线微信端页面,其授信审批时间仅为2.4秒,资金到账时间只有40秒。如此快速的反应,就是依靠IT技术和大数据风控体系。

微众银行常务副行长黄黎明见证了“微粒貸”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他表示,目前“微粒贷”贷款不良率(逾期90天)约为2‰左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持续扩展普惠客群和优化定价创造了空间。

就风控体系的运作,黄黎明解释说,微众银行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创新风控体系,引入神经网络等算法,建立了社交、征信和反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将人行征信和二代身份证等传统数据,与社交和行为等新型数据相结合,更全面评估信用风险;将大数据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更精准地识别客户身份、开展反欺诈。

以“微粒贷”为例,微众银行基于社交数据研发出一套模型,首先筛选一批“白名单”,白名单客户在其微信或在手机QQ上可看到一个“微粒贷”入口,当客户点击入口申请开通后,微众向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发起请求,查询客户的信用记录,同时,再结合其社交数据、学历数据、水电费缴费记录等,综合评价申请客户的信用度,以决定是否放贷以及放贷的额度。

截至2016年11月末,“微粒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元,总笔数超2000万笔,最高贷款日规模超10亿元,最高日贷款笔数超10万笔;主动授信客户数超6000万,覆盖全国549个城市。其中,平均单笔贷款约8000元,覆盖来自制造业、贸易业、物流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满足应急、购物消费等短期资金周转需求,有效对接了“二八定律”中属于80%的长尾用户。

实际上,2016年5月“微粒贷”上线一周年时,累计发放贷款400亿元,仅4个半月后,发放贷款金额增加800亿元。黄黎明表示,“2017年增速将更快,我们手头已准备大量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会有节奏地控制上白名单的速度。”

微众银行致力于同业合作共同推进普惠金融,与中小型银行共享资源和收益。2015年9月,“微粒贷”建立了同业合作模式下的联贷平台,目前,微众银行签约并已成功上线运营的合作金融机构数量25家,在每日新发放的“微粒贷”贷款中,80%的贷款资金由合作金融机构提供。

2016年11月,微众银行披露,“微粒贷”是目前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占整体盈利的80%左右。对微众银行而言,“微粒贷”不止是一个产品,还是一种业务形态,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对接微众银行的场景,不断探索和扩展,持续深化与客户的关系。

猜你喜欢

微众微粒架构
基于云控平台雾计算架构的网联汽车路径控制
微众银行和港科大成立首个粤港合作银行业联合实验室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微众银行总算能松口气了
VIE: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企业架构的最佳实践
三层架构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