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绳运动的发展路线研究

2017-03-14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跳绳普及培训班

王 言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体育学院,福建 福清 350300)

1 跳绳的发展现状

1.1 国内发展现状

跳绳起源于中国,迄今为止已有数千年,在汉代的《乐舞百戏车出行图》中就雕刻有跳绳画面[1],说明跳绳在汉代就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娱乐活动,唐、宋、明、清分别称跳绳为“透索”、“跳索”、“白索”、“绳飞”,民国时期才称之为 “跳绳”[2]。1939年在福建举行的国民体育表演会上便设有跳绳表演项目[3]。同时在学校的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开始出现跳绳运动,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跳绳在这一时期并未得到发展和创新,甚至一度陷入低谷。1957年胡安民将“花式跳绳”更名为“花样跳绳”(以下简称跳绳)并沿用至今。195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开设了中国第一个跳绳培训班,通过培训班对跳绳进行整理和规范,并开创了举办地方跳绳比赛这一历史,还实现了跳绳比赛的首次电视台直播。2003年“跃动花样跳绳队”诞生上海体育学院,成立至今已荣获全国花样跳绳比赛冠军、世界青年跳绳锦标赛亚军和亚洲跳绳锦标赛冠军等多项荣誉[4],中国的跳绳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制订并印《中国跳绳竞赛规则》,这是我国第一部跳绳竞赛规则。它的制定完善了我国跳绳的竞赛规则,使跳绳竞赛的开展更加规范和统一,并以此为契机举办了全国跳绳公开赛,借此打开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新局面,促使其走上规范、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5]。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将跳绳比赛划分为计时计数赛、花样赛和表演赛3大类,并提出详细的评价标准,结束了我国跳绳无统一竞赛标准的历史。

1.2 国际发展现状

十七世纪初,跳绳随着荷兰船队漂洋过海传播到世界各地。当前跳绳不仅是大众健身和娱乐的运功项目,而且成为正式的体育比赛项目,且呈现组织化、规范化的发展特点。1996年国际跳绳联盟(World Skipping Association)成立,成员至今已发展到六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并举办多届世界跳绳锦标赛[6]。在欧美的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都将跳绳作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知名俱乐部就有500多家[7]。

1.3 中国跳绳的国际化

2009年中国跳绳队员参加第5届亚洲跳绳锦标赛,标志着我国的跳绳开始与国际比赛接轨。在2010年参加的第8届世界跳绳锦标赛上取得了2项亚军的好成绩,最重要的是中国独创的“车轮跳”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在随后的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连续参加第6届亚洲跳绳锦标赛、第9届世界跳绳锦标赛、第7届亚洲跳绳锦标赛和第10届世界跳绳锦标赛[8],形成了系统化的国际比赛参与机制。2009年以后中国跳绳开始走上国际赛事的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跳绳的技艺和特色,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并在国际舞台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和话语权。陈阳辉于2016年当选亚洲跳绳联盟主席,并在第11届世界跳绳锦标赛期间出任世界跳绳联盟副主席,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人所担任的跳绳联盟最高职务,也是中国跳绳不断强盛的体现[9]。

2 跳绳运动发展路线分析

2.1 跳绳运动的挖掘和推广

在跳绳运动开展初期,从项目继承人、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到国家体育总局等不同的个人和组织为跳绳运动的挖掘和推广做出了贡献。他们通过丰富跳绳技术和完善跳绳规则等途径挖掘跳绳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比赛、成立协会和组建运动队等形式促进跳绳的推广和普及。从胡安民将“花式跳绳”更名为沿用至今的“花样跳绳”并对跳绳技术进行创新到国家体育总局制订第1部跳绳竞赛规则并举办全国跳绳公开赛,打开了跳绳发展的新局面。经过50年的挖掘和推广,从最初的民间和自发的锻炼行为发展成为全国和有组织的运动项目,走上规范化和快速化的发展轨道。

跳绳运动的推广经历了由个别组织和零散的在个别地区进行推广和普及,到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跳绳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推广和普及,使得跳绳运动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普及,跳绳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据作者的不完全统计,在2013-2016年的四年间由指导中心开设的全国教练员培训班多达60余次,除了跳绳氛围浓厚的上海、广州等地多次开设外,共在大庆、洛阳和南宁等28个城市开设过培训班,包括了黑龙江、河南、广西等16个省和上海、天津两个直辖市(表1)。范围覆盖我国东北、华中、华南等全部7个地区,真正实现跳绳全国范围的推广,有力的促进了跳绳的普及、规范和提高。

表1 全国跳绳教练员培训班开设情况Table 1 The rope skipping coaches training situation

2.2 与学校体育相结合

学生不仅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而且对新鲜事务的接受能力强,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便于形成良好的跳绳环境,进而大面积的进行跳绳推广和普及,所以学校是体育的摇篮,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是促进其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和普及化的必由之路[10]。从1959年在陕西师范大学开设新中国第一个跳绳培训班开始,跳绳就与学校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与学校体育紧密结合在一起,跳绳走上规范化和快速化发展道路离不开在学校的推广、普及和提高。

以2013-2016年指导中心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在各地区举办的全国跳绳教练员培训班为例,在4年间开设的59个培训班中有多达51个培训班的承办单位为中小学、大中专院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等(表2),由学校承办培训班的比例高达86%(图1),可见学校在跳绳的推广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 全国跳绳教练员培训班比例图Figure 1 The rope skipping coaches training scalemap

表2 全国跳绳教练员培训班举办单位Table 2 The sponsor of ropping skipping coaches training courses across the country

在全国跳绳联赛2015-2016赛季,赛事组委会将联赛分为学校和社会俱乐部两组,学校组包括中小学组、初高中组、大学组和特教学校组6个小组,俱乐部组包括甲、乙组2个小组(表3),各级各类学校在全国跳绳联赛的构成比例中高达75%(图2),据作者了解,虽然联赛设置了俱乐部组,但是其参与比赛的队伍和人数都非常有限。是以学校为单位和学生为主力的参赛队伍促进了联赛的繁荣发展和构成了联赛的绝对主力。

表3 2015-2016全国跳绳联赛分组Table 3 2015-2016 national skip league group

图2 全国跳绳联赛分组比例图Figure 2 National skip league group scalemap

由此可见,学校在跳绳的推广、普及和提高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跳绳与学校体育紧密的结合起来进推广、普及和提高,立足学校体育谋跳绳发展才促进了跳绳运动的迅速发展和繁荣昌盛,培养了大量的跳绳人才,为我国跳绳水平的不断进步、为跳绳比赛水平的提高和中国跳绳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2.3 走竞技化发展路线

从2007年第1部跳绳竞赛规则的制定,并在指导中心的推动下举办了全国跳绳公开赛开始,标志着跳绳开始走竞技体育发展路线,这也是跳绳水平不断进步和跳绳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2014-2016年举办的21场全国跳绳比赛中(表4),有20场不同类型的全国比赛都包含计时计数赛、花样赛和表演赛3大类。因为计时计数赛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和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花样赛和表演赛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所以这3大类比赛的竞速、竞难和竞美等竞技体育色彩浓厚,走挖掘人体潜能和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发展路线是由跳绳自身的项目特点决定的。

由于我国跳绳从2007年才真正开始走上竞技化的发展道路,虽然其推广、普及和提高迅速但毕竟只有短短十年的时间,还有很多方面发展的不够完善,更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运动员培养和输送模式,但是正因为如此也为在校学生和跳绳爱好者们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和平台。在全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可以通过集训方式进行选拔并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跳绳比赛(表5)。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几乎全部为来自中小学和高校等学校的学生,他们通过坚持跳绳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也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跳绳运动中来,可见跳绳能够走上快速竞技化的发展道路得益于学校体育做基础和铺垫。

表4 国内跳绳比赛Table 4 Rope skipping game athome

表5 国际跳绳比赛Table 5 International rope skipping

2.4 群众体育路线

在全国跳绳教练员培训班的举办单位中,14%是由地方的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构成(表2)以及全国跳绳比赛的参赛组别设置有俱乐部组别(表3)。由此可见,跳绳在与学校体育完美结合和走竞技化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在尝试走大众健身的群众体育路线。跳绳起源于我国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由于跳绳的开展不受时间、场地影响和锻炼效果良好的特点,回归和根植群众体育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服务也是其应有之义。只是相对于跳绳在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领域开展的如火如荼,其在群众体育领域的推广和投入力度就显得远远不够。

3 结论

进行全国范围的跳绳教练员培训是跳绳得以推广和普及的前提条件。立足学校体育谋跳绳发展是跳绳能够迅速普及和提高的根本原因。学校在跳绳运动的普及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走竞技体育发展路线是跳绳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必由之路。也是跳绳自身特点决定的。群众体育路线是跳绳服务于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应有之义。跳绳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应坚持群众体育路线为全民健身做出应有的贡献。

4 建议

跳绳作为起源于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国家体育总局组织精英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特别是与学校体育相结合进行推广和普及,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在普及的基础上立足学校体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并结合跳绳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与竞技体育相结合促进了跳绳竞技化的迅速发展。同时立足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全民健身服务。在推广发展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是跳绳推广、普及和提高的立足点和归宿。建议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与学校体育紧密结合,以促进其迅速的推广、普及和提高。

[1]王海英,马云慧.跳绳的现代转型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14(8):49.

[2]张建伟.论中国古代的跳绳运动[J].兰台世界,2014(10):111.

[3]吴琼.论花样跳绳运动的人文价值[J].四川体育科学,2015(2):5.

[4]王然科.中外跳绳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9):41-43.

[5]李颜敏.跳绳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探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5,36(4):58.

[6]江波.国外跳绳运动发展动态[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74.

[7]王然科.中外跳绳运动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9):42.

[8]唐颖婷,朱强,李胜席.国际跳绳联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3):188-189.

[9]中国代表当选亚跳联主席[EB/OL].[2016-09-08].http://www.crsachina.com/index.php/news.

[10]李蕾,李效辉,赵发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与未来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748-751.

[11]唐颖婷.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开展花样跳绳课的探索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7):83-84.

[12]王秋艳.重庆市高校体育课程引入花样跳绳的探索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34-35.

[13]刘同记,龚园,任俊奇.花样跳绳进入我国高校体育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4,12(12):134-137.

猜你喜欢

跳绳普及培训班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跳绳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画画培训班
荒岛培训班
天文知识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