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2017-03-14刘忠祺

青春岁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摘要】新常态下信息化高速发展,微生活引领这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生活行为、思想多元化,大学生生活的无序、碎片思维下的信息获取及传播和对虚拟生活中的社交依赖及放纵成为显著特征,与此同时对原有的高翔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很大的挑战。面对挑战,高校工作者应该深入探究,全面分析构建一条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开展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新常态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新常态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思与行的特点

大学生生活无序成为显著特征,在微时代下,“快”是信息化高效运转的显著特征,而大学生的生活在“快”中开始“乱”。信息化的快速便捷,让大学生的生活不受时空的任何限制,让生活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具有快的细胞,导致了大学生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呈现出选择随意性和很强的流动性。在微时代的环境之下学生的思于行瞬间变成的无序和流动,但从某种意义上,移动时代让学生的思维开始发散,创新思想得以扩散。

碎片思维下的信息获取及传播是又一特征,微时代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场景,同时,也在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大学生思维特征,微时代的学习和生活大多以“微内容”呈现,“永远在线”的内容也让时间支配变得更为自由和主动,因而,大学生在时间支配和管理上就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学习和生活也以碎片化的形式获取和传播。当然,这种碎片化的生活使大学生可以通过零碎的时间轻松完成学习、社交和娱乐等活动,实现用碎片式的时间获取信息并传播信息。同时,碎片式的时间支配带来的就是大学生的一种碎片式思维。微时代的互联网特性,让大学生的多种活动得以相互重叠与交叉,不同活动之间的时间支配界线也被打破。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征,让大学生在时间使用上变得随意和消磨,导致大学生出现一种“网络依赖”的病态现象。

二、新常态微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多元文化冲击,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待创新

其一,微时代的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虚拟社交平台的大众化,个人获取和发布信息变得非常便捷,任何个人可以随时借助微博、微信、QQ等平台发布信息,对社会热点问题可随意选择关注、传播、点评,加之思想行为缺乏道德制约,传播的信息也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容易造成真伪难辨的信息无限制地泛滥开来。其二,互联网现实与虚拟相叠加的特征,容易造成大学生在现实与虚拟社区中的价值错位,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对现实社会不关注,责任感缺失,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紧张,主流价值观发生偏差等等,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不可控化。

2、信息载体多样,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受挑战

微博、微信、QQ群等社交平台,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的信息获取和传播,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个体不需要面对面交流,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种没有限制和约束的社交让大学生乐于参与,并成为其重要的社交生活方式。在虚拟的网络社区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建构者和传播者,大学生的话语意识被激发,其思维方式呈现出简单、多变和扁平,高校的育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呈现出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现象,严重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育人效果。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关注点更为多元,其思维焦点也更为多变和不可测,因此,高校的育人方式和渠道也要跟上微时代的互联思维,充分认识网络社交平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信息载体,去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联网平台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使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时俱进。

3、虚拟世界狂欢,思想动态及行为后果难预见

便利的互联网环境让大学生热衷于虚拟世界的狂欢。碎片化的移动阅读,让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简单、零碎和非理性,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微语言表达,呈现出情绪化、个人化、主观化和“屌丝化”的特点,传达的大都是个人情感和非理性的观点。面对不加过滤的信息海洋,大学生可能只在乎信息是不是吸引眼球,不会考虑信息所带来的后果和负面影响,在围观与起哄中成为“看热闹”的参与者、传播者和推动者。大学生无意识地深度介入虚拟网络世界,一方面,造成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行为后果很难预见及可控,给教师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高校的舆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如何主导舆论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新常态微时代下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

具备强大传播功能的新媒体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发展,其“双刃剑”效应亦日益凸显。建立多级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微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针对微时代的特征,高校应当变革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分析“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构建一条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首先是顶层引领,高校要及时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利用官方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引领热点、焦点问题的主题设置,“以生为本”来构建开放、透明、及时的育人环境。其次是多级联动,学工部门要主动建立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学校、学院、班级为平台开展多级互动,把思政工作以分层、分类、分众的方式落到实处,学工部门通过组织班级、团支部、社团等组织开通微博、微信等交流互动平台,坚持“主导与互动、自由与控制”的原则,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再次是个体融入,包括思政工作者、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与学生做朋友,和学生无代沟地谈心及思想交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环境,及时指出并纠正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解疑、释疑和指路的引导作用。高校通过建立多方联动的工作微路径,有效衔接微时代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结论

在新常态微时代的环境之下,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方方面面的改变。其显著特征表现为大学生对虚拟生活中的社交依赖及放纵、碎片思维下的信息获取及传播以及生活的无序,这些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微时代下的文化多样性、信息多样化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但高校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地,也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不断适应变化、发展着的育人环境,时时处处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及时、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举措。高校应当变革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分析“微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构建一条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开展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梁海波. 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6).

[2] 孙迎光.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3.

【作者简介】

刘忠祺(1992—),男,山西太原人,太原市尖草坪区中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高校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