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及其启示

2017-03-14刘宝堂龚宝琴

青春岁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启示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刘宝堂 龚宝琴

【摘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亚洲近邻,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最重要的就在于其通过家庭、学校、社区、大众传媒等途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借鉴日本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实践长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以此不断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启示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使得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日本,作为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伴随着经济的重新腾飞,其对公民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考察和研究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着力改善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更多具有高政治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使之形成了以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等为主要途径的教育实践体系。在这一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效应更为明显,且更利于塑造理想中的具有完美性格的日本公民。

1、家庭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在“教育成为代替宗教的‘信仰的社会中,重视家庭是日本教育一以贯之的做法,且其教育内容深入广泛,主要包括基础文化和儿童道德的教育。在二战以前,日本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忠、孝”、“诚实”等、其目标是培养“和魂洋才”,二战后,在《教育基本法》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又变为“培养完美人格”的人,注重培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赖关系。

“在日本文化中,十分重视家庭对个人的影响,家庭之于个人的终极意义”。因此,作为家庭的一员:在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爱,使其在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中充分体会到自己是被人爱的,周围的人是可以信赖的同时,也往往通过继续学习的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使其能够具备更好的教育孩子的能力。而這一角色担当更多的“集中体现在母亲身上”,“日本女性结婚后一般会辞去工作”,专门相夫教子,在学龄前,她们会利用家庭成员的耳濡目染进行隐性德育生活化的教育,即使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其仍会与老师保持密切联系,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以此提升孩子的思想认识和基本素质。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作为着意营造的培养人的环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受教育者提供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知识体系的场所,强调“共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利于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日本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规范道德课、各学科渗透、特别活动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旨在陶冶人格,“培养出作为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爱好真理与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

规范道德课是日本特设的“道德时间”,旨在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在“道德教育指导计划”下,学校能动的实现了政府德育要求与本地德育实际的有机统一,制定出了更为具体的道德教育框架,从而使之更加规范而有效。各学科渗透,意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文部省颁布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就对各科各有什么责任、应该培养什么思想品质都做了明文规定,从而使德育养成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此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的一大特色,它包括课外学习室活动、全校性例行活动、班级活动等,旨在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同时也使其富有创造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门课程的不足。

3、社区思想政治教育

社区具有一定的地域,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共同体”。在这个生活共同体中,日本政府注重通过社会组织、社会机构和社会活动对社区成员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培养符合日本发展要求的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日本公民”。

一般而言,日本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设施是公民馆,它是日本社会的教育机构,为建立良好的社区人际交往、营造健康向上的社区风气、提高社区居民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注重学校、家庭、社区居民的联合协作。新修订的《社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学校、家庭、社区居民及其它相关人员的作用和责任,不仅利于更加卓有成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利于社区成员养成既定的社区道德规范。同时,也注重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并通过宣传栏、海报、报纸、杂志等形式发挥社区对社区居民的德育生活化功能,促使社区居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4、大众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在日本,“大众传播媒介(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信息载体)被视为政治领域除官僚、政党、利益集团之外的‘第四种势力”,且大众传播媒介天然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日本政府将大众传播媒介视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工具和重要途径。

大众传播媒介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业已成为他们的一种自然生活方式。以此为基础,一方面,日本政府一般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推动官方政治道德信息成为优先议题,使公众“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媒介对世界的选择和解读”,进而促使日本国民去选择和接受那些社会大力提倡、大力宣扬的思想文化信息。另一方面,日本政府也视大众传播媒介为信息反馈的中介工具。在官方政治道德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大众传媒也注重反映社会各利益集团和普通国民的利益要求,以此“聚合形成公众议程,进而向上蒸腾形成传媒议程,再由传媒议程转化为政策议程”,间接的影响着统治者的决策。此外,日本的学校、社区也十分注重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积极作用和价值,并将其广泛运用于对公民进行的德育教育实践当中,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我国有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却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应借鉴日本“多维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都要受到环境的制约。但人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创造环境,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环境、主体环境及辅助环境,进而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手段,充分发挥其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

一般而言,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环境。在转变传统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家长应积极推进“家庭文化度”和“家庭快乐度”的教育,从而“使家庭成为爱的场所,使家庭成为休息的场所,使家庭成为教育的场所以及家庭气氛活跃”。学校环境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地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环境。立足于教育实践,学校应从教学活动、教师榜样、学风建设等方面加强完善工作,同时也要推进主体性“精神教育”,从而使学校教育“真正回归于‘人,回归于对健全人格、完满人性的追求与培养”。此外,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尤为重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环境。而要达到优化的目的,制度规范是保障。换言之,即要在加强立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的基础上,以制度强制规范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日常化、生活化及社会化。

2、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理论来源于实践,会受到实践的制约,但同时又可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亦不例外。坦诚的说,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但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各种教育途径相互割裂的状况。为此,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保持与社会变化发展的一致性,即是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服务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和发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功能,这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具体而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知”、“行”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所谓“知”,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社会、回归生活,熟稔社会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以务实的态度直面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彻底摸清楚受教育者是否愿意接受和能够接受的程度,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总结出相应的新的理论和方法,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连续性与根本目标的一致性成为可能”。所谓“行”,即是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通过制度规范、行业契合以及内容更新等方式优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在满足社会需求,服务于社会建设的同时,引导人性,提升人性,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特别是思想政治文化需求的引导。

3、促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是通过正面的理论灌输,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则是将受教育者的“无意识”转化为“有意识”。“通过对中日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方式贯穿始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为此,我们应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显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注重显性教育积极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在传统的德育模式下,显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要通过强制、灌输、正面等方式来对教育信息和要求进行及时承载、整合与快速传递,以此实现大规模或者特定范围内的系统的强化说服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为此,推进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进程,离不开显性教育积极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要在显性教育中引进隐性教育,把有意识的注入与无意识的熏陶结合起来,进行德育生活化教育。“教育者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教育的功能目标以一定的载体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在这一德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德育的自我感受与领悟,并通过量的逐步积累,逐渐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余廷文.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05:31.

[2] 吴前芳. 日本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4):84-86.

[3]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06.

[4] 梁忠义. 日本的经济现代化与教育——战后日本教育[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8:42.

[5] [日]横山宁夫, 著. 毛良鸿, 译. 社会学概论[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89.

[6] 杨秋芬, 李颖. 公民馆:日本社区的公民教育设施[J]. 中国德育, 2008(03):66.

[7] 余廷文. 中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2005.

[8] 居廷安, 著. 《信息、沟通、传播》[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184-185.

[9] 梁庆婷. 大众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效果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1):109-113.

[10]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11.

[11] [日]小林哲也. 日本的教育[M]. 徐锡龄, 黄明皖, 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57.

[12] 王铁生.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的精神教育[J]. 衡水学院学报, 2008(6):93-95.

[13] 李轩航.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探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6):5-6.

[14] 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78.

[15] 张楚廷. 素质:中国教育的沉思[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16] 陈鸿清. 百年树人—中国教育问题[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

刘宝堂(1990—),男,汉族,山东省沂南县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龚宝琴(1992—),女,陕西汉中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启示途径思想政治教育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