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学校归属的初步探究

2017-03-14高冉杨洋

青春岁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归属感初探大学生

高冉 杨洋

【摘要】高校大学生能否形成积极良好的归属感,将对他的的心理健康、生活学习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就大学生归属感的重要性、影响高校学生归属的因素,从学校角度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归属感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归属感;初探

一、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涵义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呈阶梯状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并渴望归属于群体,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在其中得到相互照顾和关心。学校归属感是指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名成员,对学校的喜欢及认同,乐于参与学校各级活动,愿意承担各项责任和义务,在心理上、思想上、情感上的认同。大学生的归属感由三个部分组成:身份归属感,指学生是否对学校本身的硬件设施、规章制度、文化氛围等有认同感、是否视自己为其中一员、是否维护学校荣誉等;情感归属,指大学生能够在学校感受到温暖、毕业时对学校的不舍、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精神归属感,是指大学生认为校园是自己的精神家园,认为在其中生活、学习是有意义的。

二、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重要性

大學生是否对学校有归属感对自身的成长、成才和学校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1、大学生归属感对学生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是实现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阶段。研究表明,学校归属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归属感强的大学生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面对生活、学习中的不适应和挫折能更快地渡过;缺乏学校归属感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习困难、交际困难、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心理疾病。能否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将决定大学生是否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及学生毕业后的择就业、在校及在工作中的表现。

2、大学生归属感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不仅对其自身发展有影响,学校归属感强的学生对学校有强烈的荣誉感、责任感,以学校为荣,对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能积极主动的支持配合,这也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建设,学校归属感的提升也就意味着学生认同感的提升,学生对从学校积极正面的评价有利于学校适合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这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报考,这直接影响生源质量进而学校发展;对学校归属感的强的毕业生会回馈学校。

三、影响大学生归属感的因素

1、学校因素

高校所处城市、校园周围的环境、校园内部设施是否完备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将难以形成。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很大程度上由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所决定,大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学校环境及知名度

大学校园环境、校园治安、食宿条件等硬件设施是否完备,校史、校风、校园文化等软件环境都会对学生的归属感产生影响。

学校知名度即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学校口碑、校风、学校综合排名、学校就业情况等等,学校知名度越高越有利于学生归属感的形成。

(2)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制度

学校的教学水平、教育理念、管理制度等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归属感的产生是持久牢固的。学校的教学水平越高、教育理念越符合学生成长需求越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学校的管理理念、方式、制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归属感产生影响,管理工作越是公平、民主、为学生服务越能得到学生认可,提升其归属感。

(3)学校在支持学生支持系统中的作用

不少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后会面临学业、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不适应,在面临这些不适应问题时,大学新生能否通过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帮助,在新生社会支持系统中,高校能否给予学生成长所需的物资和精神支持,及时给学生以援助。

此外,一个学校的人文环境、硬件环境也会影响学生归属感的形成,人文氛围好、积极向上的高校环境也会对学生归属感的形成产生正面影响,学校的学科类型,文理生、本专科生的差异会对学校的生活方式、朋友圈等人文氛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进一步影响大学生归属感的形成。

2、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是否是第一志愿报考的院校、是否被第一志愿专业录取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和满意度。

学生对学校的期待与现实差距也会对学生的满意度产生影响。进入高校校园之前,大部分新生都会通过外界如:老师、媒体、长辈等间接地对大学校园进行一定的了解,形成对大学校园的理想认知。然而,真正进入学校后,经过对大学校园生活的直接体验和认识后,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难免会有失落感,这种失落感会渗透进对校园、教师、同学等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3、环境的因素

(1)环境变化

大学新生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一个新的城市,各地区之间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明显,饮食习惯也会有很大不同,各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价值观等有时也较为明显,很多大学生往往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不适应或产生抵触心理,面对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需要新生重新适应,这对大学生对大学校园是否归属感产生了重大影响。

(2)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大学生在高中阶段生活和学习都是家长和班主任主导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上有父母照顾,学习上有老师督促,缺乏自立自主机会和能力。大学阶段往往靠自学、自立,有了更多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这种变化会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对大学生归属感产生影响。

(3)人际关系的变化

大学生从高中阶段毕业后进入校园,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习惯等产生碰撞,同学之间的关系亦不再是简单的同学关系,又增加了室友、同乡、恋爱等关系,导致人际关系更加复杂,相互之间的摩擦难免会对大学生的归属感产生影响。

四、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归属感

1、注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

学校归属感的培养要从新生入学教育做起,通过校情校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向大学生系统的介绍大学生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实现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增进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注重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班级是大学里基本组成单位,但是受到课程设置、培养方式等的影响,除了平时上课时间外班级活动较少,同班同学接触较少,尤其是一些后期分方向的院校,班级凝聚力会受到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辅导员老师注重班级干部的培养及班级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班级活动中。

3、注重对特殊学生的关注

高校中往往存在一些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学业困难、交际困难等的学生,针对这些学生,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资助政策、心理辅导机制等都应能及时有效的给予支持和帮助,“雪中送炭”的温暖更能增进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4、注重校园制度、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教学工作学校的中心,优秀的师资、合理的课程设置、完备的教学设施、高水平教学等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必备因素,也是提高学生归属感的重要因素。

物质文化建設方面,校园环境、生活和学习设施等硬件应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出发,真正为学生服务;制度建设方面,应有完善、执行有力的校规校纪、规章制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民主化、科学化;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体现学校文化、学校精神,引导学生参加有意义的校园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展示自我提供多种平台。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的,需要多方努力,积极构建。大学生归属感的培养,学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多关注学生成长,教育方式、教育体制、教学水平、软硬件设施、规章制度、专业设置、学校发展目标等都应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归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包克冰, 徐琴美. 学校归属感与学生发展的探索研究[J]. 心理学探新, 2006,(2).

[2] 杜好强.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西南大学, 2010,5.

猜你喜欢

归属感初探大学生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