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闻报》的舆论影响看严复新闻思想中的舆论思想

2017-03-14边萃

青春岁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严复

【摘要】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诗人和政论家严复于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国闻报》,是当时维新派在北方的重要舆论阵地。本文通过对严复的报刊活动及其对报刊,特别是《国闻报》的社会功能和舆论影响的论述来分析他的新闻舆论思想。

【关键词】严复;《国闻报》;舆论思想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今为福州市)人,初名传初,后改名宗光,做官后改名复,字几道,晚年号愈野老人,别号幼陵,别署天演宗哲学家,门人谥为文惠先生。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诗人和政论家,其译著和著述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方面,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颇为重要的一个人物。而且他对中国的报刊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他主持创办的《国闻报》在戊戌变法时期,是维新派在北方的重要舆论阵地,透过他的报刊活动及其对报刊的社会功能和舆论影响的论述我们可以感知到他的新闻舆论思想。

一、倡民权,反对君主专制——构建现代舆论的政治体制

《辟韩》是严复早期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一篇。这篇文章最为突出的一点是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民权。严复在《辟韩》一文中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解释了君主的起源,驳斥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和唐代韩愈《原道》一文中的忠君思想,极其勇敢地攻击了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思想。在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下,人民所享有的权力是十分有限的,而人民所享有的这种权力是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是不可能产生现代舆论的。舆论是民主社会的产物,严复明确提出反对君权,提倡民权的观点,这应是涉及到现代舆论产生的深层制度问题,是有巨大进步意义的。

严复认为,上古时期,黎民种粟米、作器皿、通货财,诸事后,“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其意固曰,吾耕矣织矣,工矣贾矣,又使吾自卫其性命财产焉,则废吾事。何若使子专力于所以为卫者,而吾分其所得于耕织工贾者,以食子给子之为利广而事治乎?此天下立君之本旨也”昔汉高祖入关,约法三章,而秦民大服。知民所求于上者,保其性命财产,不过如是而己。严复向往西方的民权,提倡民权。他认为,民众无权,为奴为马,外患面前,焉得不败。

二、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舆论形成的意见场

严复在《国闻报缘起》一文中提出了该报的两个宗旨,即“通上下之情”和“通中外之情”。因为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通上下之情”重点是朝野之情要通,使下情能够上达,达到有“利”知“兴”,有“弊”知“去”。严复认为,今之国,国与各国并立之国,而非一国自立之国也。因此,“通中外之情”,“尤以通外情为要务”。因为“昧于外情则坐并以为天小,扣禽而以为日圆,若是者国必危”。只有通外情,向西方学习,学习他们致富之道,才能使中国自强不息,立于不败之地。怎样才能通外情,让国人了解世界?严复认为,“欲通外情,不能不详述外事,欲详述外事,不能不广译各国之报。此国闻报馆之所以继诸家而起也”。

因此,严复认为创办报刊也就成为当时社会的第一急务,是“求通之道”。他指出,“阅兹报者,观于一国之事,则足以通上下之情;观于各国之事,则足以通中外之情。上下之情通,而后人不自私其利;中外之情通,而后国不自私其治。人不自私其利,则积一人之智力,以为一群之智力,而吾之群强;国不自私其治,则取各国之政教,以为一国之政教,而吾之国强”。

严复所提出的“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情”的思想,是想营造一个信息畅通的舆论环境。在一个信息稀少而又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很少的,也很难形成共同话语,这样舆论便失去了形成的土壤。严复的观点就是要构造一个舆论形成的信息环境。

三、明确提出报刊的舆论作用

严复致力实践其办报宗旨,他认为现代报刊有别于以前的邸报、官报等古代报刊,指出现代报刊具有政治性、鼓动性等功能,而报刊的这种功能都会营造舆论和影响舆论。

首先,严复主张《国闻报》要有强烈的政治性,应很好的利用报刊制造舆论为本阶级的利益服务。他说:“各党既有各党之报,各党自观之,亦互观之。……故报馆立言记事,均有一定指方向。”特别是社论代表报刊的观点,必须有倾向性。严复在《说难》中指出,“若夫报馆,则职在论说与记载天下之事变。”“其论说耶,夫人之语言,犹人之行步也,一举足则不能无方向,一著论则不能无宗旨。”严复认为:晚清报刊基本上都是盲之无物,人人都想讨好的东西。因此,严复主张“就吾见闻,警告天下,平心以出之,正志以待之,如此而已矣。若必谓效其习气,而后可免于今之世,则何如无此报馆为愈乎?”在《国闻报缘起》中,又称《国闻报》略仿英国《泰晤士报》之例,说明是把英国资产阶级的权威报纸作为样板,想使之成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言人。严复的办报思想和实践证明了《国闻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工具之一。

其次,注重其鼓励性。严复很重视报刊的宣传鼓动作用,主张在开展变法维新运动的过程中,利用报刊首先发动舆论攻势,各种维新变法主张“先发端于各报馆,继乃昌言于朝”。认为“天下事必先起于人心,发乎众议,而后成为国政。”这是因为“一语一言,入于有心人之耳,均可以观世变之消息。”报刊可以“尽其平时见闻之力,与报纸面积之大,满登西报,以备规国者之采择”。“又以远近友人惠赐佳制,或言内政,或言外交,篇育起废之文,方甄录之不暇”。严复关于“天下事必先起于人心,发乎众议,而后成为国政”的论述已涉及到舆论的形成过程,虽然他的论述有失偏颇,但还不失其进步意义。

十九世纪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的刺激,当时国人中的精英分子开始思索:为何泱泱大国竟败给一个弹丸岛国?然而中国人民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从刺激中去面对现实,寻求挽救危机的出路。这时以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严复在《国闻报》中引进和大力宣扬西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学说,敲响国家危亡的警钟,唤醒虚骄自大、保守麻木的国人变法图强。这一时期他的舆论思想也是为其政治目的和政治活动服务的。作为改良派的代表之一,严复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只有通過大力办报宣传其政治主张,并推动了我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的出现,形成了纷繁复杂的舆论狂潮。

【参考文献】

[1] 刘家林. 中国新闻通史[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130-135.

[2] 陈玉申. 晚清报业史[M]. 山东: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

[3] 方汉奇. 新闻史的奇情壮彩[M].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0.

[4] 方汉奇. 中国新闻传播史[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5] 王 斌.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舆论思想研究[D].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4.

【作者简介】

边萃(1984—),女,辽宁营口人,硕士学位,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新闻学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与传播。

猜你喜欢

严复
严复的遗嘱
张元济加版税
教育家的严管和包容
这样对他不公平
谁在“复活”严复
“执迷不悟”的严复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