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翻译中文化语境下的归化与异化

2017-03-14冉道敏

青春岁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归化异化翻译

【摘要】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两者之间虽有差异,但也能融合。归化和异化有各自的优点,亦有各自的缺陷。归化与异化之间的关系究竟该如何处理,在翻译实践中又该如何运用之问题引起了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正确使用归化和异化。

【关键词】翻译;归化;异化;文化;融合

一、引言

翻译中的“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的。翻译即语言的转换。译者将作品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需要正确理解原文传达的思想,以读者的语言即言语习惯将其译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同的译者对翻译有不同的审美,在使用翻译方法及使用翻译方法程度上也有所差异,译出的作品可能成为优秀的译作,也可能较原文有误,使读者对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产生误解。因此,基于原作,合理使用归化和异化就成为了翻译的关键所在。

二、归化、异化与意译、直译之区别

“意译”即不按照原文的字面意义或句法结构,只需内容忠实于原文。“直译”即基本上依照字面翻译,基本上不改动原文的内容。“意译”(free/liberal translation)与“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翻译界对于意译和直译的定义、划分界限及在翻译过程中的使用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矛盾认为直译并非字字对应,直译的意义是不歪曲原作内涵,表达原作精神。

按照韦努蒂的说法,归化法采取的是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目标语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入目标语文化;而异化法则是对于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使读者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并将其带入外国情景。通俗说来,归化法主张译者以译入语的语言及文化为归宿,采取译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及适应的文化习俗,传达原文的思想;而异化法则是以原语及作者为归宿,采取作者使用的表达方式及文化习俗,传达原文内容。

由此可见,意译和直译所关注的核心点在于语言层面的处理方式,而归化和异化则包含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

三、归化与异化之区别

归化法的目的在于向译语传达原著的内容和思想,不在于句法结构和逐字逐句的对应,其优点在于译文易于为读者所接受,缺点在于完全依照译语读者的习惯,忽略了原作的习惯和所涉及的文化;而异化法强调句法结构及细节上的一一对应,优点在于体现原作的写作风格及风土人情,缺点是未能顾及译语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无法使读者地完好理解原文所传达的内容。

1、归化派

归化派代表奈达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将译语读者至于首位,并仔细研究了原著的内容及思想,通顺地向译语读者传达了原著的内容,于1993年提出“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使用归化法翻译著作的方式是完全自由的,译者并不需要拘泥于原作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只需用译语读者所适应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意义方可。使用归化法是设法从译语中找到意义上与原文的对等的表达,例如:

(1)原文:Love me,love my dog。

译文:爱屋及乌。

若将原文字对字地译为“爱我,便爱我的狗。”则显得死板、毫无逻辑,且另读者感到莫名其妙。而将其译为“爱屋及乌”则与译语中的俗语相对应,向译语读者清楚地传达了原句的内容。

(2)原文:She could not desert Tara,she belogs to the red acres far more than they could ever belong to her。(M.Mitchell,Gone With the Wind:20)

译文:她不会放弃塔拉,不仅因为这些红土地属于她,更是因为她永远属于这些土地。

若依照原句的句法结构,此句应译为“她不会放弃塔拉,她属于这些红土地,远比它们属于她更加真实。”这样看来结构方面确是一一对应了,短语的翻译也没有问题,但此译文显得语言生硬,语句不通,读者也有些费解,因此,依照汉语的行文习惯,改变一下原句的结构,逻辑关系就显得清清楚楚了。

2、异化派

异化派代表韦努蒂认为,归化翻译使译者遭受到“隐形”(invisible)不公正待遇,其工作的努力被掩盖;原作被强加上了当代主流文化色彩,原作所体现的文化差异和历史感也被湮没。由于归化翻译通常使译文读起来不像译文,因此容易让读者误以为自己受目标语言习惯和文化特征污染的译作就是原作的原貌。使用异化法并不是“一对一”的死译,而是尽可能“原汁原味”得传达译作文化。采用源语的表达方式,往往能够更加准确、完整地传达原文内容。一味使用以译语读者为归宿的归化法反而可能会损害原文想要表达的含义。例如:

(1)He has fished in Manhattans wallet and dug out coins……(E.B.White,The Three New Yorks)

译文:他去曼哈顿挣钱,只捞到几个小钱。

此句话描绘的是底层劳动人民的贫苦生活。在这用归化法将“fish in Manhattans waller”译为“到曼哈顿去挣钱”,未能形象地传达原文想要表达的意义,这样的译文就稍显逊色。

修改:他到曼哈顿去闯荡,可只捞到了几个小钱。

(2)Conseuently Mr.Micawber was soon so overcome,that he mingled his tears with hers and mine。(C.Dickens,David Copperfield:12)

译文:结果,密考伯先生不久就伤感地将他的眼泪同她的和我的混合起来了。

这句话完全是“一对一”的死译。将mingle直译为“混合”,放在这个句子里面显得尤其突兀,令读者困惑不已。

改译:结果,没过多久,密考伯先生也受不住了,和她和我,同时流起泪来。

四、归化与异化之融合

目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越发地频繁、广泛。跨文化交流旨在在传播并宣扬本族的语言特色、习俗和文化的同时引进异国的语言特色、习俗和文化以丰富本族文化。翻译作跨为文化交流的纽带,其异化与归化日渐融合,在翻译过程中经常两者兼用,基于翻译中“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标准,尽可能完整地传达原作的内容。

中西文化中也有很多的成语、俗语和经典用语有相近的表达。比如:to add fuel to the fire可譯为“火上浇油”,to be on thin ice可译为“如履薄冰”;浑水摸鱼可译为“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半斤八两可译为“six of one and hailf a dozen of the other”。这些例子都是通过归化和异化的融合传达了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相似或相同的含义。

五、结语

归化与异化虽为截然不同的翻译方法,但也能融合。在处理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习俗、文化差异时,先尝试异化的翻译方法,如果异化法能够通顺达意,则坚持使用异化法,若不能,则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使用归化译法翻译。归化和异化在翻译实践中经常独立使用,也会共同出现,因此译者必掌握二者各自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合理运用。

【参考文献】

[1] 《翻译通讯》编辑部. 翻译研究论文集(1849—1983)[M]. 北京: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1984.

[2] 孙致礼.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冉道敏(1995—),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归化异化翻译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测大角归化法归化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及其精度分析
归化(双语加油站)
归化已成国际篮坛普遍现象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归化,切勿只盯着一时之需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