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路遥笔下人物的别样人生

2017-03-14邹绿

青春岁月 2017年1期
关键词:路遥

【摘要】在路遥的小说中,人生的“选择”是无处不在的,不一样的人物选择不一样的人生。本文以路遥的主要著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例,探究其复杂的文化心理和人生经历对其笔下人物命运的选择的深刻影响,并提出关于“人生选择”的一些现代性的思考。

【关键词】路遥;文化心理;人生选择

近年来,关于路遥的研究不断深入,成果显著,但在文本研究与作家本体研究的结合方面,还有很大的诠释空间。路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作为黄土高原的儿子,路遥的作品具有浓厚的陕北风情。与同一时期的陕北作家不一样,路遥的小说更关注土地的儿女在时代巨变中对人生的选择。本文从路遥复杂的文化心理入手,结合路遥自身的人生选择,分析小说中留守乡土、进军城市、徘徊城乡三种不一样的人生选择和生活状态。

一、留守乡土

“文化心理是作家不可或缺的‘文心,无此‘文心,也就无从孕育富有生命的作品。这也就是说,作家与作品的必然中介,恰是具有‘人学意义的文化心理——‘文心。而这种‘文心内结构的千差万别,直接影响到作家创作个性的不同。”路遥的文化心理,不言而喻地受到养育他的黄土高原的影响,集中表现为对乡土文化的眷恋。路遥出生在一个贫穷而落后的村庄,那里的土地十分贫瘠,尽管如此,一代又一代农民在这里生活。他的小说充满了对土地的热爱,这不仅体现在小说中关于风土人情和土地的描写,如小说中时常出现的信天游,高加林眼中五彩缤纷的八月田野,还体现在路遥小说中的人物对土地的依恋:无论是学生还是官员干部,无论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他们大多都来自乡间,与土地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他们走多远,土地都是他们生命的归属地,特別是在他们因受挫而迷茫时,土地总能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路遥的小说中,选择留守乡土的,最典型的就是《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他人生选择,充分体现了路遥对乡土文化的眷恋。面对父亲的眼泪,孙少安不得不中断学业,担起家庭生计的重担。后来他办砖窑厂,逐渐富起来,但面对妻子秀莲的分家要求,他非常苦恼,因为他无法割舍一家老小的亲情。此外孙少安还心系乡亲们,他尽其所能让村民来砖厂来兼职,借钱给他们,缓解他们买化肥的经济压力。事实上,孙少安本来也是有很多选择的,如果他选择与润叶结婚,或许他的命运会发生逆转,但是他不忍心拖累润叶。又比如他拒绝了与胡永合资拍电视剧《三国演义》的邀请,放弃向城市进军的这个好机会,选择把钱用在村里建学校的事上。这一切都是因为孙少安难以割舍自己生长的这一片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可爱可敬亲人们,也蕴含着作者路遥对家乡的浓浓真情。

二、进军城市

对乡土文化的眷恋并不代表着固步自封,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路遥对城市文明表现出强烈地向往,这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儿时情绪记忆的影响。在路遥小的时候,家里缺衣少食,父亲把他送到离家几百里路远的伯父家,尽管当时他特别伤心,但为了读书,他咬牙忍泪留下。幼时经历给路遥带来了极大的创伤性的情感体验,这促使他极力想摆脱穷苦的现状。后来他与林达的结合,也印证了这一点。路遥的人生经历深深的影响他的创作,小说里的人物对文明的向往与路遥如出一辙,城市里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自由的精神空间深深地吸引着路遥以及他小说中的人物。高加林去县城卖馍,却在阅览室津津有味地看起报纸来,孙少平无论是在吃不饱的中学时代还是在进城后当揽工汉、矿工,书都是他的精神支柱。

路遥作品中的人物,如果能纯粹说得上挺进城市的,其实不多。高加林放弃金子般的刘巧珍,通过黄亚萍“走后门”进入城市,后因情敌张克楠的母亲揭发,成为城市人的愿望破灭。尽管《人生》的最后“并非结局”,但作为高加林的影子继续挺进城市的孙少平,也只不过在曹书记将他内定为准女婿的前提下得到的城市户口,后在城市郊区当矿工,由此成了拥有城市户口的城市边缘人。从这个意义上看,对现代文明有着勇猛激进的向往的高加林和孙少安都不能算是成功进军城市。而以金秀、孙兰香为代表的农村年轻知识女性,她们选择用知识改变命运,并最终留在城市工作。与她们的哥哥相比,她们似乎更容易进入城市,路遥也在小说中暗示了这一点。金秀受到了出生“书香之家”的顾养民的强烈爱慕,而孙兰香的男朋友吴仲平是省委副书记的儿子,家世显赫。尽管他们都是优秀的大学生,郎才女貌,但这样的安排绝非偶然,路遥似乎在表明:婚姻或许可以成为进入城市的一条途径。当然,路遥在爱情方面对农村青年的偏袒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失败爱情的精神补偿。

三、徘徊城乡

路遥一方面眷恋传统乡土文化,一方面又无比向往城市文明,这其中的心理矛盾是相当深的。对路遥来说,农村代表着落后、饥饿、屈辱以及教育的缺失,但不失人情的温暖;城市代表着文明、富足、机会和自我的发展,却总存在着城里人的傲慢与偏见。高加林有着这样复杂的情绪,对城市既仇恨又向往,热爱土地而又努力挣脱土地的束缚。在感情上,高加林为了自己的发展,抛弃了代表乡土的农村妇女刘巧珍,转身去追随现代女性的代表黄亚萍,然而在心里面,他是忘不了巧珍,也忘不了故土的温馨的,最后高加林失去一切,回到生活的起点,这其中正是路遥内心矛盾的显现,同时也包含了他对现实的审视和思考,对人生道路选择与价值实现的关注。孙少平深知黄土地上的人的智慧和伟大,但劳动后肉体的煎熬让他无暇顾及自己精神生活,于是他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冲出去。他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最终在郊区的铜城煤矿扎下了根。晓霞死后,惠英嫂和明明成了他精神上的归属。路遥在关心农村青年进城的同时为他们的命运深感担忧,这种内心的矛盾和焦虑最后通过孙少平的人生归宿的暂时解决,人与现实的冲突最终在温暖的人情中日渐消解。

四、结语

路遥的小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时至今日,路遥小说的影响力经久不衰,2015年年初,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众多电视台的热播,路遥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下,“北上广”成为年轻人特别是大学毕业生选择,这里有高加林和孙少平所向往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和自由的精神空间,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途,他们在这里播下希望之种。尽管现实是残酷的,前进的道路是那样的艰难,但人们还是没有放弃,就像路遥小说中与困难抗争的人物一样,永不放弃。路遥的小说里求真务实、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是时代所需,在人们迷茫徘徊时,为全中国无数怀揣梦想的平凡人带去精神慰藉,更重要的是,路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选择告诉读者:不管离乡还是返乡,关键在于选择怎样走人生的道路,去实现怎样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春亮. 论路遥的内心焦虑对其创作的影响[D]. 南京大学, 2013.

[2] 周承华. 在现代理性和传统情感之间——论《平凡的世界》的审美特征[J]. 小说评论, 1994,01:36-40.

[3] 李继凯. 矛盾交叉:路遥文化心理复杂构成[J]. 文艺争鸣, 1992,03:35.

[4] 路 遥. 答中央广播大学问、早晨从中午开始[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 2012:207-208.

[5] 陈丽珍. 平凡的女性不平凡的人生——浅论《平凡的世界》中三种女性的类型化形象[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5,02:56.

【作者简介】

邹绿(1991—),女,汉族,广西贺州人,广西民族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路遥
言论
传奇英雄的本真人生
路遥
路遥的激动与平静
路遥的激动与平静
路遥的“报恩哲学”
路遥
《路遥年谱》出版
贾平凹义助路遥
作家路遥不为人知的“显赫”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