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渠县: 两万贫困人口如期摘“穷帽”

2017-03-13杨东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白蜡渠县易地

杨东

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渠县县委、县政府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2016年全县投入各类扶贫项目资金13.84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5个。1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41.65万元,2.088万计划退出的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以上。按照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标准,该县19个贫困村、2.088万人如期退出。

用干部“脱皮”换群众脱贫

地处川东北的渠县大部分山区乡镇贫困程度深重,农民中两成以上为贫困人口。

“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山区产业发展难成规模,加之遭受频发的旱涝灾害,这是渠县面临的最大难题。”在分析全县贫困原因后,渠县县委书记苟小莉言语铿锵,“让困难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摆脱贫困,解开束缚,过上好日子,既是职责所在,也是使命所在。”

自2016年初开始,沉寂已久的汇东乡白蜡村,被汽车和挖掘机的轰鸣声彻底打破了。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配套、村容村貌改善、易地扶贫搬迁为核心的多个项目正在加紧推进。

省妇联派驻白蜡村第一书记曹佳佳每天下午工作结束后都会去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看看,既看进度也看质量。曹佳佳说:“脱贫攻坚不等人,项目早一天竣工,贫困群众就能早一点搬离‘穷窝”。

“脱贫任务不完成,我绝不离开!”这个80后的女孩2015年婚假未休完,便主动申请从省城到白蜡村扶贫而且顶住父母的压力,至今未要小孩。

县扶贫移民局局长张渠伟两次患耳石症重度眩晕住院,却总是带病冲在第一线;县脱贫攻坚推进办主任贾昭安起早贪黑,跑遍了全县130个贫困村的每个角落,夏天多次中暑晕倒在脱贫攻坚一线;市地税局派驻安北乡南山村第一书记田汉松,3年争取资金100余万元,完善了全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引进业主发展柠檬产业;年近花甲,退居二线在即的水口乡大田村村主任徐文每晚都要戴着老花眼镜,仔细撰写核对全村脱贫文案数据;父亲住院,岳父病危,但仍然坚守在一线攻坚的望溪乡党委书记熊勇说:“脱贫攻坚没有‘直达车和捷径可走,只有让干部‘脱层皮才能换来群众真脱贫……”

从2015年以来,渠县深入推进“五个一”帮扶,县级领导分片挂包、138个部门定点帮扶、130名第一书记蹲点帮扶、568名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驻村帮扶、15350名干部进村“结亲”,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撤队。

将“扶贫之水”浇到最旱的“庄稼”

白蜡村贫困户贾召发家新修的牛圈里,有五头健壮的小牛。因双侧股骨头坏死的老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他却不等不靠,申请了小额信贷基金开始养牛。

“以前,没有启动资金,环境条件差,想干点啥都难!”贾召发说,现在全村道路硬化了,修好了山坪塘、蓄水池,引进业主又发展了上千亩的生姜、香葱生态调料基地,自己不仅有脱贫产业项目,闲时还可以务工挣钱。

渠县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县级财政投入5900万元,设立教育、医疗、产业扶持和小额信贷“四个基金”,发放小额信贷10790万元,让贫困户发展有资金。在增加产业“造血”功能上,渠县让车间与田间联姻,引进土货一号、万隆锦绣、盛果农业等企业,在贫困村成片发展10万亩花椒、10万亩核桃、20万亩柑橘(柠檬)、10万亩黄花、50万亩优质粮油等特色产业,并以3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为依托,推广“德康模式”,打造百亿生猪产业链。同时,在130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电商服务点连接市场,通过电商发展带动1.1万贫困人口脱贫。

在白蜡村,当地所有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都能从土货一号公司“分红”。而“土地流转金+务工收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务工收入”、“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资产股权量化分红收入等一系列分配机制的健全,更增强了渠县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能力。

和贾召发不同的是,渠南乡大山村贫困户赵新良则是通过危房改造资金和“六个一”社会帮扶建起了新房,并成为“大山村劳务专业合作社”的社员。除了收塑料筐,每月在村里的柑橘基地打工还能收入近1500元。他说,加上医疗救助、教育解困和低保兜底,再不脱‘帽子,确实就没有‘面子。

“精确地识别和分析把脉是‘精准滴灌的基础。”围绕“精准”二字,聚焦贫困地区路、水、电、教育、卫生、网络等薄弱环节,渠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飞虎一语中的。与此同时,渠县不断建立健全机制,创新开展“六个一”社会帮扶、“易地搬迁+”、每季度“九比九看”现场比拼、“互联网+党建”扶贫模式、巾帼脱贫行动、农民夜校等,得到了中组部部长赵乐际、省委书记王东明肯定性批示,全省“电子商务”扶贫现场会、全省“巾帼英雄”扶贫现场推进会相继在渠县召开。

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李馥乡高硐村残疾贫困户李登友“饮水思源”,通过帮扶和参加渠县“农民夜校”技能培训,发展鸡、鸭、鱼养殖脱贫后,经常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困难户无偿翻耕土地、拉运粮食作物……

在李渡乡坪水村,贫困户朱清玉在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门前,贴出了一幅“感恩共产党 政策暖人心”的大红对联。2016年12月16日,省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机构入户验收时,她88歲的老母亲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双手,发自肺腑地说:“党的政策这么好,绝不把‘穷帽戴进棺材!”

有志群山开,大爱天地间,奔康路上我为先……首战告捷后,一场更高标准、更高要求的脱贫攻坚战正在渠县以更大的力度、更快的速度全力推进。(责编:陈晖)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蜡渠县易地
渠县水稻轻简化高产技术分析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渠县:督办卡让信访处置“零积压”
白蜡杆
白蜡嫁接水曲柳育苗技术初探
悬浮钟表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白蜡吉丁的防治方法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