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13

陇东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政治课生活化政治

俱 长 军

(甘肃 镇原 744517)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俱 长 军

(甘肃 镇原 744517)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正遭遇着教学实效低、德育效果差的教学困境。其根本原因是课堂教学过分偏重知识教育,较少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及价值认同。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原则和策略的探索,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注重生活化,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共鸣。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思考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Big Data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is confronted with the predicament of low teaching effect and poor moral effects.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 teacher gives too much emphasis on theoretical knowledge,and rarely gives attention to the real life of students and their value identificat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cessity,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mak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Life-lik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and emphasizes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ife,and it also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ife experience of students.By doing so,teachers can mak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close to life,close to students and thus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We hope this paper will make a difference.

Keywords: high school politics,classroom teaching,life-like,practice and thinking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也风生水起,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改革思路逐渐清晰起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指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将社会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互动,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以生活来促进教学、以教学来影响生活的效果。在尊重思想政治课自身特点的前提下,以社会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丰富而生动的社会生活中挖掘富有教育意义的材料,使学生从中体会美与丑、感悟真与伪,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政治、经济现象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学会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1.1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贯彻新课标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1]。要贯彻新课标的这一要求,思想政治课堂必然要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课程目标设置看,课程总目标和课程分类目标都确定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个方面,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起着统领作用,是思想政治教学中特别强调的,也是思想政治课的突出特点,就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使学生在思想、情感的碰撞中感悟理论知识,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可见,只有课堂教学生活化,才能实现新课标的这一目标。

1.2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课的基本任务,但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的教条,是源于社会生活实践而产生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源泉。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师习惯于机械地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思想政治课打造成了僵化教条、枯燥乏味的说教课,学生偷懒打盹的课,教学效益低下。究其原因,就是教学脱离了学生实际,脱离了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活实践。因此,还思想政治课以本来面目,构建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从学生的生活中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既有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又培养了学习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且有利于学生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3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教育,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格的教育。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提炼了知识,又从中锻炼了思维能力、磨炼了意志、塑造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果教学过程中缺乏生活经验,单纯就知识学知识,会抹杀学生的个性,所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千人一面、毫无特点。所以,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以学生的生活为教育背景,引导学生分析认识自己的生活,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与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从中体验认识的正确与错误,反思个人的情感与行为,比较成功与失败,学会选择和放弃,最终修正自己的行为,才能在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中实现个性发展。

2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原则

2.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服务学生的思想

课堂活动是师生的双向互动,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关系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活动的质量。新课标下的课堂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教师还必须树立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思想,不能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强加给学生,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展学习活动,而要随时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解决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释疑解惑,才能真正建立生活化课堂。教师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极大地解放,学习潜能才会被充分地释放出来,学生才会敢于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把自己当作服务者,学生才会真正把教师当作导师,真诚地向教师请教。这种平等、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就为生活化的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材料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突出表现是学习内容的生活化。选择学生熟悉的学习材料,挖掘生活中富有内涵的学习资源是教师的必修功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2]。当今时代,国家发展一日千里,社会生活如火如荼,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紧紧围绕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深入讨论,阐述观点,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作出适当的取舍,补充当时当地新鲜的材料,为生活化课堂建设创造条件。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课程不仅仅是文本课程,也是经验、活动,更是体验。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除了自己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外,还可发动学生收集教学资源。学生不仅有丰富的生活,也有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学生收集教学资源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在收集整理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必然要对材料作一定的思考并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将这些材料和问题带到课堂,为课堂教学生活化注入活水。

2.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觉体验

学生是积极参与还是被动接受,是自觉体验还是机械记忆,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课堂教学生活化必然是学生以主人翁姿态主动参与、仔细体验的过程,是主客体融合、物我两忘的过程。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而然地表达,自觉地接受教育。教学过程所呈现的材料既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中介物,也是师生相互交流情感的载体,因此,教学活动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的教授,而应该是将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体验、获得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用更多的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互动以及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教师备课时要更多地研究学生,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体验而获得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交代学习的内容,而且要组织学生有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这也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要求。

2.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生活化课堂的空间

高中思想政治课受教材、教室的限制,教学空间狭小、封闭。因此,为了建设生活化课堂,必须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一方面是课前延伸,师生共同收集教学资源,排练小品,准备辩论材料等,为生活化课堂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是课后延伸,开展探究性学习、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志愿者行动等,将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这就极大地扩大了思想政治课的时空,突破了政治课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体验、感受,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益。

3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

3.1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担负着组织和实施教育教学的任务,教师的教学理念关系课堂教学的面貌。长期以来,政治课堂形成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灌输模式,造成政治课堂死气沉沉、僵化呆板,学生厌学,师生关系也相对疏远,教师不识学生姓名,甚至学生也不知教师姓名,学生不知学了什么,教师自己也没有成就感。建设生活化政治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学生,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材料,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在探究和辩论中提高认识。让政治课堂立足于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生活,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谋生的手段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它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生活存在。在教学互动中,师生增进了解,交流情感,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也调动了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3.2选择生活化的教学材料

新课改不仅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在教材编写上有重大突破,特别是中学思想政治教材语言叙述生动形象,还配有大量插图,设计了贴近学生实际的有趣的问题,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独特的魅力,为构建生活化政治课堂提供了可靠的材料。然而,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课堂教学不能囿于教材,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从学生身边提炼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向生活回归,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3]。如学习“神奇的货币”可以利用学生随身携带的人民币做道具,引导学生理解:“一支中性笔值2元”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花2元买了一支中性笔”体现了货币的什么职能,以及除了纸币货币还有哪些形式,从而引出货币的本质,你手中的钱是怎么得来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等。真正体现“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延展课堂,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观察生活,了解社会。如指导学生观察学校所在地的机关门牌,以此判断哪些是国家机关,哪些是社会团体,哪些是企业,调查当地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及其变化,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和价格变化的影响。还有当前国际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学生更感兴趣,“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中东问题”“萨德问题”“中美关系”“一带一路”等对于学生理解国际关系及我国外交政策都是绝好的材料。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分析和研究实际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3.3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简单而单调,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册课本就是一节课。也许有声情并茂的讲解,也许有条理清晰的板书,甚至有负责任的背诵和严格的作业制度,但长期单一而无力的手段,很难展现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使教学效益大打折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电化教学走进教室,电子教学改变了课堂,给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创造了条件。多媒体为展现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提供了便利,图片、音频、视频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生活、激发思维,大大提高了政治课堂的时效性。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课堂气氛,给思想政治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3.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化、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由过去单一的讲授法到情境设置、问题探究、辩论辨析再到合作学习、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和研究性学习,可供教师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的条件选择适合教学的方法。如指导学生排练小品,扮演顾客与售货员,体验讨价还价情境中的经济学知识;扮演法官、被告、原告和律师,体验审判过程中的政治学知识等。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极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重演、再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去把握政治学科的思维方法,培养政治学科的思维素质。

3.5设计民主化的学习过程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更倡导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更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良好结合[4],建设生活化的政治课堂,必须具备四个环节:第一,情境导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生活情境顺利导入教学,自然而然,不露痕迹,让学生不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设置是高效课堂的首要条件,是好课的先决条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问题设置。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钥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是生活化课堂的核心所在。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生命。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形色各异的各式人物,为生活化政治课堂的建设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生动有趣的教学材料既能激发学生的无限思维,又能提炼出相应的政治道理,是建设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的关键所在。第三,互动探究。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师生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摈弃唯我独尊的讲授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允许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特别是不同观点的碰撞,围绕学生的思想实际,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使思想政治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阵地,建立一种生动的、开放的、富有实际意义的新的教学模式。第四,适时评价。在完成教学任务,结束课堂教学时,及时对学生学习作出恰当的评价,是新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另一个亮点。

生活世界是个人和团体直接生活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应该把课堂看做生活世界的一部分,课堂中的师生是生活于其中的不同主体,而不是一个主体一个客体,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交往活动,而不只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生活认知基础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之上,这种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础。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往往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背离了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政治课堂变得有滋有味,那就是把“活水”引入政治课堂,让生活化贯穿课堂始末[5]。

3.6建立符合实际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集中在学期的中间和学期的结束,即中期考试和期末考试,且单纯依据学业成绩,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选拔和评优功能,忽视评价的帮助和激励功能。建设生活化思想政治课堂需要建立一套灵活的评价机制,这个机制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表现、尊重个性差异、激发学习热情和思想状态的转变。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出勤、学习态度、精神状态、发表言论、学习纪律、学习效果等;运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纳入学业成绩的评定中,克服单纯依据学业成绩评价的弊端,激励学生自觉投身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为生活化课堂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当然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生活化而忽视课堂质量,也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组织纪律性。要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为顺利开展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教学时空,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沟通课堂内外,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深入理解基本原理,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素质。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中,需要把对思想政治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把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真正转化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环境相结合,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深化认识,提高素质,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11.

[2]林燕婵.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路径探析[J].广西教育,2014(2):30-31.

[3]欧阳清泉.“生活化”的政治教学,谁能比你更妖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的“生活化”教学初探[J].教师,2014(29):81-82.

[4]张现才.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3(3):46-47.

[5]赖永珍.把“活水”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浅谈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文学教育,2014(5):148-149.

【责任编辑赵建萍】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MakingIdeologicalandPoliticalClassLife-likeinSeniorMiddleSchool

JU Zhang-jun

(ZhenyuanCounty744517,Gansu)

G424.21

A

1674-1730(2017)05-0096-04

2017-05-09

俱长军(1968—),男,甘肃庆阳人,主要从事学校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课生活化政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