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改窗口期的三大投资机会

2017-03-13黄芳芳

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药品销售环节

黄芳芳

前,国内企业的并购趋势愈发显著。据清科集团旗下私募通统计,2016年1月?11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2904起,同比增长14.92%;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2256起,共涉及交易金额13392.16亿元,同比上升37.19%。

过去人们认为,并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IPO受阻。但从长远来看,并购符合企业的发展规律,医疗行业的发展更是如此。《经济》·中国市值战略研究院2016年度最佳投资机构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贾旭告诉《经济》记者,除了宏观经济波动可以对企业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若想弥补自身成长的乏力,需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扩大企业的发展规模,提升竞争力。此外,并购重组也为投资机构提供了良好的退出通道。

据私募通统计,2016年1月?11月,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199起,涉及交易金额2946亿元;外资并购32起,交易金额共计257.43亿元。贾旭认为,要从两个维度看海外并购,一是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发展轨迹具有相似性。我国大多数领域企业的发展模式为“贸工技”。企业有着相似的优势,也同样有着研发基础相对薄弱的特点。为了加强研发环节,国内的企业会并购海外拥有深厚先进技术的企业。二是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不断加剧,加速了企业在海外“买买买”的进程。

全球化视野下的技术驱动

贾旭表示,东方富海在医疗领域重点关注技术驱动(国际化视野中的跨境合作)、医药工业行业升级、基层医疗等三个方面。

首先,在全球化视野下,挖掘技术驱动会带来投资机会,包括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驱动等。之所以特别强调全球视野,是因为中国的临床医生具备领先的全球视野。同时,还要兼顾中国临床市场的特殊需求,因而也关注“中国特色”的产品。比如,一次性手术耗材的投资。这类手术在国外是用手术刀完成的门诊手术,需要30-40分钟;但同类手术在国内由于门诊量巨大,医生需要快速稳定地完成手术,该器械可以保证医生在10分钟之内完成手术。贾旭表示,未来将重点发现符合中国临床市场需求的产品,包括符合中国以及亚洲人体解剖结构和临床要求的产品和耗材,需要研发团队既要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领先,同时深谙中国市场的需求。

以全球视野挖掘临床市场价值的策略,需要带着跨境合作的思路开展。东方富海有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未来会考虑两个工具协同使用。通过股权投资,引入中国代理权,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实现技术的引进和中国市场的开拓。对于技术导向下的中小型企业而言,看到中国广阔的医疗市场吸引力十足,但却无能为力。面临的问题包括:如何在中国注册、投资建厂,以及寻找专业的运营团队等,这都是摆在跨境医疗投资者面前的一些难题。对于投资机构而言,需要找到专业的运营团队帮助进入中国的海外企业补齐这块短板,才能形成投资的闭环。“能够让海外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真正应用起来,这样的跨境投资才算落地。”贾旭指出,有些机构已经在实踐这一思路,并在进一步探索之中“毕竟好的团队永远是稀缺的。把海外项目引进中国,合适的经营团队并不好找。”

制药行业升级 分工细化

中国医药工业自2006年以来,基本完成了GMP改造,生产制造环节得到系统性的提升,这是上一个10年制药工业的主旋律。自2014年以来,监管机构连续出台相关政策,几乎覆盖了制药业研发、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中国制药工业每10年一个周期,2017年将迎来下一个10年的升级进化,一家药企将研发、生产、销售3个环节都搞定的可能性会大幅降低。既有的江湖地位和行业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在研发和销售环节,都蕴含着大量的投资机会。

此外,在药品工业的销售端亦有投资机会。贾旭告诉记者,投资机构不看重销售环节,因为传统的销售环节缺乏技术含量,在过去的市场格局中隐含着大片的灰色地带。近期备受关注的“央视曝光医生回扣门”事件也把药品销售环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客观地看,医生的收入构成的确存在问题,但目前的医生收入水平明显不合理也显而易见,“医生收入的结构性调整”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实现。贾旭认为,在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把医生推在医患矛盾的风口浪尖上,显得有些粗鲁。由于目前的法律框架并不缺位,个别现象个别处理即可。但如果是普遍现象,说明医疗体系在顶层设计上仍有改进之需。

事实上,药企营销是一个非常严谨且有技术含量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药品营销得好,可以为生产和研发提供有效的反馈。研发和生产部门通过销售端获知患者的应用情况和医生的临床应用反馈。但是过去药品销售链非常长,靠不同的接力棒来完成药品销售,“它甚至长到药企不清楚药品的实际效果的程度,没有用户的正反馈,使药品研发的驱动、优化少了一个必要的环节。”贾旭认为,在新一轮的药品工业投资里,研发和销售环节的提升,蕴含着大量的投资机会。

基层医疗的投资机会

普华永道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主管合伙人高博瑞称,中国医疗行业2016年的热点是提高社区医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是当今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目标。

贾旭认为,中国的医疗保险基金承担的全民医保政策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希望通过管理国内一线城市的中心医院的门诊量,降低药费占比,调低医疗费用增幅。预期这一轮由医保支付压力引发的系列动作,有可能使基层医疗工作真正展开。

当前国家的医疗政策主要是引导病人回到基层,同时将医疗器械、医生、药品等配送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去。基层医疗服务机构除了完成基础诊疗工作,也要与核心的三级医院协作,完成病人术后随访和慢病管理工作。例如,北京市某三级医院70%的心脏支架手术来自北京以外的病人,出院后都返回家乡,病人需要终生服药。术后的病人管理对临床医学、制药企业都有非常大的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此外,在基层医疗、分级诊疗的主题中,包括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医疗数据结构化的临床应用等,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投资方向。

微访谈

《经济》:您更青睐什么样的创业团队?

贾旭:最直观的标准是核心团队年龄要超过40岁。我不排除青年创业者从事医疗领域的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但这与投资TMT行业有所不同,TMT创业团队需要年轻化,才能理解用户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和趋势。但医疗行业恰恰相反,我特别注重团队的医疗背景。医学院的博士毕业后基本在30岁左右,在医院经过一番历练,才会对某些医疗产品产生一些想法,有这种积淀的人,以研发、生产或销售等环节为出发点,更容易接地气。同时,构成医疗产品或服务的要素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多学科交叉,同时还要求团队懂得管理好政府关系、监管政策、医药审批,跨省销售等。

《经济》:如何看待医疗领域投资的退出问题?

贾旭:医疗领域的投资应以并购退出为主。一家药企如果同时做研发、生产、销售这三件事,或者一个创业团队具备这三个环节也非易事。有销售渠道的企业可以把一个个产品支撑起来,在原有的销售渠道不断增加新的品种。我认为,医疗领域大部分企业应以并购为主。

《经济》:企业在并购时,如何避免买在高位?

贾旭:这其实是在考验投资人的眼光和对企业成长性的判断。投资机构能够赚钱,是因为它要真正参与到市场运营环节中,医疗领域的跨境投资一定要走这一步,否则轮不到你来赚钱。目前每个医疗细分领域都有很多机会,学科在不断地变化,医生的临床应用也有新的需求,产品和技术都在不断迭代。具有前瞻性的医疗企业就是在产品或技术迭代前将其收购,进而变成自己的优势。

(本刊见习记者李雪娇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药品销售环节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销售数字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