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贫困群众的人生温暖明朗起来

2017-03-13

民生周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洞村彝族贫困人口

武陵深山里的十八洞村,早已成为全国关注的热点,湖南乡村旅游热门线路。曾经的“穷光棍”施全友,如今已成功“脱贫、脱单”,成了媒体追逐的“明星”人物。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让全国7000万和十八洞村施全友一样,处在贫困线下的乡村百姓,人生前景豁然温暖明朗起来。

从那时起到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动员、组织、指挥全国人民,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并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实现全国7000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那时,农村贫困人口要:“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三年来,“精准扶贫”从十八洞村走向全国。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社会各界协力行动,想精准扶贫大事、谋精准扶贫策略、干精准扶贫项目、探索精准扶贫模式,不断深化认识、丰富实践。从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着眼,从发展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产业入手,建立可持续发展、紧密连接市场需求的发展运营机制,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有效。

三年中,一大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涌现。如福建对口帮扶宁夏的“闽宁模式”,成为东西协作典范;再如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发挥央企优势,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劳动竞赛”扶贫,增强了彝族同胞自信心,激发了彝族同胞的积极性,富裕了彝族百姓,广受彝胞欢迎;又如著名民企恒大集团帮扶贵州大方县,探索出著名的“恒大大方扶贫模式”,改变了一个县的贫困面貌……

一个个鲜活的扶贫案例汇聚成强大的力量,让贫困百姓走上脱贫之路,为贫困地区发展引入了新观念、新机制,夯实了基础,实现了由“输血”扶贫到“造血”扶贫的升华。

从2013年至2016年4年间,全国每年有超过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点。

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总书记说,在实践中,我们形成了不少有益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这些经验弥足珍贵,要长期坚持。

习总书记曾说,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习总书记最牵挂贫困群众。他说,言必信,行必果。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

到2020年,兑现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承诺,时间很紧,任务繁重。《民生周刊》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从来没有缺位。我们采访见证了无数开展“精准扶贫”的典型人和典型事,本期进行梳理,专题呈现,向奋战在“精准扶贫”各条战线、特别是一线的人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猜你喜欢

洞村彝族贫困人口
彝族海菜腔
十八洞村:苗寨风光惹人醉
十八洞村 精准扶贫首倡地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精准扶贫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花垣县十八洞村为例
十八洞村的大变化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