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港口与城市发展研究

2017-03-13张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互动发展港口城市

张琳

[提要] 通过研究宁波的港口、城市和腹地之间的形成和演变,以期总结港口和城市发展在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从空间关系到产业结构存在的阶段性互动特征,概括出港口城市发展过程中港城之间互动的一些规律性机制。通过把握港城间的发展脉络,从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港口城市;港城关系;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2月13日

“港以城兴,城为港用”是港口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宁波港作为国内、国际运输枢纽的优良港口区位,深刻地影响了宁波城市的发展,渔业和水上运输业的绝对垄断,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均得益于优越的港口区位。宁波人喜经商这一与生俱来的基因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等有利要素,则是宁波这座城市对于港口发展最大的支撑。

一、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港口促进城市形成及规模的扩大。城市区位的选择与自然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宁波老城区的形成即是利用了余姚江、奉化江以及甬江三江汇合的有利位置。与此同时,河口处由于上可以与全河流相通,下可以转向海外,使得河口處的城市其吸引范围和服务范围迅速扩大,城市的规模、地位及未来发展都获得巨大的推动力。

港区用地是港城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不仅在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例,而且在整个港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港口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形成以及规模进一步扩大。宁波的港城发展即印证了这一点。20世纪70年代,宁波港港区用地下移到镇海区,城市建设用地亦向甬江下游推移,城市规模也随之扩大。之后,北仑港区的建设使得宁波城市发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港口位置影响城市外部形态的扩展方向。港口的发展对港口城市外部形态的扩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来说,港口的发展经历了从内河港到河口港再向海岸港发展的过程,港口城市的城区用地外部形态也将从块状、带状向组团组群式形态发展,形成一城多镇模式。宁波三江口的历史变迁即验证了这一点,如图1所示。(图1)

1887年,宁波通过之前的发展逐步繁荣起来,三江口码头与上海码头的开航使得三江口逐渐形成了发展的雏形。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带给宁波三江口新的发展机遇。改革开放30年,三江口附近地区商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了,农业的恢复和工业的多种经营和沿海贸易的复活相互配合地往前推进。这一系列的跨越直接促进了三江口的繁荣。

(三)港口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港口的发展促进了区域产业层次的提高,有利于能源、原材料短缺难题的解决。浙江是资源小省,能源、矿产资源贫乏。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本区域对于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大,与此同时,人们日常生活对于这些资源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变得更为尖锐,是港口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港口的发展使得区外资源有效补给经济发展的需求,缓解了这一困境。

表1是历年宁波港吞吐量与GDP对照表。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与GDP总量之比的这一变化趋势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是必然的发展历程。比陆运便宜是港口运输的一个优点,也是港口城市的比较优势,港口运输可以显著地降低货物的流通成本。根据经济发展的规律,港口城市发展的初始阶段,与港口依赖程度高的产业发展迅速,例如大型货物制造业、初级产品加工业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积累了更多的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一些对港口依赖程度小的产业开始得到了发展,如第三产业。所以,每亿元GDP所需要的货物吞吐量开始下降。(表1)

通过对表1的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城市的发展,每亿元GDP的货物吞吐量呈下降趋势,而每吨吞吐量对应GDP呈现上升趋势。

(四)港口的发展催生城市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宁波港口的发展为宁波社会文化的形成种下了重商务实的基因,造就了包容、开放、创新、互动的城市氛围。实事求是,兼容并蓄——是宁波这座城市的标签,敢拼敢闯,愈挫愈勇——是宁波人的性格特点。港口城市易于形成浓郁的传统经商意识,以商为业、以商为荣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

港口的发展为宁波这座城市催生了外滩文化、妈祖文化等瑰丽的文化遗产。宁波港自正式开埠,宁波商帮意识到现代化的机遇,在外滩码头纷纷创办轮船公司,从事当时颇有风险而无人问津的对外经济活动,开启了宁波现代化机遇。外滩也成为了近代商业文化的展示区,宁波老百姓正是从外滩这一窗口看到了世界,接受了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开明、开放的西方文明。

二、城市对港口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是港口的直接腹地,为港口提供要素支持。港口的成长与腹地经济状况密切相关。腹地经济越发达,对外经济联系越频繁,对港口的运输需求也越大,由此推动港口规模扩大和结构演进。宁波港口的经济腹地主要为宁波市,含长江三角洲地区,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资金、人才资源充沛,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是宁波港转运货物的重要来源。

宁波港在工业化初期,利用城市腹地本身的天然资源优势,以国内廉价的劳动力开发农矿土产等初级产品出口,以取得外汇和财政收入。但是长期只发展某些原料性初级产品,则会造成港口经济的畸形、片面发展。此时,应发挥城市腹地的发展潜力,为港口的出口发展提供附加值高的工业制成品,制定出口导向战略,这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二)城市为港口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宁波坚持优先发展港口以及与港口配套的集疏运网络,围绕港城互动发展战略和目标,不断加强经济腹地的建设,扩大腹地范围,为港口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依靠。宁波这一港口城市的发展还受到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的影响。

“一五”计划到“四五”计划期间,国家将经济建设重点从沿海向内地转向至内地,实行均衡区域发展战略。这段时间沿海地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宁波港口的建设也是停滞不前,港口功能只是单纯的运输中转功能。之后,全国经济重心重新向东部沿海方向移动,分析2000年以后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以及GDP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出宁波迅猛发展的结论,这即印证了城市发展政策对于港口发展的动力机制。

(三)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港口功能的提升。上海、宁波两地是五口通商之后首批开放市场的城市。然而,开埠之后,上海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港,而宁波港则变为了上海港的支线港,直接对外贸易极少。上海、宁波港口的差异发展除了与港口本身的区位条件、集疏运条件、水深条件有密切关系外,还与城市自身的发展有关。

上海商业、金融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港口的发展,使得上海港的功能由“运输中心”向“运输中心+服务中心”转变。明代中期,在宁波以“南帮”著名的南方贸易向宁波输入木材、铁等,以“北帮”著名的北方贸易商向宁波输入豆类、豆饼等。宁波港口的功能即作为南方货物地区转运中心,联系南北方的货物运转。直至现在,宁波港持续扮演着“运输中心”的角色,这与上海港强烈的辐射作用有关,就如浙海关税务司日益格所称“宁波非常像上海的郊区”,但是,这与宁波城市自身的发展水平有着更为直接的因果关系。

三、优化港城互动发展的启示

(一)打造创意城市是发展的持续动力。当今经济属于创意经济,港口经济也不例外。港口与城市腹地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以致发挥到极致,其靠的就是人类自身的创意,准确把握港口城市的自身发展规律。在不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科学與艺术融入到港口城市的发展中,使其本身产业化,两者通过新的方式相互结合,开辟出新的产业。

在当代港口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强调临港产业体系的建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不得不承认,技术和人才对于激励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都是必要的。人力资本理论家已经证明,经济增长与接受高等教育者的密集度密切相关。而高科技社区和大学无疑是技术和人才的来源地。科特金在《新地理》一书中提出,事实上至少存在三种高科技社区:第一种是硅谷、科研三角区以及弗吉尼亚北部的纳第斯坦,它们拥有充满活力的城区、丰饶舒适的自然环境,令技术精英们无比向往;第二种是戴维·布鲁克所说的“拿铁镇”或科特金所说的“瓦尔哈拉”,是拥有丰富室外便利设施的乡村区域,如科罗拉多镇的博尔德等;第三种是较为古老的市中心,创意的生活方式以及便利设施的组合是使这些区域复兴的重要推动力。宁波要完成产业结构的转型,港口经济的飞跃,创立精品的高科技社区,打造创意城市,势在必行。

如何吸引人才以及跨国公司的到来?常规战略已经不能够提供答案。在原来的游戏规则中,城市和地区采用财政激励政策,甚至过分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和企业。而创意经济时代,城市的魅力在于其“人文气候”,“人文气候”的重要性甚至大于商业气候,这是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底线,要全方位地为创意提供支持,构建能够吸引创意人士的区域,这个区域必须具备足够的宽容度,兼容并蓄的城市精神能为创意的产生提供更多的可能。“无宁不成市”,说的即是宁波人纷纷离开本土,在上海、台湾甚至海外创办实业,发展经济,造成了人才、技术、经验的大量流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所以,只有打造创意城市,才能对人才、技术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产业。从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发展现状看,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在大力完善工业产业体系的同时,正致力于开发旅游业。有的用旅游外汇平衡了国际收支,发展了生产。有的靠旅游的增值作用,使本来贫穷落后地区改变了面貌。有的通过开发风景名胜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对外资的吸引力。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可以促进港口城市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对这一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自然景观开发、名剑艺术复兴、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是港口城市加速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外向型经济突飞猛进的可行途径。

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山水景色秀丽,名胜古迹多,自然以及人文资源都十分丰富,开发风景名胜潜力巨大。然而,宁波目前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与其他开放港口城市相比还存在差距,这与宁波创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要求和所处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已成为宁波创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促进经济再度腾飞的重要内容。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港口城市优势,努力扩大国际旅游资源,使风景名胜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利用。扩大国际旅游资源要求继续加大开放力度,面向国际市场,为增加国际客源创造条件;其次,要根据宁波山水资源特点,开发新的风景名胜。四明山是宁波境内一块尚未开发的宝地,这里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破坏很少,珍稀物种得以保存,风光天成。选择有旅游价值的地方加以开发,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旅游点;最后,还应接轨上海,发挥区域位置的优势,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层次,即起点要高、特色要明显、速度要快。另外,开发旅游资源时要有国际意识,突出宁波自身的新特色。

(三)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提升港口功能。世界海港城市大都重视利用国际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贸易中心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临海工业,并成为世界性的重化工业基地和区域经济的重心地带。根据这一发展经验,宁波同样应该发挥枢纽海港的区位与条件,紧密依托城市腹地,完善区域产业链、提升整体产业结构,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临港工业,培育未来的临港经济核心区。

宁波港在与上海港的竞争中一直处于落后地位,除了自然条件的差异外,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上海开埠后,运输业、物流业、交通基础设施等纷纷发展,这些服务部门的发展,有效地加强了港口与城市的联系,港口发展有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同时,港口的便捷运输条件又为城市的三大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港城的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了上海港功能的转变、提升。而宁波还只是单纯发挥着货物装卸、中转和仓储的功能。所以,促进港口功能的提升,对于宁波来说刻不容缓。为发展临港产业,应主动承接发达国家的重化工的转移,通过临港产业的发展,提升宁波港的功能定位,促进港城的互动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洪承礼.港口规划与布置[M].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3]阎勤,许勤彪,林崇建.宁波发展重点研究成果选辑[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6.

[4]王文洪.舟山群岛的文化地图[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3.

[5]孙冰,李颖.海洋经济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7.

[6]王辑宪.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5.

猜你喜欢

互动发展港口城市
船舶尾气排放对葛洲坝大气灰霾的影响初探
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