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小程序撬动内容大市场?

2017-03-13毕颜彬

出版人 2017年2期
关键词:张小龙程序微信

毕颜彬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1月9日都不过是平常的日期。但是对于身处科技与互联网行业的相关从业者而言,这一天却意义非凡,因为历史上曾经有两次试图改变世界的大事,都在那一天发生。

2007年的1月9日,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向我们展示了苹果第一代智能手机iPhone,并作出了世界会因此改变的预告宣言。之后的十年内,我们所有的生活常识都因为这一部被重新定义的手机不断被刷新着。

十年后,也许是因为当初受到的鼓舞,一名乔布斯的忠实粉丝,一名极力推崇乔布斯产品哲学的产品经理,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也选择在相同的一天发布了一个试图撼动世界的消息: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了!

微信小程序是什么

早在2016年初,张小龙就曾经将微信小程序的前身概念“应用号”揭露。之后经过不断地修改概念,完善体系,到最终将应用号正式命名为小程序时,前后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关于微信小程序的概念,引用张小龙的原话是:微信小程序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简单来说,以往我们需要下载才能使用的手机应用,现在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使用微信打开,既不需要下载,也不会占用手机存储空间,更加不需要删除。

虽然在此之前,无数的行业从业者一直都在猜测名为“应用号”的轻量级概念产品,将会如何与微信这种宇宙战舰级别的通讯产品进行结合,颠覆我们的生活。如今终于尘埃落定,未来App将会即扫即用的概念还是瞬间产生了巨大的回响。

在消息发布的当天,这个行业内的每个人都被这个惊天的概念所刷屏,除了猜测微信此举用意与试图向大家解释何为小程序外,更多的人是沉浸在一种未知的乐观当中。

如果按照张小龙所说的那样,我们在未来只要通过扫一扫就能获得应用,无需下载意味着也无需等待,并且所有程序并不占用手机存储空间,那的确是一个非常随心所欲的产品体验。这个特质再依托微信庞大的内部用户数量,将他们引流至不同的小程序上,可以大大减少宣传与获取用户的成本,这简直就是创业团队以及小团队的福音。

而张小龙选择在iPhone问世后十年的同一天上线小程序的做法,似乎也有点像向世人宣告,微信小程序也将如同iPhone一样改变世界。

人们沸腾了,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身处在十年前的iPhone发布会现场,亲身见证了世界被改变的那一瞬间。尽管那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觉得一部小小的手机可以将世界撼动成这般模样,但是今天的他们,确实相信自己即将走投无路的商业计划以及产品可以因为小程序的出现而改变现状,甚至因此可以出现更多的商业机会。他们不愿意再像十年前忽略乔布斯改变世界的讯息那样,错过这次伟大产品的诞生,以及它所带来的创业风口。

所以几乎是同一时间,很多团队就决定将自己的业务结合小程序进行转型了,尽管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這么做。比起朋友圈营销的后知后觉与公众号的谨慎摸索,这大概是我们所见过最快的转型了。

不过冷静地想一想,小程序真的那么优秀吗?

野心有余 创新不足

无法否认的是,小程序固然有它极为优势的一些特性:平台兼容性很棒。如果选择微信小程序平台去开发自己的APP,不用再像以往那样针对不同的手机系统开发多个版本的程序,只要一套代码,就可以让所有能够使用微信的手机上使用小程序,这大大降低了应用的开发成本。

而随手可得的特性,也更好地突破用户获取应用所遇到的障碍,创造更多的个性化产品使用场景。

但尽管如此,微信小程序无论是从对社会还是行业贡献度,都绝对不能称得上是伟大的颠覆性产品。

原因很简单。

首先是颠覆性不够。将近一年前谷歌就发布过与微信小程序产品形态极为相似的PWA(浙进式网页应用,类似网页上的APP)。如果硬要说这是国外产品,中国无法使用的话,那么国内也有百度直达号等同类产品。微信小程序无论是概念和模式都不是原创,所以自然难以称得上是颠覆。

与其它相同类型的产品相比,微信小程序之所以可以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其实跟事情本身无关。归根结底,是因为做这件事的人是微信。

坐拥八亿用户的微信几乎可以覆盖中国所有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这意味着他所有的举动都可以创造数不尽的商机,而经历过朋友圈以及公众账号所带来的营销格局转变及服务形式更改的行业从业者,对小程序的出现自然会充满想象力。

遗憾的是,这种想象力的产生是基于用户,而不是产品本身。

其次是产品定位不明确。这点从互联网上无休止围绕着“微信小程序的意义”所展开的讨论就可见一斑。

一部分人认为,小程序所宣扬的即扫即用特性与H5无异。尽管小程序无论是在体验和流畅度上都要优于H5,但却因此要受到功能和框架的限制,无法进行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让每个小程序看起来“都和公众号差不多”。

因为框架限制,产品人员在功能设计上的想象力又会被大幅度削弱,在策划产品的时候,并不是以我要用什么功能去解决我发现的问题,而是我要怎么使用微信所提供的模块去做接近的功能,导致那些全新的、原创的产品根本无法使用小程序开发出自己想要的产品。

这样一来,不单意味着创新性的应用无法进驻,小程序的种类也因为这些原因被牢牢限制住,只适用于为客户提供低频次、高体验的服务,例如:电影票购买、订餐等。

但无论是电影票购买还是订餐,或是其它生活种类的服务场景,都有行业巨头挡在前面做拦路虎。再加上小程序无法从内部进行模糊搜索的特性,导致引流场景被牢牢限制在全称搜索与二维码扫描,新的公司如果不更改模式,单纯用相同服务,试图从微信获取流量,快速切入市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所以短时间内,小程序对那些没有自己独特模式与核心资源的小团队是十分不友好的,人们也不用妄想可以借助腾讯的流量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用户。

而在各个行业均为领先者的服务型企业,其实大多数也都有自己的App,并且也有不错的用户数,小程序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产品,并不具备真正的核心价值。

至于互联网上其它的一部分主流论点所说的节省内存,让桌面不臃肿等等好处,其实也未必是大部分人的痛点,首先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为内存而困扰,并且随着硬件技术的更新,存储问题很快就会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小程序的确有可能做得比H5好,但是好得不够直接不夠彻底。更多的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它好在哪里,毕竟,它甚至都无法被分享至朋友圈。

小程序的出现很明显战略意义大于一切,也侧面地让微信试图做OS的野心暴露得更加彻底,一旦成功,腾讯公司的行业垄断地位又会保持至少十年。但如果单从产品而言,小程序离真正伟大的颠覆还差了一个iPhone的距离。

来自未来的启示

小程序本身的存在暂时还无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价值,相反,那些正在使用小程序的企业反而更像是在帮助微信完成布局。但不可否认,它的出现的确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些关于未来的启示。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被人类发明出来的工具,每经过一个周期,都会比之前更为轻巧易用。例如越发轻薄的手机与笔记本电脑。

我们获取内容的方式也在经历着这样的转变。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人选择使用视频网站去观看电影。而在此之前,我们唯一可以合法观看电影的地点只有电影院。不单是电影,我们获取音乐的方式也在过去的20年内经历了由唱片至音频下载,由音频下载演变为在线收听等阶段性转变。

尽管无论是电影还是音乐,电影院和音乐会现场仍然是欣赏这两类内容的最佳体验场所,能够获得的感官体验也与在线有天壤之别,但当人们对某一件事物的需求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相较于加强进一步的体验,更加倾向于可以快速地获取该事物与更多的使用场景,即使这意味着将会削弱一些体验。

简单来说,几首音乐、一部电影,比起现场的感官刺激,人们更喜欢在工作、行走、乘坐交通工具等等闲暇的生活场景中随心所欲地获取并搭配这些内容,而不受到场景与条件的约束。例如:有的人喜欢一边洗澡一边收听音乐,有的人喜欢一边吃东西一边观看视频,他们将这些内容进行相互搭配、演变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创造了全新的、更多的内容获取场景。

因此可见,我们在获取内容的方式上越来越倾向于摆脱场景的束缚,而内容本身也越来越脱离它的原始载体,我们并不会因为没有去电影或者音乐会的现场就错过重要的内容,相反,因为这些内容脱离了它原始的载体,变得更易被传播和收集,我们反而会因此获取到更多内容。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未来每个人在乘坐地铁或者其它交通工具时,每个人都可以透过交通工具窗玻璃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

又或者说,当我们想要获取某个内容时,无论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音乐,因为那些内容没有任何载体,所以你可以将它投放到任何你所见到的屏幕、墙面,甚至是空气当中,并且只有你可以看到它。

听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天马星空并且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这其实正是微信小程序试图要传播的价值观。尽管我们并没有把事情做得像预期中那么好,但每一个内容工作者都应该朝着如何让内容获取变得更简单这个方向前进,哪怕只有一小步。

一味专注在内容上,却忽略了别人获取它的难度。即使是量级最轻的新媒体,其本质与传统媒体基本无异,人们在随心所欲获取内容的时候仍然有更多可以优化的地方。

而微信小程序迷人的部分,并不是它为应用开发者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而是带来了一条来自未来的讯息:无论是产品还是内容,它的载体都需要为了用户更易获取不断变小变轻,直至消失不见。

所以,每个内容工作者也应该尝试着思考如何忘掉并脱离载体进行工作。

载体消失,意味着一本书、一本杂志、一首音乐一部电影可以以任何的形式出现,它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被最便捷的获取,之后它们会被自由地组合,不断地成为新的内容,直到内容无所不在。

猜你喜欢

张小龙程序微信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张小龙: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微信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