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会展业发展基本路径研究

2017-03-12刘晓玉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场馆

刘晓玉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0)

提升会展业发展基本路径研究

刘晓玉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河南郑州450000)

我国会展业正在从注重规模、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提高效益转变,整体上呈现增长趋于平缓的态势,其中展览业发展平稳,会议节庆、奖励旅游发展继续遇冷,会展场馆建设趋于大型化。同时,会展业存在政府干预太多、行业协会作用缺位错位、展会缺乏明确定位、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人才和先进管理等突出问题。针对目前的发展状况,应当采取科学规划、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塑造品牌展会、推进会展业集团化等措施,提升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

会展业;提升;基本路径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作出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会展业作为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逐渐对外放开。我国“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均把会展业列入生产性服务业重要门类。在经历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之后,会展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重要的新兴产业之一。目前,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会展业呈现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分析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状态,厘清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可以为会展业的进一步提升明确方向,也为实现当前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思考与探索的路径。

一、我国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

“会展业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朝阳产业之一,它能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发展,也是该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1]随着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与此同时,经济下行的压力较大。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后,会展业增速放缓,逐渐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从注重规模、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一)会展业发展外部影响因素

会展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对服务业的需求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会展业稳步发展。2014年,上海APEC峰会的成功召开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很多企业进入强劲发展态势,增加了对展览、会议的刚性需求。资本市场对现代服务行业的高度关注,则给会展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国家宏观经济减速对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而一些相关的政策、规定也有效地调控了会展业虚火的势头。尽管如此,在多重力量的作用下,近年来会展业仍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2012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约3 500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的3 016亿元增长16.1%;2013年会展业经济直接产值达到3 870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增长10.6%,约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8%,与2012年基本持平;2014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约4200亿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8.5%[2]118。

(二)会展业自身发展特点

从会展业自身发展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展览业发展较为平稳。一是展览业进入缓慢增长期。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正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率型增长转变,会展业在发挥以经贸促外交的初期功能后,正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蜕变,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发展规模有所回落。二是参展主体发生了变化。以前展览活动的参展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现在参加展览的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以前大部分企业往往多方参加世界知名的大型展览会,如今随着市场细分深入、竞争激烈,企业开始纷纷开拓新兴市场,远赴南美的秘鲁或南亚的巴基斯坦等国寻找商机,不太注重参加大型展览活动。三是展览业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会展重地欧洲经济复苏乏力,市场持续疲软;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型,许多外向型企业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拓,减少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使得一些原本主要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减少了会展预算,降低了会展频率,会展业务出现萎缩。其次,会展业中的会议节庆业发展遇冷。中研普华会议行业分析专家撰写的《2014—2018年中国会议产业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2014)》指出,在中国会议市场中,公司会议占54.1%,社团会议占9.3%,政府会议和事业单位会议占36.6%,与美国、英国的会议构成相比,政府会议占比重明显过大。事实上,即使是公司会议、社团会议,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成分。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出要精简各种会议,改进会风。2014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政令一出,会展业立吹新风,开幕典礼及其相关支出锐减。由于自身发育较晚,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公司,更缺乏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服务项目,在失去了政府主导后,会议节庆业没能及时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结构布局和变革服务方式,短时期内呈现下滑态势。最后,会展场馆建设趋于大型化。2013年,全国拥有可供展览面积5 000平方米以上会展场馆共计329个,近几年新建、在建的会展场馆趋向大型化。2014年投入使用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综合体可展出面积50万平方米,包括室内可展出面积40万平方米和10万平方米的室外展场,堪称全球之最。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于2015年启动主体场馆建设,展览面积约26万平方米,可提供8 652个展位[3]56。会展场馆建设趋于大型化带来的优势是便于引进国际、国内品牌展会,能够满足大型展览的面积需求,适应展览旺季多个展会同期举办;存在的劣势是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展览资源有限、展会数量有限,展馆利用率不高,很多地区已经出现展馆相对过剩、租用率下降甚至场馆空置现象,造成很大浪费。

二、我国会展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对会展业干预过多,缺乏长远规划

我国会展业起步较晚,加之脱胎于经济体制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在管理上存在宏观调控不足、行政化干预过多的现象。“在产业转型视角下,我国会展业在发展进程中的领导体制不顺畅、管理方式不科学、会展业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会展业的进步。”[4]在规划上,除了“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以及其他二三线城市能够充分结合本市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会展业发展规划之外,大多数城市指导会展行业发展的相关文件法规尚未建立健全,更缺乏统一规范的运作机制和行业管理制度,对会展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缺乏有效的宏观指导和微观协调。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各级政府在会展产业中所起的作用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比如,政府筹办的展会往往缺乏一般竞争性,过多依赖行政手段召集参展商,存在硬性摊派任务或者无条件免除展位费的情况。虽然依靠行政力量能成功举办一场展会,但是对会展产业的发展无长效作用。由于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对会展活动的具体运作干预过多,展馆经营公司难以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进行管理运作,造成多头管理。此外,办展审批手续繁杂,协调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会展经营企业的积极性。

(二)行业协会作用缺位错位,缺乏行业自律

从国际会展业一般情况看,与会展业相关的行业协会通常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但我国相关会展行业协会并未广泛建立起来,本该由行业协会履行的职责全部由政府承担。而那些代替行业协会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往往并不具备服务意识和引导职能,具体表现为:经常通过行政手段招商招展,把展位摊派给当地企业,或者以低于市场的价格提供展位;向当地媒体施压,进行无偿的宣传推广活动;只追求政绩效应,忽视经济效应,虚假扩大展会效果。这就与办展宗旨相脱离,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也制约了会展产业的发展。一些地区尽管已经有了会展行业协会,却在管理上仍然走行政化的道路,无法高效解决经营中产生的问题,也无法很好调控市场和提供行业内信息与相关服务。还有一些协会外包给他人管理。这样的错位,不仅无法促进会展行业长足发展,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

(三)展会缺乏明确定位,市场化程度较低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是国外会展业发展的一般政策,而在我国则是政府主办大多数的大型会议和展览。可见,我国会展业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市场化程度也低。一些政府部门对市场需求缺少充分的调研,举办会展时常常罔顾市场效应而盲目办展。有些地区不考虑时间布置,在短时期内多次重复举办相同类型的展会,参展商对此很难适应。这不仅导致严重的资金浪费,而且给当地会展业发展造成了很严重的伤害。近年来,北京地区同时举办的同类型的房展会17个,医疗器械展会14个。自2011年3月份起,广州市在一年内举办8个酒展,最扎堆的6月份有3个酒展同时开幕。为了争抢客源,会展主办方往往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对外宣传专业观众有几万人,实际上只有区区几千人。还有的主办方虚报展位面积、规模,吹嘘揽客。

(四)缺乏高素质的会展人才

天津曾经对外发布了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涉及九大产业2 600多个岗位。就具体岗位而言,拥有国际性会展项目规划及整体运营经验的会展项目策划师需求量最大。与市场需求形成反差的是,我国会展业培育人才模式雷同,一些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导致所培养的会展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存在结构性缺陷。由于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大量的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会展业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均处于低水平状态,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缓慢,且时常发生恶性竞争。

三、提升会展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科学规划,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要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展览市场供需状况,根据区域整体会展经济和市场需求的客观情况制定建设规划,必要时应组织听证会,听取社会意见和建议,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会展场馆的规模,防止造成资源、资金浪费。应该从大局出发,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合理安排布局,建设功能互补、规模差等的会展场馆,而不是一味求大求全。此外,建设会展场馆,要考虑地区的会展场馆建设情况,加强与临近地区会展产业的交流互通,从发展区域会展经济和整合资源的角度建设会展场馆。

(二)塑造品牌展会,保护会展知识产权

会展业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需要知名的会展品牌的支撑。从世界各地办展的成功经验看,打造特色知名会展品牌需要以下几个条件:其一,有行业龙头和权威协会的大力支持,这关乎会展业内各企业对该品牌展会的认可;其二,全方位地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会展活动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往来文件处理能力,甚至信函格式化能力,均需要全面提升;其三,各地政府应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进行科学定位,在培植并不断提升品牌展会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展会项目。成都从1988年第一次承办全国糖酒会开始,每年春季都定期举办全国糖酒会,并在举办会展活动中积累经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与国际性会展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其他会展企业如英国励展、德国科隆、法兰克福等引入本地。目前,成都已成为中西部第一、全国前列的中国会展名城。贵阳则主打生态牌,从2009年第一届国家级“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到商务部批准的全国唯一酒类专业展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再到全球首个以大数据为主题的专业展会“贵阳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大数据时代贵阳高峰论坛”,无不利用自己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形成有影响力、有特色的展会品牌。在创立会展名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对会展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维护会展企业的利益。

(三)推进会展业集团化

当前,我国会展产业需要全力提升整个行业在人才、管理和资产等方面的质量,促进行业内融合,最终实现会展业内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形成集团化产业,以提升我国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会展行业走向集团化可以分为三步来实现:首先,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如纵向联合、横向联合以及跨行业联合,尽快对会展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强网络硬件设施建设,扩大营销网络,注重广告宣传,培养专业人才,组成会展企业集团并发挥带头作用,达到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最终实现产业化、制度化和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其次,引入品牌竞争机制,集团统一管理企业文化,规划品牌经营,逐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含金量,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入外来资本,加强与国内外会展企业间的合作,打造属于自己的会展品牌;最后,扩大海外市场,会展企业的集团化如果想要达到较高水平,向海外扩张是一项重要策略,能让企业在与国际其他企业的竞争中保持主动。通常海外扩张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合作办展、设立办事机构、投资建设展馆和移植品牌展会。这四种形式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会展业集团化,进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1]刘诗宇,张雪娇.贵阳会展业初探[J].贵阳学院学报,2009(9):78-80.

[2]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15)[C].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15.

[3]过聚荣.会展经济蓝皮书: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方璐萍.基于产业转型视角下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6(22):133-134.

On the Basic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LIU Xiaoyu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Henan Provincial Party School,Zhengzhou 450000,China)

China’s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now entered the fine stage of development,from the focus on the scale, quantity expansion to the focus on quality and benefit transformation,with the overall growth slowly paced down.A-mong them,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s stable,but the festival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continue to freeze.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oo much government intervention,the absence of trade associations,the lack of clear positioning,the lack of high-quality exhibition talents and advanced management.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we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such as further scientific planning,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dware facilities,shaping the brand exhibition,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overall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promotion;exhibition industry;basic path

F713.83

A

1009-7740(2017)01-0100-04

2017-01-10

刘晓玉(1983-),女,河南南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文化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场馆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场馆风采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