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存教育:国外理论与实践思考

2017-03-12柏铁山

关键词:技能学校孩子

柏铁山,邱 程

(1.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常州213164)

生存教育:国外理论与实践思考

柏铁山1,邱 程2

(1.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工处,江苏常州213164;2.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江苏常州213164)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生存教育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人们对生存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教育理念相对滞后,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也难以满足生存教育的需要。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在生存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生存教育提供借鉴。

生存教育;课程设置;教育实践

生存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理论传授、实践模拟训练,使受教育者提高生存意识、明确生存价值、丰富生存知识、提升生存技能的过程。它是以提高生存质量为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能够迅速适应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1]2,“生存教育”由此被提出。埃德加·富尔的报告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世纪下半叶,该报告成为教育界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文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教育部门纷纷采纳报告的主张,成为推行生存教育的先行者。他们的生存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一、生存教育在美国:理念先行,个性突出

美国的生存教育起步较早,教育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美国从小学开始,学校就开设生存教育相关课程,家庭、社会、学校都十分重视生存教育。

(一)对生存教育的意义认识深刻

美国的生存教育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与提高为主要任务,不仅帮助学生提高某一方面的生存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生存意识、生存价值观、生存知识、生存技能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具有全人教育的功效。美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实施生存教育。比如,在许多美国人的观念中,生存教育训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需品”;父母十分重视子女在大自然中的体验活动,认为大自然是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的最佳场所,也是孩子学习生存技能的重要场所。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偏向户外实践

体育课程是美国开展生存教育的重要依托,体育课程标准为学生户外生存教育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多种户外技能。美国德克萨斯州体育课程要求,学生应该通过参加冒险训练或户外运动提升生存能力,体育课程的设置既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又要使学生顺利应对社会生活的挑战。体育课程中的生存教育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采取健身训练与生存技能训练并重的方式,不仅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运动技能训练,而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他们进入社会提供生存技能储备;二是重视在自然中训练生存技能,绝大部分生存教育场所、设施位于远离城市且未被开发的自然环境中;三是美国的生存教育强调个性,在开展生存技能训练时,却又始终以小组为活动单元,重视个体之间的协同互助。

(三)突出“独立性”“体验”“金钱”“性”

美国的教育特别注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注重引导孩子们摆脱对他人的依赖。独立人格养成的先决条件是要学会独立思考,家长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是提供多种选择,让孩子自己思考并做出判断。假如孩子判断错误,家长会向孩子提供判断的方法,希望孩子下次能够做出正确选择。在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家长还鼓励孩子亲身体验,而不是把成人的体验结果告诉孩子。因为亲身体验的感受,更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在金钱教育方面,美国家长会让孩子通过做家务、为他人提供有偿服务等方式换取报酬,而不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金钱需求,以这种教育方式告诉孩子金钱是劳动的报酬,从而使孩子更加珍惜金钱。美国的生存教育也并不避讳“性”教育,希望孩子们能够正确认识“性”,正确对待“性”。

二、生存教育在日本:格外重视,多维互动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人口众多、面积狭小的岛国。由于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因此日本一直重视生存教育,致力于提升国民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一)以培养生存能力为基本走向

日本的每一次重大教育改革都与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变革息息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人们却失去了社会生活的“从容”和“宽裕”,并由此引发了诸多教育问题。一是学生社会经验不足,伦理观混乱;二是独立性下降;三是健康恶化,体质下降;四是家庭教育不足,社区教育能力下降;五是全球竞争加剧,日本国民竞争力下降。因此,1996年7月,日本第15届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咨询报告以“关于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让孩子拥有‘生存能力’和‘轻松宽裕’”为主题,确立了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轻松宽裕”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能力”[2]。报告还对处于信息化时代的日本未来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的改革目标做了详细规划。

(二)重视学校、社区、家庭三方互动

一是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重视发挥家庭、社区在生存教育方面的作用。学校负责系统化的生存教育,父母着重培养孩子的家庭生活技能,学生在社区交往、同伴游戏中学习社会生存技能,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由三方分工承担,互动互补,各有侧重。二是强调孩子的生活体验和自然体验。亲身体验是生存能力教育的最好方式,孩子在生活和自然体验过程中,通过感受与思考,学习相关知识,增加经验积累,最终学到处理生活问题的技能。三是把生存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学校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从单纯灌输生存知识向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养成生存技能转变,并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健康生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介入较早且方式多样

日本从小学阶段起,每年都有计划地安排“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森林学校”等实践课程,让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接受生存实践训练,强健学生的体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品格。个别学校甚至组织学生吃“忆苦饭”。有的学生“忆苦饭”刚一入口就嚎啕大哭,但是为了锻炼他们的坚强品格,校方坚决不妥协,要求学生坚持吃下去。他们认为生存能力是青少年必备技能,应该进行系统训练。为此,学校建立了专门的训练基地,积极开展体验大自然、体验生活等多样化的技能训练活动,尤其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快乐式体验的教育方式,将“教授”与“指导”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自信心。此外,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日本的生存教育还特别注重灾害应急能力训练。

三、其他发达国家生存教育:形式多样,各有特色

澳大利亚认为挑战、冒险有利于个体成长,所以其生存教育主要培养个体获得成就感、增大知识储备量和接受新挑战的能力。要求5—6年级的学生学会安全活动的方法,并为自己和同伴制订安全可行的户外活动计划;要求7—8年级的学生在海滩、灌木丛、高山等复杂环境中,能够采用适当的措施预防危险、降低危害,并在此过程中养成个人责任感,重视集体力量的发挥;要求9—10年级的学生参加极具挑战的体育项目,如攀登、冲浪、划船等;要求10年级以上学生,提升户外活动的技能,如野外宿营、海湾航行等。

新西兰的生存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个人技能和社会技能,提升学生户外运动的活力,鼓励学生关注和保护环境。生存教育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合作、信任、解决问题、设置目标等方式,提高交流能力,培养领导力,增进彼此间的信任。此外,生存教育还训练学生一些户外技能,如骑自行车、野外定向、宿营、航行、攀岩等。

新加坡的生存教育特别重视培养中小学生三个方面的生存意识:一是个人不仅要重视个人权利与期望,而且要承担起国家的义务和责任;二是认识国家的现状,虽然国家高速发展,但是新加坡的发展也受到很多局限,也有脆弱的一面;三是学会生存的本领,坚信不论存在多少困难,总会有能力和方法去克服。新加坡政府还特别指出,虽然个人主义可以促进创造力,但是服从集体的精神可以维持秩序和稳定。

法国的生存教育以学生的个性为中心,贯彻的是自由思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放开生存活动选择权限,由学生自己设定活动内容,指导者只是起到监督和帮助作用。法国的生存教育不仅周期较长,而且由于法国人热爱田园生活,他们的生存教育还特别重视自然和健康的关系。

四、中国生存教育的改进建议

受到教育体制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生存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受到重视并付诸实施,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生存教育进入迅速发展期,但是,直至现在,生存教育的内容、体系仍不够完善。正因如此,中国的生存教育亟需采取措施,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一)重视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

在中国绝大多数学校里,生存教育还没有成为一门必修课,只有对此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自主选择这门选修课程。例如,高校生存教育选修课“教学进度按照16周内容设置,共计32个课时量,其中16课时是校内理论授课,其余16课时则是户外实践演练”[5],课时有限,教育方式也较为单一,影响了师资力量的匹配(许多学校生存教育课程基本由体育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此外,中国的生存教育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一个导向——重知识和经验传授,轻实践演练。很多教育项目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但是针对这些环节的考核与评价远没有理论考核与评价那么严格,制约了生存教育的效果。

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生存教育经验,根据学校层次的不同开设目标不同、内容梯次衔接的生存教育必修课。比如:小学及幼儿园阶段主要开展生活体验和初步社会认知教育;中学阶段主要开展生存认知和生存意识教育,辅以适度户外训练;大学阶段重点开展生存技能训练。在师资配备方面,学校可以将体育教师作为主要力量,还可以吸纳心理健康、人文社科等专业教师,壮大生存教育师资队伍。

(二)确立知行合一的教育观念

中国对生存教育的概念与内容认知存在偏差,很多学者将生存教育仅理解为生存技能教育。郭万牛认为,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应、利用、斗争、创造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称为‘生存教育’”[3]。朱亚敏指出,“生存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自然灾害、人身安全、身心安全等危机的预防与应对”[4]。

因此,当前首要的任务是转变生存教育观念,全面认识生存教育的内容和功能。要认识到,生存教育既包括认知层面的生存知识教育和生存意识教育,也包括行为层面的生存技能教育,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如果只进行认知层面的教育,学生就可能只会夸夸其谈,缺乏实战技巧;如果只进行行为层面的教育,则学生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对学生开展具体生存教育的活动中,教育者既要重视认知(知识和意识)层面的教育,又要重视行为(技能)层面的教育,使生存教育真正成为知行合一的教育。

(三)改善生存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考和高考主要是以应试分数论成败,致使学校、社会、家长都忽视对孩子的生存教育。加之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成了全家呵护的宝贝,甚至出现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六个成人围绕一个孩子转的现象。家长为孩子操办了衣食住行、工作婚姻等一切事务。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总会冲在前面代为解决,孩子几乎不需要任何付出就可以得到超乎想象的享受。这导致家长觉得生存教育没必要,而孩子也觉得不需要接受生存教育。

因此,中国要采取各种措施更新教育理念,改善生存教育环境。比如,可以通过媒体对生存教育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让整个社会重视生存教育,使人们意识到:缺乏生存教育将不利于代际传递,会出现很多心理和生存问题;个体接受生存教育不可或缺,他人的帮助和扶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人的问题。

五、结语

近年来,学生在学习、恋爱、心理、就业等方面问题频发,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普通民众普遍质疑,现代的学生到底怎么了,他们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何如此脆弱!这反映了社会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生存质量问题,开始关注学生的生存教育。但是,比起发达国家,中国的生存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很薄弱。西方发达国家开展生存教育的经验,能够为中国深化生存教育提供理论引导和实践启发。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尹艳秋.培养生存能力:21世纪日本教育的基本走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0(1):26-29.

[3]郭万牛,杨蓉.中国大学生生存教育培养策略[J].社科纵横,2009(12):145-147.

[4]朱亚敏,王钧铭.克服结构性缺失探索开展生存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43-44.

[5]何英,刘东波.国内外高校生存教育现状比较分析[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4):81-91.

Survival Education:Reflections on Foreign Theory and Practice

BAI Tieshan1,QIU Cheng2
(1.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Cha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Changzhou 213164,China; 2.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a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Changzhou 213164,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social competition,w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urvival education. However,China's survival education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initiation and exploration.There is a deviation from the understanding of survival education.The educational concept is lagged behind.Besides,the curriculu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a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needs of survival education.Developed countries,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Japan,Britain,France,Germany,Australia,Singapore,have accumulated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the survival of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hina’s survival education.

survival education;curriculum setting;educational practice

G648

A

1009-7740(2017)01-0059-04

2017-02-10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媒体环境下高职生生存教育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c/2015/050)

柏铁山(1977-),男,江苏阜宁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技能学校孩子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画唇技能轻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