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培养

2017-03-12张庆华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范生教育资源

张庆华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教师培养

张庆华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社会呈现出分享、“产消合一”和“Flow”等特征。在“互联网+”背景下,师范院校的小学教师培养存在网络平台与教育资源匮乏、忽视“互联网”信息载体功能、轻视互联网的辅助教学功能等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共享性,发挥“互联网+”的“产消合一”的核心作用,依据“互联网+”的“Flow”特性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人才培养的短板,培养合格的小学教育师资。

“互联网+”;小学教师培养;问题;策略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1]。报告表明,“中央已经很清楚地意识到互联网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把“‘互联网+’作为一个很综合的概念”,当成“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核心引擎”,从而“全面推动社会创新”[2]。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需要师范院校清醒地认识到小学教师培养面临的困境,分析其成因,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提高小学教师培养质量。

一、“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学习、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传统模式。比如,被广泛使用的免费应用Waze地图拥有一个由7万多名会员组成的社区,这些会员帮助Waze编辑地图,并添加细节信息,供系统自组织生产更新地图。这一运行方式使Waze不再需要专门人才绘制地图,其数据却能及时得到更新,因此Waze地图能以较低的成本保持高效运行。再如,Airbnb服务网站将志愿者提供的床、沙发、房间等空闲资源共享给需要者,使得供需双方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据此,只要以互联网为平台提供相关的课程资源,人们就不必亲临哈佛、斯坦福等知名学府求学,就可以学习到他们的核心课程[3]。这些实例让我们看到,“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社会具有崭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享经济

以往的生活经历和消费知识告诉我们,使用一个商品或享受一项服务,其前提条件是先买断并占有它。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消费现象,如“拼车”、分享感受、提供参考、免费回复答案、协同解决问题等,这些新的消费现象就属于分享经济。分享经济有两个基本理念:一是使用权、拥有权和占有权可以分离;二是如果不充分利用物品的价值就是浪费。

(二)“产消合一”

“产消合一”这一概念出自托夫勒的《财富的革命》,用来描述未来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在“产消合一”领域内,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边界正在消失,逐渐融为一体。比如,在维基百科模式、Waze地图的生产与消费、消费者大规模定制产品等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或产品的经营活动中,消费者就是参与生产的人。边生产边消费、共同生产共同消费,是“互联网+”社会商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Flow”

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Flow”这一概念。“Flow”中文翻译为“跟随”,用来指称一种跟着感觉走的意境,或者描绘随心、沉浸、陶醉的感觉。“Flow”将移动网络、交易网络和社交网络这三张网打通,充分体现客户体验、消费者体验带给人们的价值,使得个性、合作、定制、资源利用最大化成为必然。这要求商家必须关切消费者真正的感受,因为商品本身的价值和价格已经剥离,成为纯个性化的物品,所有商品消费的过程与结局都是开放的,消费者可以随时参与,获得体验与感受,商家必须重视客户的自我释放和感情诉求,才能提供合乎受众需求的产品。

可见,“互联网+”以互联网为创新核心,并将之作为资源整合的催化剂,供人们共享知识、情感和创意,分享实物资产,以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再分配和再利用。面对“互联网+”,人们身兼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大角色,努力追求个体情感需求和个性需要的满足,喜欢简单化、极致化的商品。

二、“互联网+”视域下小学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平台与教育资源匮乏

我国教育资源稀缺,教育投入长期不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各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平均为7%左右,经济欠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占比平均为4.1%。直到2015年,虽然我国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超过4%[1],但是仍略低于2012年欠发达国家的平均线。同时,我国教育投入还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有关数据表明,2009年上海地方普通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7万元/人,而最低的河南省只有0.23万元/人,上海地方普通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河南省的7.64倍[4]。经济欠发达、不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少,互联网的硬件、软件建设均受到制约。小学教师培养同样也面临投入不足带来的问题,有关部门缺乏用于教育专用网络建设的专项经费,学校难以及时增加设施、添置设备以满足互联网不断升级换代的需要,更没有足够的资金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教育资源开发。这导致要么缺乏良好的网络平台,难以充分发挥互联网这一现代媒体对小学教师培养的积极作用;要么有了网络平台,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信息资源、训练载体,难以为强化小学教师培养服务。

(二)忽视“互联网”信息载体功能

一般来说,师范院校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是小学教育专业,在该专业中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师)需要熟悉小学学科教学与学校管理情况,才能紧贴小学教育工作实际引导师范生开展专业学习和训练。但是,受时间、经费等种种因素的制约,高校教师很难有机会走进小学进行全面观察、开展深入调研,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比如,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与小学教育实情相去较远的问题,教材理论体系的更新步伐远远滞后于小学教育变革步伐的问题。其实,互联网载有大量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学科教学、校本培训等信息,可以反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学科教学的最新态势,高校教师如能善加利用互联网,完全可以在不进入小学现场的情况下就能把握小学教育教学现状。遗憾的是,少数高校教师不善于利用互联网搜寻有关信息用以更新课程内容,也不重视借助互联网信息对小学教育教学进行调研,致使他们无法切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行小学教师培养。

(三)轻视互联网的辅助教学功能

在利用互联网辅助教学方面,师范院校的小学教师培养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一,课堂教学仍然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学,知识仅限于师生之间传递的传统模式,即便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也只是为课堂增加了几张幻灯片而已。在互联网技术发达、互联网信息暴涨的当代,教师们还没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互联网,未能建构基于“互联网”的新教学模式。其二,不重视利用互联网分解教学任务。一般来说,小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由学科专业课、教育专业科和实践训练课三大板块构成,涉及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内容多、要求高。有的教师只盯着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堂教学课时,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平台辅助教学,很容易形成偏重理论教学的倾向,忽视引导学生对理论加以科学吸收、消化并实现理论具体化。其实,高校教师完全可以让互联网“分担”理论教学任务,比如将理论知识开发成网络学习资源,借助校内网站平台、资源共享课、“慕课”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用以加强实践指导和技能训练。其三,不善于利用互联网加强师生对话交流,巩固教学成果。比如,师范院校一般采用分散实习的方式,实习生分布在不同地区,高校教师难以对他们的试讲、演课、授课进行指导、评价,而借助互联网直播功能,就可以实现“面对面”的即时交流,提供符合学生个性需要的、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与措施,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育实习取得实效。

三、“互联网+”背景下强化小学教师培养的策略

(一)着眼共享性,开发与利用资源

在“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是主流,利用便捷的网络共享教育资源,可以解决现实条件下的教育资源稀缺和教育投入不平衡难题。如果能将某一学校所掌控的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师资、教学影像等教学资源,以网络共享课的形式呈现在网络平台,其他学校就可以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共享。师范院校可以分工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成果资源共享,也可以购买其他院校开发的网络课程与教学资源。这样,既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又能有效降低成本。优秀教师既可以教授本校课程,又可以为其他院校授课,实现人才资源共享。总之,许多教育资源完全可以上传到互联网上,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师范生的专业学习以及资源共享提供便利。

(二)突出“产消合一”,转换学习模式

“互联网+”的“产消合一”特性呼唤师生双方角色实现交互融合,尤其要求教师把传统的传授知识的卖方市场变成学生个性化选择学习的买方市场。因此,教师要转换视角,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引领学生运用新的学习模式开展专业学习;要倡导开放的学习模式,变传统的局限于教室、校园的学习模式为打破教室封闭、学校围墙的自由灵活的学习模式。比如:利用“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吸引学生学习,学生只要有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电脑、手机或其他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不再受固定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的制约[5],学生可以在某一集中的时段学习,也可以分散时间灵活学习;教育部门可以开放注册入学许可,允许学生自由择校,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生无论参加实体课学习还是参加网课学习,都能获得学业成绩。总之,无论通过何种途径、以何种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要获得学校规定的课程学分,养成必备的专业能力、技能,就能取得毕业证书。

(三)借鉴Flow特性,创新教学方式

“互联网+的时代”的Flow特性重视客户体验,重视个性化,倡导过程开放和双方交互,特别重视将客户的主动释放和情感诉求放在首位。这要求高校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分享教学,促进教学效能的提升。高校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师范生通过互联网获取资源,以帮助他们获得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切体验和情境化认知。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云计算工具,凭借对大数据的掌握,找出师范生的喜好和优缺点,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快乐教育,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数据分析,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教学的优缺点,探索并实施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教师还要教会师范生对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和分析,使他们学会多方借鉴以提高自己试讲试教的水平。当师生双方均能借助完善的网络教育平台增强情感体验、加强沟通交流,通过虚拟体验手段实现教育娱乐化、学习移动化、内容定制化时,师范生就会爱上网络教育培训平台。

当然,“互联网+”在为学生学习带来无比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网络道德建设的迟滞、有害信息传播控制不到位、分散学生对有益信息的注意力等弊病。当教育资源传输至网络平台后,学生往往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信息呈现方式的生动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上,难以领略在现实教育中师生面对面交流具有的人格陶冶、情感熏染、道德教诲和精神引导的魅力。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客观而科学地认识、评价网络平台的作用,紧紧围绕小学教师培养这一核心目标思考如何兴利除弊以弥补网络课程的短板。比如,要认真研究德育在网络平台实现的手段、方式,重视将德育目标有效地融入网络资源,为网络道德建设提供支持与帮助,同时要考虑如何化虚为实,不仅在网上虚拟空间传播正能量,而且要联通现实,聚集家庭、社会的力量,对师范生施加正面影响,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师德观。

作为全新时代的一个崭新角色,“互联网+”是未来产业发展、文明进步的发动机,如同蒸汽机、计算机一样,必将渗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小学教师培养需要借助它的力量,将师范生“为教而学”转变成“因需而学”,学以致用。师范生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以满足自己专业学习需求,成为新型学习资源平台的受益者。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EB/OL].[2016-11-20].http: //www.wxyjs.org.cn/zyldrhd_547/201503/t20150317_ 169093.htm.

[2]赵竹青.学者热议:李克强提的“互联网+”是个啥概念?[EB/OL].[2016-11-06].http://www.china.com.cn/news/ 2015lianghui/2015-03/06/content_34978805.htm.

[3]段永朝.重新构想:互联网到底改变了什么?[EB/OL]. [2016-12-08].http://news.163.com/15/0118/05/AG7I IQDP00014AED.html.

[4]赵宏斌.苦乐不均的4%:对教育政策刚性的思考[EB/OL]. [2016-12-14].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227/ 11756233_0.shtml.

[5]黄静.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J].理论与当代,2009(5):29-32.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 Plus”

ZHANG Qinghua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Lianyungang 222006,China)

The economic society in the“Internet Plus”era is featured in sharing,“Prosuming”and“Flow”.Under the“Internet Plus”background,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such as the lack of network platform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ignoring the carrier function of“Internet”information,despising the assistant teaching function of Internet.Some ways can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rimary school teachers,such as making full use of the shareability of“Internet Plus”,giving play to the core role of the“Internet Plus”and“Prosuming”,and innovating teaching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Internet Plus”and“Flow”.

“Internet Plus”;primary school teachers’cultivation;problem;strategy

H193

A

1009-7740(2017)01-0055-04

2017-01-10

张庆华(1974-),女,江苏盐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师范生教育资源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