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专业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思考
——以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2017-03-12杨必武

关键词:连云港导师制师范大学

杨必武

(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学前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教师教育专业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思考
——以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杨必武

(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学前教育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6)

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旨在通过个性化、前瞻性的指导与训练,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特色发展。对正处于积累办学经验、打造教学品牌关键时期的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来说,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一条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可行路径。这项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帮助学生实现成长目标、职业理想为努力方向,以重要项目或主要任务为抓手,以师生互动和质疑探究为提升手段,以落实效果和取得标志性成果为评价标准,不断推进工作上层次、出效益。

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思考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乏“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迈气概,但他们涉世不深,容易剑走偏锋、眼高手低、顾此失彼。因此,如何让他们明晰个人发展方向,找准职业能力定位,锤炼适应、驾驭社会生活的能力,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对于初创时期的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来说,推进全程导师制是解决上述难题的可行性选择。

一、导师的角色功能与使命担当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本科生导师制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在我国,北大、清华等一批重点高校率先试行,取得了不少成功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但物换星移,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后,生师比急剧提高,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纠缠不清,本科生导师制面临导师指导任务过重、个别指导流于形式等多种挑战。自2011年秋季开始本科招生的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正处于积累本科办学经验、打造教学品牌的关键时期,其教师教育专业汇聚优质教育资源,让部分确实具有发展潜力的本科生与优秀教师结成发展共同体,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不失为一条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可行路径。

所谓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就是安排优秀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对他们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心理健康、学业成长、职业规划、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具体化的、有针对性和适切性的指导与训练,为他们寻求最适合的工作岗位提供智力和行动支撑。具体来说,导师的角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指引方向。导师帮助学生明晰个人发展方向,认清个人前途所在,并在路径选择和方法运用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支持。(2)咨询建议。当学生面临重大问题或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导师能及时为学生释疑解惑,或提出中肯、可行的建议,还可以提供多套问题解决方案供学生选择。(3)督促检查。导师对照预定的目标任务或新增的重要事项,持续对学生进行检查、调控、督促,使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4)跟踪服务。当学生承担难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任务或在学习中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时,导师应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帮助。(5)创设条件。导师整合、运用自己掌握的资源,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发展空间。(6)助推绩效。导师敦促学生步步为营,做一事成一事,通过长期的“跟踪追击”,为学生成长为“顶天立地”(思想认识先进,实践能力突出)、“根深叶茂”(文化底蕴丰实,发展前景看好)的大树奠定良好基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要求导师发挥认识引领作用和实践示范作用。

二、预期目标与总体思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立目标、理清思路,是成功实施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前提。借鉴同类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教师教育专业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预期目标或预期效果是:学生的思想认识高度、专业技能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和精神道德风貌等显著优于同类群体;知行合一,学有所长,业绩突出,特色鲜明。为达成这一预期目标或预期效果,可以遵循以下工作思路,即着眼于学生的全面进步,以帮助学生实现成长目标或职业理想为努力方向,以重要项目或主要任务为抓手,以师生互动和质疑探究为提升手段,以落实效果和获得标志性成果为评价标准,不断推进工作上层次,力求创品牌、出效益。“全面进步”涵盖学生思想认识、生活经验、心理健康、学业成长、职业规划、素质提升等方面。经过导师四年的悉心调教,学生最终养成全面、过硬的专业素质。“以重要项目或主要任务为工作抓手”,意味着导师以重要项目或挑战性较强的工作激发学生的斗志,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持续不断地爬坡过坎的磨练中增长智慧与才干。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只有经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考验和磨砺,才能够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生意境。然而现在的大学生,“饿其体肤”的概率极低,导师有意识让其经历或承受心灵的煎熬,将为他们人生增添一笔宝贵的财富。“师生互动和质疑探究”是创造显示度、标志性成果的必要条件,让学生在高层次、高强度、高密度的智力角逐和比拼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标志性成果”是指学生在“成人”“成才”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业绩,这是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力推本科教育品牌的初衷。“落实效果和获得标志性成果”在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中的地位和意义举足轻重。工作思路清晰之后,接下来应该是开展扎实的落实行动,且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持之以恒的劲头,做到长计划、短安排,一步一个脚印,这是实现预期目标的应有之举。

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有赖于一流的师资,要达成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预期目标,导师遴选是关键。高校教师通常以学术引力、人格魅力和工作实绩引领、带动学生的成长。由此,阅历、经验、责任、水平,就成为遴选指导教师的四大要件。从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具体情况出发,可以具体化为六条标准:(1)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2)年富力强,有指导学生发展的能力、精力;(3)具备学术引力,专业有建树;(4)专业教学水平较高,指导学生有方,为师生所公认;(5)具有人格魅力,勤勉务实,责任感强,不追名逐利;(6)甘为人梯,有爱心。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学术引力和人格魅力。应该看到,高校教师作为文化人,大多恪守“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人生信条。而一般的情况是,越有学问、有水平的人,可能越不谙人情世故,不善于逢场作戏;而那些八面玲珑者,看似人缘极佳,往往做不了真学问,因此,各人的优势与不足是一种客观存在,大可不必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学校、院系领导在遴选学生导师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发挥教师的优势以扬长避短,切不可求全责备。

三、学生发展目标设计与行为跟进策略

“当前大学教育普遍缺乏对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的关注,难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有效发展每个学生的优势,激发他们的潜能。”[1]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高师院校切实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从根本上说,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确实需要通过个性化、特色化、适切性、前瞻性的指导和训练,张扬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特色发展。不过,无论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异,他们的成长规律、内在需要都存在一些共性。因此,从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的教师教育专业来看,构建基于学生个体发展框架的共同愿景、总体目标是很有必要的。在共同愿景、总体目标的引领下,为学生规划具体的发展目标。

这个目标体系可用“一二三四”框架来描述。“一”是确立一个职业目标:优秀小学教师。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及早重视并思考三个问题:我的个人发展优势、潜能和努力方向是什么,我将来的事业层次、发展高度是什么,如何清晰规划、有效度过四年大学时光。“二”是制定两种个人发展规划,包括大学四年发展规划(工作任务、步骤方法、行动措施、时间节点等,明确而具体)和个人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毕业后在职业发展生涯的各阶段中,对职称晋升、工作业绩、所获荣誉等方面的预期)。“三”是实施三项工程。其一是政治进步工程,学生要着力培养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要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力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然,学生要认识到,入党不是追求政治进步的唯一表现形式,却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其二是专业提高工程。导师要督促学生通过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与大师对话、与经典对话、与时代强音对话,注重感悟教育经典;学生要善于把学习任务、目标具体化,比如,为自己制定阅读目标,在规定时间内精读几本教育经典作品或高水平专业著作,做好课外读书摘记或提炼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其三是能力锻炼工程,学生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以及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四”是打造四类个人业绩:其一是政治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其二是学业表现,在毕业时基本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可以以考研、考编、就业为衡量指标;其三是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比如承担(主持)市级以上课题或在市级以上刊物(公开刊号)发表论文;其四是个人专长,至少具备一项公认的专业特长。

应当明确,尽管工作事无巨细,但在实际工作中,导师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抓住重点。这里所说的“重点”是指“更注重学生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的引导,并对专业前景、择业情况作前瞻性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知识结构体系,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2]。总之,抓重点、创品牌、出效益,是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出发点和归宿。

目标的成功实现有赖于配套跟进的行为策略。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近年来尝试“专业—学术—技能—德育—就业”五位一体本科生导师制模式[3],对导师和学生各自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检测等作了明确界定。此种做法对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推进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具有启发意义,可以采取以下三种行为策略以提高工作效益。

一是指导学生及时转变学习、成长方式。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教师教育专业的部分本科学生依然沿袭中学时代的学习老套路:以教材为中心(包括在教材上作记号,画圈圈、划横线等),教师教什么(教师强化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通过板书等方式提醒学生予以高度重视)就学什么,不知道如何记课堂笔记,迷信“课本”且没有阅读课外参考书的习惯。他们没有意识到,跨进大学之后,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理应与时俱进。在这方面,导师要发挥指引、点拨作用,教育他们认识到,大学期间的学习以自觉自励为前提,以问题探讨为中心,以互动探究为动力,以理解消化为保证,以知识运用(收获成果)为目标,在学习上要努力做到“四式”:学习内容预习式、课堂笔记卡片式、课程学习比较式、知识把握探究式。

二是指导学生追求“求知”与“为人”相得益彰。大学生应体现足够的个人修养,无论是求知还是为人,既要把握整体,又要关注细节,基本要求是:吹毛求疵做学问,小步快跑有所成,良心良知是根本,天长日久显为人。在为人做事方面,提醒学生做到“眼里有事,手里有活”,视野要开阔一些,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在人际交往中,引导他们做到少一些嫉妒和窝里斗,多一些从善如流和开拓进取。在情感认识方面,引导学生养成成人之美、积善积德的意识,珍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美好感情。

三是指导学生调控不良心态和消极行为。从高中进入高校,许多大学生经历过由期待与兴奋到迷惘与失落的心理转换过程。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的学生战胜了迷茫与失落,走向坚守与恒久;有的学生一直处在摇摆与苦闷之中,甚至走向放弃与沉沦。而何去何从,主要取决于大学生自身的个人发展定位及个人意志力。导师要指导学生战胜迷茫与苦闷、失落与摇摆,要让学生明白,当对环境不满意时,若不能回避,就不要一味抱怨,最好能静下心来思考如何超越环境、负重发展。从短期来看,社会对人可能是不公平的(社会弱势群体对此更感同身受);就长期来说,社会对人总体上又是公平的,比如现在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进入教育岗位必须参加公开招聘,这已经成为社会常态。因此,导师要让学生相信“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为保证应有的工作成效,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在实施初期应稳妥推进、力求实效,导师的遴选应宁缺毋滥。待此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后,学校、院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导师制实施方案,逐步推广。事实上,推进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职责的切割与配合的问题,都需要预先进行顶层设计,在实践中纠偏,在碰撞中升华。

[1]贾绘泽.高校推行本科导师制的几个主要问题[J].教育探索,2016(10):44-47.

[2]刘济良,王洪席.本科生导师制:症结与超越[J].教育研究,2013(11):53-56.

[3]田方林,冉红梅.高师院校“五位一体”本科生导师制初探[J].滁州学院学报,2013(3):96-100.

A Consideration on the Undergraduate’s Tutorial Institution to the Normal Education——Taking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Lianyungang Campus of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ANG Biwu

(School of Preschool Education,Lianyungang Campus,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Lianyungang 222006,China)

The undergraduate’s Tutorial Institution can free students’personality,encourage their potential,promote their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based on personal and prospective guide and practice.To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which is facing the tough task of gathering experiences,and setting up brand images,it is an applicable way to implement the Tutorial Institution to improve its education quality.The basic idea of the institution is to take the students’growing objective and professional ideal as working direction,the important item and task as a handle,the teachers’interaction with students and questioning research as a promoting means,the solid practice and symbolic achievements as evaluation standards.The whole education work should be pushed to a higher level with a brand name and good efficiency.

normal education;undergraduate;tutorial Institution;consideration

B222.5

A

1009-7740(2017)01-0044-04

2017-02-28

杨必武(1964-),男,湖北松滋人,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连云港导师制师范大学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华南师范大学作品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