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绘画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向

2017-03-12江振军

辽宁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线条美育形式

◎江振军

探究小学绘画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向

◎江振军

美无处不在,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小学时期的美育培养非常重要,对提升国民的整体审美素质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美的内容

蔡元培最早提出了美育的重要性观点,而对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些情感很难用语言表达,因此要通过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内心的情感,他们笔下的事物不一定描绘得非常准确,画面上是荒诞离奇的东西(符号语言),甚至看了会让人感到荒唐可笑,但就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就是这些东西组成了孩子绘画的主要内容。也许这里有孩子的开心,或许有孩子的忧伤,或许是孩子的一件心爱的小礼物等等。她们通过绘画这种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儿童绘画的主要内容,儿童绘画的内容美就美在天真、淳朴、烂漫、自然、无拘无束上。

记得有一次画主题绘画《沙漠之舟》,孩子们在学会画骆驼之后,添加背景时,我发现孩子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孩子把沙漠变成了绿洲,有的给仙人掌安上了水龙头,有的把沙漠变成了城市等等,我不禁感慨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绘画就是要创新,另辟蹊径,这样的绘画才是孩子的绘画,是儿童快乐的天堂。

二、美的形式

绘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儿童画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想象力上,孩子绘画成长过程就是抽象—具象—再抽象的过程。小学阶段,孩子笔下表现的事物在抽象表现(概括性强的绘画) 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孩子学会一些美的基本知识,把这些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绘画中,使内容与形式相结合,为抽象的绘画赋予新的韵味,疏密对比、大小对比、曲直对比、高矮对比、色彩对比与融合等等,这就是抽象表达阶段。

在具象阶段,孩子逐渐对事物有了新的认知,会加深对绘画的理解,这一时期就由抽象渐渐转换成了具象绘画(孩子心中的像),像没什么不好,但是要有孩子自己的思想融入绘画,具象往往比抽象好理解,让人一目了然,具象的绘画减少了遐想空间,因为空虚空白都由艺术家填充上了。这一阶段,教师应鼓励孩子学会留空白。最后是再抽象阶段,这一阶段的绘画就是一个理性的回归,孩子真正意义上懂得了绘画。这第二次的抽象是在具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艺术的升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是每个画家都要经过的阶段,这阶段的抽象往往看起来更具象,更生动,更接近自然。儿童绘画的绘画成长过程是这样,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也是这样。美育工作者应该把握这些阶段,将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创作出新的形式美。

三、美的层次

绘画艺术是色彩与线条的融合。色彩与线条最先引起欣赏者视觉的注意,所以,评价一幅绘画作品的优劣,线条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线条与色彩就是绘画的语言,色块与线条的美直接吸引着欣赏者。往往一幅好的艺术作品,人们在欣赏了绘画艺术表象后,接下来就是对绘画艺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绘画形式包含构图、形式美法则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每幅绘画都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艺术情感的表达,绘画的情感表达是含蓄的、内在的。

(作者单位:大石桥市博洛铺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线条美育形式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线条之美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