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泡好课堂的“功夫茶”

2017-03-12李慧玲

辽宁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功夫茶教材内容环节

◎李慧玲

泡好课堂的“功夫茶”

◎李慧玲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若能泡好课堂的“功夫茶”,研读透“鲜美之处”,发掘出“魅力所在”,课堂将溢满沁人心脾的“茶香”。

细致浸泡,让教材体现“茶色生香”

一是用教师的视角去“细读”,不仅要在读懂的基础上及时从语言特色、训练优势、结构特征等方面形成个人对文本的认识,还要仔细对照单元目标、年级目标、技能训练目标、情感训练目标等每一项要求,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甄选。二是要从学生的身份去“细看教材”,重点是着眼于学生的个性需求、情感倾向提炼教材内在的“积极因素”“精华营养”,灵活分解课堂教学目标,尽可能地让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难点环节更易于让学生自主掌握,更易于激励学生。

一位教师执教《珍珠鸟》时,在导入谈话前让学生朗诵古诗词,继而以白居易的《忆江南》为切入口,引出他的另一首 《鸟》,导出课题“珍珠鸟”,又以成语“锦上添花”凸显其可爱……短短一个导入环节,竞呈现出如此丰富的知识量,在扩大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反复咀嚼,让个性阅读“茶香四溢”

一是“反复咀嚼”自我阅读的味道,在细读的基础上反复审视自我阅读体验,慢慢厘清其中的显性和隐性、积极和消极、熟悉和陌生的教学资源,慢慢分析这些资源应该承担的课堂教学任务,把教材内容消化成可以激活教学过程的“活力资源”;二是“反复咀嚼”学生阅读的感受,尝试用学生们独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去剖析教材,慢慢分辨出教材中与他们趣味相投和相斥的“不同滋味”,慢慢创设可以吸引和感染他们的“激励情境”“呵护环节”,让教材的美丽恰到好处地融入课堂活动中。

一位教师在教学《难忘的一课》的过程中抓住“一笔一画”设计了下面的环节——“你们可以从这个词中体会出什么?”学生纷纷发言:“体会到这位教师写得很认真,很吃力。可以看出他热爱祖国的文字。”“体会到他热爱祖国。因为尽管他自己写字吃力,还坚持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正因为执教者下足了“慢嚼功夫”,才会挥洒自如地抓住一个词语就可以轻松展现个性化阅读的魅力。

灵巧品味,让教材深度“茶味弥漫”

一是“巧用教材”优化课堂预设,超越教材的“长度”,让教材的美丽不断闪现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二是“巧用教材”应对课堂生成,超越教材的“宽度”,无论生成内容是否源于教材,在吃透教材这一环节,执教者都应及早以教材为素材做好预案。三是“巧用教材”激活拓展环节,超越教材的“深度”,教材也可以充当让学生“跳出教材”的助力器,教师运用教材的方式新颖别致,学生自然会心悦诚服,茅塞顿开。

一位教师在执教《难忘的一课》时出示并朗诵了余光中的“乡愁”一文,巧妙地进行情感拓展,学生顿时被感染得眼含热泪,纷纷在《思乡曲》中朗诵起这首诗,教师趁势又和学生一起诵读并书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虽然让课堂气氛略显压抑,但是每颗心上的“中国印”却被刻画得愈加方正有形……此情此景的出现自然离不开教师课前研读教材时下足的“巧功夫”,这样的情感已经远远超越了教材所能承担的范畴,必定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功夫茶教材内容环节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工夫茶”与“功夫茶”不是一回事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茶杯里的禅道
茶杯里的禅道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