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生的感恩教育

2017-03-12顾亚茹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6期
关键词:研究性初中生道德

顾亚茹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实验中学,江苏常州 213023)

感恩是受惠者在接受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等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就是中学教育者在初中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素材和心理引导,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的人文教育。初中生担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是祖国21世纪的生力军,因此加强初中生的感恩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1 初中生感恩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首先,缺乏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在自己某些要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时,还不断埋怨父母。

其次,缺乏对老师的感恩之心。不理解老师的批评和表扬都是对学生的一种关心和爱护,不理解老师唠叨中蕴涵的善意、爱心和责任心。部分学生容易把老师放在与自己对立的位置,轻者不听老师劝解,重则谩骂教师,甚至向老师大打出手。

最后,缺乏对国家的感恩之情。青少年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缺乏生活经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所以才有“艰苦风斗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事,现在再提已经不合时宜了”“法治中国与我有关吗?”等种种言论。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个人利益至上,缺乏集体观念、大局观念。

鉴于以上现状,我们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以下几点:

(1)道德扬善抑恶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和充分发挥,道德的约束机制和鼓励机制未能发挥具体作用。“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已成为初中思品课堂的讨论话题,不正说明道德作用力的疲软,才使得道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践踏,道德的自身价值大大降低。

(2)家庭溺爱教育造就了缺乏感恩心理的一代。现在的初中生大都是独生子女,长辈给予了他们太多的关爱,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道德教育、亲情教育、感恩教育。

(3)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与德育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作为德育教育主阵地的思想品德课迫于升学的压力,偏知识,轻情感,重灌输,轻践行。

(4)以自我为中心的成长环境影响初中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当代初中生缺乏对艰苦生活的体验,对一切来之不易体会不深,感恩对他们来说是个奢侈品。缺乏体验、缺乏感悟、缺乏提醒,于是结果就是中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2 培养初中生感恩意识的策略

2.1 开展有意义的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感恩教育要想取得明显实效,就有必要根据初中生的身心特征采用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初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各种活动很受他们的欢迎也吸引他们的眼球,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将他们的感恩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如,通过爱心援助活动,实施感恩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感恩教育;通过一定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感恩教育;开发感恩校本课程,实施感恩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实施感恩教育;通过校园主题文化节和传统文化节日,实施感恩教育。

2.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具有实施德育的众多素材,在学科教学中,结合相应知识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体验,情感因素本来就是三维教育目标的要求,比如语文课、英语课结合课本剧就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有效的情感体验,历史地理等学科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不同的世界,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类课程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方面的体验,政治等学科帮助学生了解和体验社会。不同学科在情感体验德育思想的指导下,可以发挥各自学科的作用,通过情感体验的四个基本过程实施德育目标,将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

2.3 德育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与社区服务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体验

新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占有很大比重,随着规范办学的推进,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实践的机会、时间都有所增加,如何发挥综合实践中的德育效能,将德育目标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提高德育成效,这是中学教育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入社会、深入生活的过程,而德育即生活、德育即经历,学生在综合实践中通过体验形成道德,这样的道德具有更加稳固性。因此,应当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作用,把情感体验作为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原则,在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目标中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2.4 德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在探究性活动中实现情感体验

研究性学习是学校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平台,学生们在分组合作学习中体会到了合作的真谛,在合作中优势互补、集思广益。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增长智慧。在合作中我们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温暖。通过社会调查,学生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体会失败的沮丧和科学发现的快乐,这样的情感体验可能成为推动未来科学家成长的最重要动力。学校应当善于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情感体验在实现德育目标、在提高研究性学习成效中的作用。

2.5 坚持主导与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的内化

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抽象性、批判性、创造性日渐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越来越丰富,态度与观念日趋成熟,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努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以使他们进行坦诚、和谐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的交流。每堂课前要先听取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教学中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当然,中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受到知识储备不足、理性思维不完善等条件的制约,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甚至不科学的一面,因此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中要起好主导作用,在与学生进行坦诚交流的同时,及时、准确地把握住思维跳动的脉搏,正面、积极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指路明灯。

2.6 净化我们的社会生活,优化我们的成长环境

优化社会环境是一切社会成员应尽之责。作为国家应完善相关法律,对那些有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给予法律的严惩。社会媒介应积极倡导健康积极的舆论导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长不能一味地宠爱、溺爱孩子,认为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让孩子感知自己生活的艰辛,培养孩子感恩的意识,落实一些具体的行动和要求。学校理应依据本身的优势,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导演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作为青少年自身增强自己的感恩意识,重践行,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只有各方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并相互配合,才有利于学生感恩思想的培养。

3 结语

关于感恩教育是一个宽泛而容易争议的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试图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思予以阐述,却总感辞难及义,自然无法深析。以上浅见,乃为抛砖引玉之用。

[1]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朱小蔓,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仇忠海.从感恩教育到情感体验德育体系建设[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研究性初中生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