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钢铁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创新

2017-03-12赵逸群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80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钢铁企业常态培训

赵逸群(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钢铁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创新

赵逸群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0)

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的形势下,钢铁企业员工培训应准确把握新常态,通过观念与思路创新,着力于培训目标、形式与内容等的战略转变,达到体系化基础上的创新驱动,实现新形势下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改革创新的和谐统一。

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员工培训;创新;钢铁企业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1]。在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引领经济前进的必由之路,而钢铁行业结构性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核心内容之一。在如此多种因素聚集、多种变化冲击的复杂形势下,钢铁企业员工培训需要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着力于与时俱进的体系创新。

1 新常态下培训观念与思路的创新

如前所述,在经济新常态的战略新阶段以及供给侧改革的汹涌浪潮中,企业发展的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企业间竞争力明显加剧,则员工培训的需求范围、具体内容以及层次要求等都将发生相应的深刻变化,作为促进员工成长、服务企业发展的摇篮,培训部门或单位必须首先实现培训观念与思路的创新,着力于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与转变:

1.1 首先实现对经济新常态的准确把握

企业培训部门或单位需要认真把握新常态的深刻内涵,一方面要比员工更先一步、更加充分地做好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心理准备;另一方面也要树立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挥更大作用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要以集体智慧为基础,分析新形势下行业进步、企业发展对员工品质、技能、观念等综合素质的最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2 从输出培训课程到引导培训需求的转变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企的员工培训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品质。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作为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劳动力、智力多因素并重方向转变的典型经济实体,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体现了企业对员工负责、为社会造福的鲜明态度[2]。

然而,受体制机制、经费分配、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在培训需求来源方面,钢铁企业的培训仍存在国企普遍存在的下级单位上报需求、中级单位整合需求、人事部门提出方案、培训单位承接任务的所谓“标准化”流程,在知识、管理、技能、信息极速更新,员工工作内容单一、知识圈相对封闭的条件下,这种流程下的培训课程或内容类似于大学课堂、近乎于单向输出,缺乏足够的代表性,难以产生广泛的提升效果,且不能体现最新、最活、实用的优良特性。特别是在新常态下,员工培训部门必须与公司战略研究部门、党工部门相互配合,统筹完善信息来源渠道、协同优化信息传递方式,在向员工正确解读经济新常态的前提下,从单纯的输出培训课程或培训内容向引导员工的自我提升需求转变,增加员工的危机感,唤醒员工的竞争意识,提升员工的责任感,逐步引导和丰富员工的自我提升需求,通过培训力助员工实现对科技进展新动态的关注、对企业管理新进展的把握以及对技能操作新方法的领会。

1.3 培训工作目标的战略转型

在供给侧改革的最新形势下,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日渐加快,大型国企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更负有主动压缩落后产能、率先实现脱困发展的重大责任。在此背景下,一个钢铁企业动辄上千,多则上万的员工面临人员优化、转岗换岗等方面的巨大现实压力,企业员工培训,一方面仍要坚持以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为核心,另一方面要实现工作目标的战略转型,即提升员工一专多能、即转即用的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员工在不断转变的工作环境中和工作岗位上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也就是要实现培训目标从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向综合素质的转型、从专业化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型,这种转型对钢铁企业来说,是最为困难但也最为必要的转型。这种转型是钢铁企业从规模产能型模式向质量效益型模式直至创新驱动型模式升级的重要战略支撑。

2 从注重直接效应到激发创新活力的转变

与培训目标的战略转移相适应,培训工作应该从体现员工思想水平提高、专业技能提高、管理能力提升向全面激发创新活力的方向转变。

国有钢铁企业供给侧改革包括去产能、降成本、优结构、提效率、促创新等内容,其起点是去产能,落脚点却是促创新。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先进钢铁企业必然发展方向的形势下,技术工人、技术研发和管理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决定了企业“三化”实现的节奏和程度,也决定了钢铁企业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成与败。因此,作为员工能力提升的核心体系依托,培训体系不仅仅要着眼于员工专项能力提升、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效益增加等短时的直接效应上,更要将激发员工创新活力、追求长期效益作为培训的核心目标,而激发创新活力必须贯穿于员工培训的方针、内容、形式、考核等全部流程中。

3 员工培训内涵与内容形式的创新

在现有的员工培训理论和实践中,基本都将员工培训定义为特定组织或实体人力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和效益提升的重要过程,即将员工和员工能力归属为特定组织的从属资产和从属特性,强调组织主体的经济方面和技术层面的收益。这在长期的培训工作中都体现了其一定合理性和简单实用性,但在当前以人为本、更注重人的发展的情况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激发员工主动创新能力方面,更应充分发挥员工对于自身和企业的双重主体属性,体现双重构建和互相促进的全新内涵[3]。

对应于员工培训内涵的新思路,基于以激发员工创新活力为核心目标的重大转变,员工培训内容也应充分体现创新特性:

3.1 专业能力与人格重塑并重

技术、管理等专业能力的培养是员工培训的固定主题之一,由钢铁企业的劳动密集性现实特点所决定,在传统培训体系中,已是最为成熟的培训内容。如前所述,在员工自身和企业双重主体属性均需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员工的人格重塑显得同等重要。因此,在培训内容方面,一方面应在专业能力培训中加入企业文化、集体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专门加入性格重塑方面的培训内容,通过个人与企业两个主体之间的有效“沟通”,逐步建立起双方的认可度认知、契合度认知和互利性认知,促进员工责任意识的觉醒和社会型人格的构建,在自我实现和企业发展两个方面找到结合点。

3.2 实用性与创新性并行发展

与当前大多数员工培训的深刻内涵相对应,以员工能力提升进而增加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为目标的培训,体现了其典型的实用性特征,这种特征反过来决定了培训形式的功利性和现实性。为提高员工个体与集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基于钢铁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培训特点,至少在空间维度循规蹈矩的基础上,实现时间维度的有限宽松和思维维度的充分自由,实现企业实用目的和个人创新属性的并行发展。

3.3 形式和考核等的创新

具体到课堂内容,首先,培训内容应体现时代性、具备前瞻性、突出体系化,如战略性的加入商务英语、专业英语等培训内容,为设备、技术和人才的国际化打好基础,又可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在技能专业培训方面关注科技进步最新动态、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又具体落实到培训内容中,既可以使内容具备前瞻性,还能引起学员兴趣和共鸣;以工程技术的实践化创新培训,则通过工程背景串联、精益管理理念、低成本发展思路、安全生产主题、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发展素养等多个模块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形成体系化,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其次,培训形式应彻底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以全方位互动、体验式进程、螺旋式提升等动态化、人性化模式为基调开展,这些方面应多向欧美发达国家的培训形式学习,通过新媒体工具应用、课堂上的灵活互动、实践沙盘模拟、体验式营销活动等形式,达到培训目标与人的发展的和谐统一。

国有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仍习惯以考试、考评成绩作为培训效果的标尺,这一情况在当前已经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通过资料查阅形成的调研报告、团队协作形成的舞台剧、实践模拟为主的外语口语交流等形式替代传统的纸质或口头考核模式。在今后,应将培训目标统合于培训过程、培训结业和生产应用的全过程中,注重中长期的人的发展和企业效益的相辅相成效用的评测。

3.4 体系化基础上的创新激发

某位IT行业的知名人士认为,当前的技术创新不是单点式、分散式创新,而是链式创新,即多种环节或许并不显著的突破和革新的有机集成,最终组成先进的技术链。由此引申到员工培训工作上来,或许从需求调研到最终培训结业考核,员工在某些环节不一定有重大的突破,但在方向正确的基础上,总有些环节出现潜移默化的重大进步,这些进步如果能有效链接起来,最终将促进员工人格、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新突破[4]。员工培训部门及培训师应将创新思维深刻融入到单一课程中,并做好课程链之间的有效衔接与呼应,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管理体系,最终完成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目标。

4 结语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我国当前的最大经济和政治现实,而供给侧改革同时又是钢铁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经济现实和政治现实。钢铁企业员工培训应通过自身的体系创新和改革发展,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纽带和平台,为企业的降本增效、结构优化、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 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 杨中华.改革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探索—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3,(6):154-157.

[4] 宋毅.试论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风,2015,(21):268.

(责任编辑:游 涛)

Staff Training System Innovation of Steel Company under China’s New Normal

Zhao Yiqun

(Wuhan Engineering Institute, Wuhan 430080, Hubei)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China’s new normal and supply-front economics, staff training of steel company should be guided by this new trend. We need to adapt to the shift of strategies like training goals, forms and content to achieve dynamic creation of training system and realize the harmonious union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China’s new normal; supply-front economics; staff training; innovation; steel company

2017-01-03

赵逸群(1978~),女,政工师.E-mail:791248585@qq.com

F272.92

A

1671-3524(2017)01-0041-03

猜你喜欢

钢铁企业常态培训
长流程钢铁企业废水零排放实践与探讨
排放绩效在评估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取得效果中的应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钢铁企业设备环保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