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学发展的文艺丰富人民的精神家园

2017-03-12季佩琳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三6班0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精神家园文艺价值观

季佩琳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三6班 050000)

以科学发展的文艺丰富人民的精神家园

季佩琳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三6班 050000)

让人民群众拥有健康丰富的精神家园,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过程中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相对接的重要体现。作为人民精神家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艺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及其科学发展的形式、路径等,对于人民精神家园的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文艺科学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构建人民精神家园的时代发展命题。文艺是带动文化发展繁荣的龙头,也是促进经济富足、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互通互融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文艺的科学发展就是对构建人民精神家园时代命题的回应,也是实现人民生活幸福、和谐美好愿景的必然要求。

当今的中国社会发展、文化交融、思想多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文艺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剔除文艺发展中出现的种种庞杂之音,实现科学发展。文艺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眼于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歌唱,文艺成果为人民共享的目标,正确认识当代中国文艺发展的态势和规律,努力实现文艺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相互协调发展,使文艺工作能够反映国家民族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的良好愿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文艺工作的任务、规律、使命,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文艺的进步、发展、繁荣。

文艺的科学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践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使命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文艺的发展必须以构建人民的精神家园为核心内容,以引领舆论、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为精神动力。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艺反映生活又必须尊重生活。文艺工作者要在文艺创作中坚持文艺自觉、自信的精神,多创作情趣高尚、质量优秀、影响巨大的作品,以昂扬的人生态度、高尚的精神情感、正面的舆论导向,在面向百姓、服务百姓、引领百姓的过程中,使文艺创作既能体现时代主旋律,又能接地气;既有高雅丰富的精神内涵,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从而真正实现从表面繁荣到实质繁荣的转变,迎来文艺创作的崭新局面。另一方面,文艺工作者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相对接”的原则,在追求题材、风格多样化的过程中,必须摒弃并抵制追逐物质利益而背弃精神价值、崇尚感官享受而背离为民服务宗旨的不良倾向,不能为了追求新奇、吸引眼球、追名逐利而突破道德、价值的底线,使作品娱乐化、庸俗化。特别是面向青少的文艺作品,既要突出可观赏性,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精神追求,又要坚持传播和弘扬正能量,坚决杜绝片面迎合、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片面放大某一方面效应的作品面世。比如,广大中学生,正处于生理成长期,思想成熟期,猎奇思想比较强,容易被外界一些是实而非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影响,甚至引向反面。这就需要用具有思想性、前沿性、引领性的文化进行引导,不断校正他们的人生航向。与此同时,不能因为固守思想政治与艺术相分野的标准而背离了文艺实事求是的精神,也不能模糊或者突破这种界限而丧失了文艺应有的立场,使文艺创作中对那些庞杂之音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规范。文化的缺失或颓废,就会像一颗毒瘤,侵蚀社会的机体,在无声无息中患上重疾。

二、文艺科学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指南

文艺是意识形态的体现,文艺具有强大的引领精神和凝聚思想的价值功能,使其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相互作用,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就要突出社会主义的精神价值和内心追求,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体现其价值取向。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和内在反映。因此,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核心和精神指南。

以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方向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中只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树立起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支柱,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文艺创作中,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从而不断引导人们向美向善,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和情感世界,不断树牢“四个自信”。在创作中,既要尊重历史又反映现实,既要描写理想信,念又刻画人情人性,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揭露假恶丑,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艺创作的理念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融入到文艺创作的实践之中,才能使文艺创作中的精神观念为人民群众所接受,转化为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不断加以实践和改进。只有这样,文艺的科学发展才真正得到体现。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实践中,不仅要展现革命历史题材、英雄主义题材等永恒的题材,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反映我们伟大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发展成果及其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和人民的美好愿望,拓展作品的题材、思想、情感、境界的疆域和范畴,使作品呈现出各种美好的情感、良好的愿望、昂扬的精神、崇高的价值等等。但需要警惕的是不能为了刻意追求某一方面的效果,而背离创作的初衷。如部分电视剧作品,在展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苦的斗争和种种艰辛磨难时,过分娱乐化的问题;在对一些红色经典文艺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为了吸人眼球,刻意增加爱情元素,商业元素和爱情元素等。这些不良倾向,由于艺术视角和艺术手法的偏差而淡化甚至消弱了作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因此,在文艺发展实践中,要遵循文艺创作的本质规律,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艺创作的时代要求、发展策略、审美倾向相统一,真正使文艺创作的内涵更加深厚、方向更加明确、主题更加突出。只有这样,文艺作品才会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永续的发展力。

三、文艺科学发展要以“三贴近”为实践要求

文艺成果为人民共享、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是文艺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文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使命。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

文艺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水中月、镜中花。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艺“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文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相对接”等主张。这也是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文艺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文艺成果为人民共享、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是对文艺功能、文艺本源的论述,更是对文艺科学发展中创作导向的指引。

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教育人民、引领舆论为旨归的社会主义文艺,其科学发展,就是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物质增加过程中,满足人们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精神价值方面与时俱进的要求,使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良好的社会氛围、健康的社会心态符合人与自然、人的与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文艺发展中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正是为了顺应这种趋势。

人民群众与现实生活永远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文艺要反映历史的真实,通过文艺创作,使社会上、历史上的事件,人民群众的生活现状和奋斗经历等在作品中真实地呈现出来。文艺更要反映人心的真实,要呈现出人们的真情实感和美好愿望。不论是历史的真实还是人心的真实,文艺都必须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将生活作为创作的不竭源泉亲身体验,真情投入。也只有明确了文艺的创作来源、服务对象、使命责任等,文艺工作者才能对时代、对生活、对群众怀有强烈的思想情感,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创作出反映群众生活、体现时代风貌、反映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倡导积极社会心态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做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才能真正为群众所接受,所喜爱,所传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艺这棵参天大树永葆青春,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弘扬,才能使“文艺成果为人民共享”“文化惠民与群众文化需求相对接”等文化发展目标得到实现,才能使文艺科学发展的实践更加具体且落在实处,效果更加明显。

文艺不是简单的娱乐,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投其所好,更不是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作为谋取商业价值的载体。相反,文艺是纯粹的,是真实的,是蕴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的。因此,必须以传播真、善、美为主基调,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以教育人、启发人、引领人为根本追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中汲取营养,尤其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引领,使广大青少年得到熏陶,受到感悟,获得洗礼,从而真正达到“百花齐放总是春”的美好景象。

猜你喜欢

精神家园文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1942,文艺之春
失乐园
守望不朽的精神家园
——评《湘鄂渝黔边区少数民族艺术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和谐文化是澳门诗人的精神家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