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创作中视觉空间的应用研究

2017-03-12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1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1期
关键词:舞者投影舞台

张 碧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150000)

冮 毅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50000)

舞蹈创作中视觉空间的应用研究

张 碧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150000)

冮 毅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50000)

舞蹈创作中的视觉空间是指编舞者从观众的视角所看到的空间,包含真实和虚拟两部分。真实空间包括平台空间和延伸空间;虚拟空间包含通过LED和投影影像传递出的空间。本文是基于平台空间、延伸空间和虚拟空间三部分的应用研究。

一、平台空间

平台空间是建立在舞台空间基础上的研究。按照平台应用的方式进行划分为单平台、双平台、多平台和动平台四种。

1.单平台

单平台既传统的平面舞台。舞蹈在单平台上呈现时基于“三维”和“三度”的方式开展,创作者可以有效利用“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表达主题。例如从舞台前面向后面移动时能够表达“远去”、“再见”的效果。再如《黄河》中利用横向的连续大跳表达黄河水的奔腾等。

2.双平台

与单平台相结合,在后部添加一个平台,宽度略小于舞台,高度通常在0.8—1米左右,有时是阶梯状。双平台会带给观众纵深感或是背景感,是向上的一种延伸,使舞台更加立体,表现手段更加丰富,特别是阶梯性的平台,带给观众一种不断向上的感觉,比较适合塑造高大、光辉的人物形象。例如《壮士》中五位战士,在弹尽粮绝之后,由高台上俯视下面,营造出蔑视敌人的效果,最后纵身跳入高平台后面,塑造了“壮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高平台面积小,对于舞者人数、流动性较强的动作形成制约。

3.多平台

多平台的运用多以舞台后部的平台为主,两层有相对较小的平台若干,大小与高度各异。作为演出舞台的延伸,多出现于演出场地较大的搭建舞台,如在体育馆内或广场上。与多组平台相关联的舞台相对较大,因此在运用多组平台时,主表演区的人数往往较多,多平台上的人数要相对少些,并且动作幅度不要超过主表演区的动作,普遍是静态或是节奏慢于主表演区。多组平台容易形成视觉上的错落有致,空间变化丰富,如若想要突出某个舞台的表演,可以结合灯光切换进行创作。例如在《雅克萨之战》中,在两侧小平台上以舞者敲击战鼓与烟机配合营造出烽火连连的效果,在中间高平台上表现“雅克萨”主城,舞台平面上则是入侵的敌人,通过多平台营造出战场的开阔,同时也形成了“城上”与“城下”的对立效果。

4.动平台

动平台中包含升降舞台和移动车台两种。

(1)升降平台较为多样,可以应用在舞台的任意位置,面积和升降高度因节目需要各有不同,有的在乐池的位置,有的在舞台后面,有的在舞台中间等,也有多组升降平台同时运用,将舞台平面分割成若干高度。例如央视春晚中的应用了304块升降平台,被观众称为“会跳舞的舞台”。升降平台能够起到突出作用。例如在舞台中前部的升降平台升起时,因舞台高度的落差,形成视觉的关注点,因此在舞台中前部的升降平台多为领舞或是歌手等主要演员。升降舞台因其偶发性的特点所致,能够带给观众“意外”感,从而更好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例如《九死一生·长征》中利用升降乐池,展现出战士“英魂”的效果,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心灵震撼,同时也带给观众一种“意外”感。

(2)移动车台应用时,通常面积不大,但可以在舞台上自由流动,匀速且平稳,能够有效突出主要人物的表演。例如在《炫酷北国》中“黑土”一段,老人弹着柳琴,用沧桑的声音“诉说”着对黑土地的感情,其他的舞者围绕在身边,营造出老人对子孙后背的画面感,平台与群舞配合下的移动,即形成了“土地”变迁的感觉,又形成了岁月流转的感觉,加强了作品的表达。

二、延伸空间

延伸空间主要包含舞台上空和观众区两部分。

1.向上的延伸

升降平台作为舞台向上的延伸,同时以“威亚”技术为代表的“悬吊”方式也是一种空间上的延伸。舞台上的舞者与“悬吊”的舞者在视觉上形成了“天地”对话,极大的丰富了舞台的立体效果,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主要表现方式包含上下、横移和回旋三种。出于安全考虑和威亚设备的制约,在动作设计方面应尽量以稳定性造型或简单的动作为主,通过相关训练之后方可进行难度较大的动作呈现。除“威亚”技术之外,还可以与杂技中的“绸吊”或“皮条”相结合,应用方式与“威亚”类似。

2.向观众区延伸

在传统观念中,观众区仅限于观众就坐并观看演出,伴随时代发展,创作者不满足于对传统舞台空间的运用,开始探索观众区的演出价值,逐渐成为舞台的一种延伸。

在观众区表演,优劣鲜明。优势是能够最大化的拉近与观众距离,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劣势是缺少灯光效果,地面台阶或缓坡等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动作幅度和队形也受到位置的限制。在观众区表演时要与舞台相互配合,表演时间不宜太久,比较适合流动性的表演。在观众区的应用时,往往适用于开场、互动和展现宏大时。例如在开场舞蹈时,演员可以从观众区的侧门和后门依次进入观众区,在观众区的过道处“流动”或做些简单整齐的动作进行表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来自舞台上和身边多空间演出的气氛,增强了演出的互动性。在观众区短暂的表演后,演员可以从舞台前侧的台阶流动到舞台上,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舞台上,即起到互动作用,又将观众分散的视觉聚焦到舞台空间。

三、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也是一种延伸,并且通过延伸起到营造环境,渲染气氛的作用。比较常见是方式包括LED屏幕、投影设备、现场实时影像等方面,在伴随舞台科技发展的同时AR技术和VR技术也逐步应用于舞蹈作品。

1.LED空间

LED屏幕可以作为背景被放置在天幕前的位置,也可以配合主屏幕设置两侧对称的副屏,还可以根据节目需要进行不规则的设置。

天幕主屏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背景化的图片或视频,为作品渲染环境、完善风格、烘托主题。例如为《雀之灵》配合皎洁的月光,为蒙族舞配合蒙古包和草原,为战争主题配合以硝烟弥漫,相应的背景配合能够起到完善作品的作用,还能够加强作品内涵的有效传播。在主副屏运用时能够增强舞台的纵深感,例如两侧副屏播放盘龙圆柱与主屏雕梁画柱的殿堂相配合,为作品营造出“宫殿”的深邃与宏大的感觉。依据编舞者需要,将多块LED组合使用,例如在春晚舞台上应用多块LED屏幕,即可以成为升降舞台,还可以通过LED的组合满足不同的节目需求。

2.投影空间

针对投影空间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平面和全息两方面。平面投影可以投射在幕布上,画面效果与LED类似,如果投射在纱幕上,画面的通透感会形成现场舞者与影像之间的重叠与互动。有时纱幕投影可以和LED平面进行叠加使用。例如《雨中曲》时背景LED中雨中的街景,在纱幕上下雨的效果,加之下雨的音效,带给观众的是置身于“都市街头”,“雨中”起舞的舞者,有效的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

全息投影与舞蹈的结合,形成了虚实并存的效果。2014年公告牌晚会中,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复活”的迈克尔杰克逊与现场舞者在一个“空间”中进行表演,强烈的震撼着每一位观众。从观众角度而言,全息投影的画面立体感强,影像清晰,即使再舞者动作快速运动下,画面依然清晰,即使是细节部分也能清晰可见。

3.实时影像空间

现场实时影像是通过摄像设备与现场的屏幕(LED或投影)进行互动,起到或放大,或突出的视觉效果。在放大效果方面,通过舞台正前方的摄像机可以将现场一位舞者的动作投射到背景LED上,现场与LED的画面重叠,形成了一群舞者的视觉叠加,具有群舞整齐划一的动态放大作用。在突出效果方面,金星舞团的《移动电话》通过现场视频通话的方式,将舞台上舞者的动作进行捕捉并投放于LED,形成了具有电影中“特写”效果的视觉效果。在现场演出中,因距离关系,经常无法准确看到舞者的表情,通过实时影像的“特写”,能够清晰的看到舞者表情,起到有效的突出作用。近年来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也逐步延伸至舞台,但受到设备及制作成本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舞蹈创作时有效利用视觉空间,需要创作者了解各空间下的视觉效果,真正从观众的视觉角度出发,超越传统舞台对“三维”和“三度”空间的应用方式,推陈出新增强视觉效果,加强文化内涵的传播。在真实空间方面,要处理好观众视觉下,舞者空间与主题的关联性,有效利用空间中“大小”、“远近”和“高低”的关系,并通过对比放大视觉效果,在延伸空间的运用时要关注表演时间与观众反应的联系,突出运用方式的“精细”。在虚拟空间方面,要着重处理好虚实结合的关系,准确掌握各种技术的优劣特点,在虚实结合中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准确表达作品主题。

[1]张朝霞.新媒体舞蹈概论[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 黄鸣奋.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

[3]马晓翔.新媒体艺术透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金秋.舞蹈编导基础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注:本文为2016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省级青年项目,项目名称:《新媒体在舞蹈文化和创作中的应用研究》,立项编号:2016C008。

猜你喜欢

舞者投影舞台
军迷大舞台
全息? 全息投影? 傻傻分不清楚
军迷大舞台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基于最大相关熵的簇稀疏仿射投影算法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找投影
找投影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颜荷:跳上国家大剧院的女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