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节目的形态发展
——以《央广辩论会》为例

2017-03-12通讯作者乐山师范学院614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演播室沙漏辩论

黄 璐 姜 壮(通讯作者) (乐山师范学院 614000)

论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节目的形态发展
——以《央广辩论会》为例

黄 璐 姜 壮(通讯作者) (乐山师范学院 614000)

在2017年初中国之声重新改造了的直播间,使其更适合于视频直播。今年两会期间中国之声重磅出击推出了两会特别节目《央广辩论会》。这档节目只在两会期间播出,但其收视率以及官网点击率却比较高。本文主要围绕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节目形态的发展,以《央广辩论会》节目为具体案例,从内容、创新两个方面重点分析、总结。

融媒体;广播;内容;创新

一、群英荟萃,抓住受众

好的节目需要配备好的主持人、嘉宾,他们能为节目润色,更能抓住受众的眼球。作为一档辩论型节目,参与人数多达十二人,这十二个人必须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各抒己见,参与者的人员配置就格外重要。此次的《央广辩论会》一共分成了两个演播室:主演播室有五人,分别是一位央广主持人、一至两位全国人大代表嘉宾。主持人必须有流畅的控场能力,不仅需要与主演播室的嘉宾有良好的配合还需要与第二演播室的主持人有较好的衔接,要把握整个节目的时间和流程。正是由于《央广辩论会》特殊的播出时间,精准的节目定位,抓住了关注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的群体;全国人大代表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收集着广大民众的心声,为民众代言,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被民众所关注。他们可以借《央广辩论会》这个平台,为广大民众发出更多声音。还有两位嘉宾一般都是资深新闻评论员、观察员或媒体人,他们不仅有着优秀的业务能力还有着丰富的直播经验。第二演播室由七人组成,一位副主持人和六位大学生代表,他们是场外观众裁判团。副主持人负责与第一主持人衔接演播室话语转换和对这六位大学生的控场,而这六位大学生代表依据辩题选择自己的立场,在辩论的过程可以随时更改自己的立场,并且发表自己的观点言论也可向主演播室的嘉宾发起提问。在辩论会期间还设置了一个神秘嘉宾帮帮团版块,神秘嘉宾通过电话连线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此次《央广辩论会》以广播、音视频同步播出,受众可以实时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他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个时候是最为集中,并持续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受众通过这样一档节目获取“两会”信息,节目形式不仅有趣、生动,更引人深思。当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就受到了很多好评,许多听众网友都觉得意犹未尽。

二、场景布局合理 ,适于视频直播

好的场景布置更适用于视频播出,更能够抓住受众眼球。而《央广辩论会》节目采用音视频同步播出,对场景的布置也是别具一格,这不仅仅是审美的要求,更是节目播出效果的要求。早在2017年春节之前,中国之声对其演播室就进行了一番改造,在春节之际推出的一系列节目就采用了音视频同步直播。中国之声作为国家级平台,在主演播室(中国之声直播间)沿用其一贯红色色调。白色直角形的主播台,主持人和嘉宾分坐两边,有两台摄像机分别正对着主持人和嘉宾,一台摄像机摄制全景,在嘉宾的身后有一面LED显示屏,上面会实时跟进嘉宾和主持人所阐述的内容进行图片或者文字的转换,使节目元素更加丰富。在主持人的斜上方有一台显示屏,实时跟进第二演播室的状态;第二演播室是标准的演播室设置,灯光、背景、机位等也都是专业级别,非常适合视频播出。场外主持人站在中间,大学生代表以梯形方式分坐两边,在视频构图上更加美观。主持人与大学生的交互性也更强。三台机位分别对着主持人和大学生。主持人正前方的显示屏实时转播主演播室的辩论会情况,大学生根据主演播室的实况选择自己的立场。

三、播出多样,传播更广

在融媒体时代下,无论是广播或是电视,都会利用其他渠道去传播自己的节目,播出方式多种多样,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受众也越来越多,其影响力也能够不断扩大。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都会运用网络这个媒介去推广自己的产品,《央广辩论会》也不例外。其以“有的好听,更有的好看”为前提,以广播和视频同步直播的方式播出,播出平台呈现多样化,受众可通过央广网、手机央广网、央广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和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进行收看。也可以通过中国之声官网微博参与互动留言,发表受众的观点及看法。信息在各式各样的媒介传播下,传播面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

四、内容精致,精益求精

一档好的节目不能空有其表,更需要做到让内容充实、有趣,精扣细节,又能够让受众汲取到营养才是最为重要的。《央广辩论会》正是由于其内容充实且精致,受众喜欢,才能够获得如此大的效应,其内容精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辩论内容

节目流程第一环节为开篇立论,每位嘉宾发言时长不超过三分钟;第二环节为自由辩论,每位嘉宾发言时长不超过两分钟;第三环节场外提问,回答问题时长不超过2分钟;其辩题的选择是大众所关注的民生热点话题。以3月3号播出的第一期节目《雾霾列入气象灾害,你同意吗?》为例。在节目的一开始,主持人首先介绍本期节目的辩题,辩论双方就论。正方代表是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宋晓阳,她认为雾霾也是一种气象灾害,霾虽然是气象现象,造成的危害已经定义为气象灾害的一种;反方代表是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翼,他说什么是气象灾害?可防不可治,这就是气象灾害。雾霾根本就不是气象灾害,而是人为灾害。邀请的辩论会嘉宾为全国人大代表、地球化学专家王学求博士。在节目的前期准备时间,辩论双方准备大量的资料来支持所持观点,每一位辩手都会配备一位编辑,一起搜集整合信息,把信息利用效率最优化。这也是中国之声前期对节目播出内容上提供的智力支持。再者,全国人大代表所阐述的内容都是通过不断地实践和经验总结而来的。因此每一期节目信息量都很充足。

(二)音频、音乐、音效、的运用

在节目正式开始之前,会有一段设计好的又不乏趣味的音频来解读每一期辩题,并把问题抛出,这种形式丰富了节目本身的播出效果,而垫乐始终贯穿着节目,这无疑是丰富了节目的组成元素,也使这档辩论节目更生动,在节目中运用适当的音效进一步渲染气氛,例如在辩论开始前的击鼓雷鸣声,营造了辩论中唇枪舌辩的气氛,给人以激动的心情,振奋受众的精神,带动其情绪。而在节目进程中分为三个板块,在每一个版块开始之前都有“ROUNG ONE”等音效的播放,看似小小的一个音频效果,确是发挥了其极大的作用,在每一个环节开始之前,插播一个这样的音效,不仅仅是提示听众和观众节目的进程,而其本身符号的意义也有着调动人情绪的作用,这无疑是给节目锦上添花。我们在节目中不难发现背景音乐始终贯穿节目,背景音乐在一档节目中的运用,不仅增强节目本身语言的感染力,也使节目更能调动观众情绪。再者,背景音乐的功能具有多重性:

1.填补背景空白。若对话中存在空隙,背景音乐虽没有内在价值,却可以把视听觉空间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使因缺乏背景声而显得单调的画面变得丰富。

2.帮助节目衔接。在完成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的过程中,背景音乐可以给环节变化提供过渡。

3.美化。一档精彩纷呈的节目,配上与节目相匹配的背景音乐后,能为节目锦上添花。

声音作为视听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根据节目内容、形式、音频、音效等因素在制作过程中用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以达到对声音利用的最优化,这样音乐才能在节目中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三)图片背景的运用

在这档节目中,嘉宾背后的LED显示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无论是从对辩论题目图片的制作,还是对嘉宾阐述自己观点时所要运用的图片、数据等的显示,都发挥了极大地作用,LED显示屏上主色调也是以红色为主,能够很快的抓住人的眼球,在视频直播时,插入图片会给节目增色。因为图片的回忆效果优于一般文字,人们看到一副图片会下意识的为这幅图片命名,也就会下意识的用语言来阐释图像,从而同时激活非语言编码系统内部三套编码系统,因此当人们试图对图片进行回忆时,有更多的思维线索可供使用,从而在回忆可能性上大大占优。所以在节目中运用图片的因素,能够大大加大观众对节目的印象,也能够快速的捕捉到信息点,一般情况下,图片信息的呈现要比说话阐述信息的呈现更快更直观,当图片和声音向结合时,信息传播效果更优。

(四)道具的运用

节目中运用了许多小道具。在第一期节目中,主持人雨亭就介绍了这档节目中的道具,其一是三个沙漏:一个是放在主持人手边,另一个放在辩论双方前方。目的是用沙漏来控制时间。但是在节目中沙漏不仅仅是控制时间的一个工具,更是调节节目气氛的一个道具,以第一期《雾霾列入气象灾害,你同意吗?》节目为例,开篇立论时,正方宋晓阳老师因为沙漏没有弄好,使他的发言时间缩短了几秒,在宋晓阳表达完开篇立论之后,主持人雨亭说:“因为计时器的问题,宋老师有些许吃亏”张翼老师说:“我等会儿少说几秒”主持人说:“张翼老师还是十分让着宋老师”由沙漏引发的这短短的对话,无疑是丰富节目本身的效果,在反方张翼老师在发表观点时,宋晓阳老师一直在晃动沙漏,分散张翼老师的注意力,张翼老师认为这是宋晓阳老师的一个小小战术。主持人:“最有意思的是相信观众和网友已经看到了宋老师不停的在晃这个沙漏,这个时候插播一个小问题,想请教一下王老师刚才这种晃动沙漏的做法能不能加快时间的进程?”王学求老师:“不会的”这一段对话引得大家都在笑,主持人也顺势把话头抛给了还未开始发言的王学求老师,对话轮的掌控非常流畅自如。而沙漏也带来了很好的节目呈现效果。

其二节目组也精心准备许多有趣的小牌子,在主演播室在正反双方嘉宾手上有印着正反方的扇子,谁是正方,谁是反方,打开扇子一目了然。在嘉宾桌前放着有质疑、点赞的小牌子,在辩论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双方的发言,用小牌子示意点赞或者质疑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表达诉求,这一道具的设置非常的巧妙,不仅仅活跃了节目的氛围,也给主持人提供了极佳的话头,有助于主持人把话头抛给举牌人。而在第二演播室,每位大学生手中都有一块印着“YES”“NO”的小牌子,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丰富了构成一档视频节目的元素。从第五期节目开始,每期节目中又新添了一个道具,在主持人前多了一块提示板,上面画了卡通漫画写着收听和收看节目的方式。这一块提示板即提醒了观众收看节目的方式,又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趣味性,中国之声作为国家级媒体,严肃却又不乏有趣,也使得节目本身更吸引受众。

五、结语

“聚焦两会热点,理性思辨,犀利交锋,纵论民生AB面,激辩新闻正反方。”从中国之声推出这档节目的标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央广辩论会》就是为“两会”而生。而在这十三期节目的辩题中,每一个辩题都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雾霾 、食品安全、医患关系、共享经济等,这些都是现中国社会所存在的热点现象,民众所关心的方面。

在正式播出《央广辩论会》这档节目前,中国之声便在微博上做足了前期铺垫,每天推送当期节目的辩题,嘉宾介绍。每一次推送都会引来许多网友的热评,节目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中国之声也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节目信息,网友也可通过留言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节目随后中国之声会在其官方微博推出“精彩回放”错过的网友可通过其观看到节目的精髓,使得节目信息在传播中更加精简。更是把广播与网络相结合,实现了广播直播与网络视频直播同步播出,音频播出与视频播出两种播出方式把节目播出形式的多样化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满足了不同层次、年龄的受众接受节目信息的需求。在这档节目中,中国之声选择了与门户网站合作,如腾讯、今日头条等,这使得节目的播出平台更多,波及范围更广,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实现“资源互通、内容兼融、宣传交融、利益共享”的新型媒体的合作。

[1]谢毅,张印平编著.《电视节目制作》[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9-1.

[2]《央广辩论会》第一期节目内容.

猜你喜欢

演播室沙漏辩论
测量时间
演播室跨系统级联在《跨越时空的回信》中的应用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有趣的沙漏
电视新闻演播室的环境设计探讨
DIY装饰沙漏
DIY装饰沙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