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研究
——以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2017-03-12张建国刘思路昆明理工大学650093

大众文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华林风貌意象

张建国 刘思路 (昆明理工大学 650093)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研究
——以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张建国 刘思路 (昆明理工大学 650093)

本文以武汉市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景观风貌的保护为例,以城市意象五要素和有机更新理论为指导,强调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重要性。根据昙华林历史街区现有的形态格局,从道路交通、街区边界、景观节点、区域文化的延续、标志性建筑方面,提出可持续性的保护、更新设计策略,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保护历史街区传统文化,留住武汉记忆。

历史文化街区;昙华林;城市意象;有机更新

一、引言

城市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文化街区承载了城市记忆,它是若干古建筑的聚合,是若干要素组成的人文环境,它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域特色,包括了社会、经济、人文风貌。历史文化街区保存了大量的地域性文物、建筑,能够真实完整的体现传统文化和历史风貌的区域。现代化城市不断发展新的商业区、经济区,历史文化街区浓缩了城市发展历程。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和形象的提升是维持老城区历史延续,延续城市历史记忆的最好方式。

二、相关理论概念

(一)城市意象构成要素

《城市意象》是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家凯文·林奇所编著的关于城市研究的著作。他认为,影响市民对城市整体意象形成的最关键的要素有五个方面:

“道路”如街道,河流等,人们就是沿着这些路径,观察着城市。

“边界”如河岸,路堑、围墙等,通常是除了道路外的,不同的面形成界限。

“区域”城市是社会生活的载体,城市区域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正因为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当人们走进某一区域时,就会产生不同的区域感受,形成不同的城市意象。

“节点”它通常是道路的交叉口、道路汇集的地方。

“标志”它是可以作为外部参照点的一些均质要素或背景中的突出因素。

城市意象五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点、线、面的表达手法。区域内分布着节点,受边界的限定,道路贯穿其间,地标散布在内,它们相互穿插结合,共同构筑城市的整体空间。

(二)有机更新理论

是20纪80年代,吴良镛教授实践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理论。有机更新是遵从城市发展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逐渐的、连续的、自然的改善城市环境。城市有机更新是对城市中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地区做出有计划地改造,使其重新得到发展。保留城市整体性、延续地区文脉、在不破坏地区原有特征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实现更新目的是有机更新的特点。

三、昙华林街区的历史演变

昙华林是位于湖北武汉武昌区的一个老街区。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以后,便有英国、美国、意大利和瑞士等传教士在此地兴办教堂、医院、学校,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在此建立。抗战时期,这里曾是全国的“文化首都”。正是因为西方的文化渗透使昙华林逐渐的繁荣昌盛起来,中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形成昙华林独特的文化氛围,建筑也兼具中西建筑风格。

昙华林在武昌老城的胭脂山、凤凰山、螃蟹岬和古城墙的环绕之中。这里有着历史悠久的街巷、民居、手工坊、阁楼还有古老的梧桐。昙华林街区不允许车辆通行的,所以十分宁静。昙华林街区具有多样的建筑形式和多元文化,有古城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街巷文化等,其建筑和空间形态在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昙华林的建筑,经历了历史的侵蚀,建筑材料陈旧,同时没有较好的维护,已经十分陈旧。在人口增长快速、物质需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昙华林房屋密集,公共空间有限,很难增添新的公共服务设施。

鉴于武汉历史文化空间的保护,有关政府部门决定释放部分山区绿地,设计具有不同特点和多样化的山地交通特色的现场空间,进一步探索历史文化价值,引导文艺产业发展,开发艺术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等艺术文化功能,组织规划一批文化体验特色线,打造最文明的艺术区。昙华林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风格地段和文物建筑等物质空间,还要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需要。

四、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意象研究

一个可意象性的城市,应当具有一定地域特征的。对环境意象的感知既有广度还有深度的,它从城市的各部分细节特征展现城市的风味,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人理解和感知城市。

(一)道路

街道是历史文化街区的骨架,它贯穿整个区域范围,它具有可识别性、连续性、方向性、可度量性。道路的比例尺度、曲折变化,影响着人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意象。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主街是昙华林街和粮道街。昙华林街经过几次修善已经铺设了青石地砖,可供人们游览,但粮道街通往密集的居住区,道路相对拥挤狭窄。

改善道路,合理分离人行、车行线路。应在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内提供适量的公共环保交通工具,适当拓宽主干道路,增加停车场地,满足人们基本的交通需求和消防要求。

(二)边界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需要连续性和可见性的边界。历史街区的边界,是传统与现代区域的过渡。昙华林以中山路、得胜桥、戈甲营、马道门为边界。改善区域的建筑外立面,增加入口广场景观,给人不同的空间意象,既是可见的区域边界,又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三)区域

增加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特征。现代城市中每个城市区域都有不同区位特色,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应突出各区域不同的形象特征。根据城市每个区域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居民观念,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城市风貌整改建设时,应充分体现的城市区域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风貌影可以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市民的精神素养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还显示出城市发展的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状态。所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是一个城市风貌的重要体现,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区域个性化。

(四)节点

节点是城市道路汇集的地方,它是人群集散的地方。昙华林街区内有许多纵横交错的道路节点,独特的节点是周围环境特征的浓缩。昙华林街区内有许多古树,环境清幽,道路的节点的建筑立面、公共设施、小品设计加强了节点的可意象性。

(五)标志

在道路的交叉口、道路汇集的地方控制历史街区空间尺度,适度增加特色指示牌、标识性景观小品,增加辨空间识度,引导人们的行为。昙华林街区有许多历史建筑,如圣约瑟教堂、仁济医院、石瑛故居、钱基博故居等五十多处,都是具有中西方特色的建筑,它们都可以是昙华林历史街区标志性的建筑。

五、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更新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除了保留原始整体风貌格局,还应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实行分类保护和管理。历史文化街区衰落的主要原因是街区的功能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只有赋予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新的内涵,激发其活力,保护才能得以实现。

(一)保护整体传统风貌

传统的建筑,传统的文化,不仅承载了昙华林的历史记忆,也是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区域特性展现。保留昙华林整体历史文化风貌格局,尽量减少建筑的拆除,控制道路、边界的尺度,恢复特色标志性景观设施,保留城市整体性。

(二)延续地区文脉,营造活力的公共空间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风貌设计,设计的不仅是景观、建筑,还需要以人为本,既要通过设计保护历史文脉,提升文化价值,同时满足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需求,完善公共设施服务。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应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历史文化区域与周边区域相融合,在街巷内重点开辟一些供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公共交往空间,延续昙华林历史文化文脉。

(三)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扬传统文化,引入新兴商业文化

昙华林保留了许多传统手工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汉绣文化,陶艺文化,雕塑文化,木艺文化等。昙华林是文艺青年的天地,也是武汉的一张名片,古老的文化在社会的发展下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所以需要引入新兴商业休闲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增加历史文化街区的城市意象。

(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是真实反映城市发展变革的财富。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保护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昙华林悠久,记录了老武汉百年发展的历程,保留着近现代革命文化、宗教文化、传统手工业文化等非物质文化。历史文化影响城市建设,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公共区域,是最令市民回味和印象深刻的。尊重历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认真研究城市的发展历史,对城市的历史演变、文化传统、居民心理、市民行为特征及价值取向等作出分析,才能促进区域的发展。

六、结论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浓缩了武汉的发展历程。昙华林街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展示着老武昌城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许多文艺青年来此游览。昙华林历史街区建筑密集,公共交往空间有限,交通拥挤。从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交通、街区边界、景观节点、区域文化的延续、标志性建筑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有机的更新历史文化街区的风貌,才能实现对其合理的保护,从而发扬昙华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扬传统文化,发展新兴商业文化,才能保存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肌理和格局,历史与现代的融合,切实提高街区内公共空间的活力。

[1](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2001.

[2]吴良铺著.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张建国(1974- ),男,山西,讲师,主要从事景观设计研究方向。

刘思路(1992- ),女,湖北,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设计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华林风貌意象
乘用车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方法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The Best Time to Visit Israel
意象、形神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
华林:首发全球26款全系纯电动环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