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区民俗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创新与应用思考

2017-03-12柏绍荣红河学院美术学院661100

大众文艺 2017年24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彝族民族

柏绍荣 (红河学院美术学院 661100)

彝区民俗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创新与应用思考

柏绍荣 (红河学院美术学院 661100)

文化资源成为民俗旅游发展中重要资源载体,旅游开发的同时也给原生态农村景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彝族地区民俗旅游开发建设应当根据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和村落风貌特征,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为当代发展的文化资本。有效应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元素突显旅游项目优势,在民族旅游开发中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

彝族地区;民俗旅游;民族文化

一、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民俗旅游因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和愉悦价值,让游者体验传承于民间的物质、精神、经济、游艺等层面的各种社会事象,习得知识,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域和历史文化。特色乡村和美丽乡村是民俗旅游开发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载体,但城市化建设和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给原生态农村景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破坏。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日渐突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缺乏文化认同感,传统价值观、审美观等受到冲击,老村落在进行着彻头彻尾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改造。因此,在民俗旅游开发中,处理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辩证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保护了,才有可能进一步的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是一种发展性质的保护,而过度开发则是对文化的破坏和摧残。

国内外一些乡村旅游规划和开发实践为民俗旅游开发和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村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沿袭并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乡土文化保护措施,被称为“日本传统风味十足的美丽乡村”。合掌村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保护传统老村落、维护生态资源、保持农村原有的生产安全格局、传承地域文化和自然相和谐才是农村可持续发展之道。韩国旅游景点的“精致化”打造也值得我们学习,济州岛开发中保留了当地渔村一些原始建筑,还原出朝鲜时期的村庄原貌,民俗活动生动再现了当时百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使游客在休闲娱乐中增加了对韩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台湾乡村旅游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注重创意使台湾乡村旅游进入到“文化为魂”的深度开发阶段。国内乡村旅游开发中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保护,结合生态设计理念,探索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西云庐酒店采用新旧对话的手法,对旧农家房舍改造和餐饮聚会空间的设计,以期达成与传统村落结构与肌理的微妙平衡与共生,使观光体验呈现出宁静的乡村图像。北京山里寒舍由一个古村落改造而成,具有乡村的原始生态特征,每一间房舍外表都保留农家样貌,内部精装修,奢华与朴素混搭,舒适和自然结合,将城市化的星级酒店享受与乡村自然宁静的生活自然融合。在废弃的宅基地上改造建设创意乡村民居及公共配套功能设施,寻求万物的自然与平衡。

二、 文化创意设计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需要深刻理解“以人为核心”的人文内涵和情感寄托,基于本土历史文化的创新创意,推进“主题化、特色化、个性化”的城镇化新模式。民俗旅游开发建设也应该避免千城一面,村落风貌雷同的问题,根据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和村落风貌特征,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创意转化为当代发展的文化资本,发展以本地特色主题文化为核心的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民间工艺、文化艺术、民宿客栈等文化创意新模式。

位于桂林阳朔旧县村的老房子花园酒店(Secreat Garden)。由一位南非的设计师来对旧县村依山傍水、青砖黛瓦却破败斑驳、无人问津的几座老宅子修缮成为旅馆。酒店保留了老房子原有的构造和神韵,同时又增添了许多现代便利的生活设施,将环保理念融入老宅排污系统设计中,让老宅重新焕发灵气。台湾九份作为台北十二个有潜力成为世界遗产的观光地之一,它成功地实现了历史记忆的表达和再现,将地域文化的 DNA 融入城市的肌理系统,并运用文化创意再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感染力,为之注入发展的新动力,进而使城市整体文化和经济获得空前的活跃与提升,九份是一个资源资源型枯竭城市走向复兴的成功案例。

三、 彝族文化元素应用存在问题及创新探索

民族文化是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风俗及由这这个群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和遵循,是人们生存生活方式和准则,是民族历史的积淀。彝族地区民俗旅游开发建设进程中,彝族文化及文化元素是突显“特色化、主体化、个性化”旅游的核心资源,是民俗旅游文化创意设计的不竭源泉。彝族文化元素既包括建筑、服饰、饮食、生产生活用具及手工制品等物质层次的文化元素,也包括民族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礼仪民俗等精神层次的非物质文化元素。

当前彝族地区民俗旅游文化开发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民族特色消解,旅游文化缺乏独特性。大部分彝区的民居建筑、日常服饰、民间歌舞等逐渐失去其原汁原味的异族风情韵味,传统文化有形元素被汉化,有的地区彝族民居已渐渐消失,日常生活中看不到身着民族服饰的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体,民族歌舞受到大众广场舞的冲击。旅游开发背景下民族文化被娱乐化和庸俗化,为了迎合游客的兴趣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民族文化活动形式上演变为失去内涵的愉悦性“作秀”,失去传统民族文化的“真实性”。其二,传统民族价值观念被侵蚀,民族文化失去评价标准和价值准则。彝族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特定的自然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它以传统生活艺术为载体,从建筑、空间、服饰、歌舞、饮食等形成了彝族文化艺术体系及审美价值,是彝族人们生活经验和心灵智慧的凝结。在商业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和各类游客强势文化影响下,长期以来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发生了置换,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等优良传统和品质在商业效益刺激下有时不再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变成一种职业化的习惯。这种民俗文化旅游设计不能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反而在市场经济潮流中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真实性。

彝族地区民俗旅游开发需要处理好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的辩证关系,在文化元素创新及应用中营造好内部的整体文化氛围和外部的市场营销及文化传播。一方面从前期策划、规划设计、市场定位、运营机制、日常管理和维护等方面进行文化打造和氛围营造。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需做好系统的规划设计,民族文化元素如何分类、提炼、创新、应用、评估,如何在开发应用中合理做好文化保护和传承,如何选择文化传达的媒介和手段等都是旅游项目氛围营造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另一方面需有与项目氛围营造相匹配的市场营销和文化传播方案。民俗旅游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民情风俗为资源,以“入乡随俗”为追求目标营造使游人亲历和参与的文化与生活空间,民俗旅游具有民间性、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参与性等鲜明特征,因此,需要完整的民俗旅游的体验式营销。在民俗旅游开发中需要地方政府参与引导,有计划、有秩序地营造文化氛围和文化传播,同时要让少数民族认识到自己文化的价值,唤起民众文化觉醒,避免出现文化传承上的曲解和断代,让文化传播更好的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服务。

在笔者参与的“高甸彝族阿哲民族风情生态旅游村”项目设计中,通过前期考察调研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与保护传承并重,在项目功能设置中,设有玄武洞卡斯特地貌体验区、文化广场、彝族阿哲文化传习馆、岩画、斗牛场、土掌房民居景观、生态农业体验区、民宿客栈、徒步路道、自行车道等。在整体规划设计中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推进项目开发和建设。首先,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充分展示彝族阿哲传统文化全貌,包括传统民居建筑实景、民族歌舞展演、民族节庆活动、民族服饰、礼仪民俗、地域特色景观、生产生活体验等;其次,从文化主体群众的角度完善生产生活设施,硬化亮化道路、美化村落,设有文化广场和传习馆,便于文化展演、展示和传承。在文化传播方面尝试将彝族阿哲文化视觉化和符号化,提炼代表元素,突出差异化和独特性。

四、 结语

随着全球化推进,文化和文化产品同质化日益突出,民俗旅游项目产品也亦然。因此,传统文化资源显得尤为珍贵,彝族地区民俗旅游开发需有效利用好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融入现代文化创意设计理念,开发与保护传承并重,使彝族地区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得到可持续发展。

[1]田茂军.保护与开发:民俗旅游的文化反思以湘西民俗旅游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4,9.

[2]尹悦.韩国文化旅游开发的成功对中国的借鉴[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

[3]王慧敏.文化创意小镇:不再千城一面[J].创意经济,2014,4.

[4]张晓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前沿,2011,9.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彝族民族
彝族海菜腔
彝族荞粑粑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