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管理 提高人才质量

2017-03-11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考核院校

田 梦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北京 100102)

当前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的相关有利政策,加大资金投入,让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更进一步,还需要高职院校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起为社会进步不遗余力培养人才的理念,不断在自身建设上做文章,突出办学特色。当前高职院校首要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切实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提出符合实际的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培养更全面、更出色的人才,真正提高人才质量。

1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1.1 教学管理理念与教育改革的初衷不符

为了进一步深入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应该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进行循序渐进的一系列改进和调整。根深蒂固的管理思想、行为规范和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头脑和思维模式,致使教学管理的实施者习惯性的将教学管理单纯地理解为对教师和学生的行政管理行为,仅仅侧重于“管”而直接导致了教学管理体系的僵化,然而“理”这个灵活的管理系统惯性的被忽略了,由此导致的师生之间“教、学”的积极性无法有效地被激发,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惰性随即被放大。

1.2 缺乏高职特色的教学计划,一味模仿

培养能够适应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应该树立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为准绳,并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这类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围绕这个培养目标展开教学活动是每个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然而,现状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计划等方面一味模仿普通高校,甚至生搬硬套,部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但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甚至不按照招生简章上的描述切实执行。部分高职院校简单粗暴的模仿行为,不仅与培养技能型人才这一办学初衷背道而驰,也断了其自身持续发展的后路。不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办学初衷进行人才培养,而简单地将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同等培养,必定会导致高职学生在就业上缺乏竞争力。对高职生和大学生的重复培养,直接导致高职生在就业压力面前毫无优势,严重者更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陷入畸形,即部分行业过分饱和,而一些人才配备严重缺乏的技术型职位却无人问津,这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并非福音。

1.3 管理队伍有待加强,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当前看来,人员数量不合理,学历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培训不充分的现象在我国高职教学管理人员中司空见惯,因此,教学管理人员鲜有机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管理理念急需更新等现象屡见不鲜。

1.4 考核方式单一乏味,评价分析点到即止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管理考核体系,普遍沿用着由高层管理者向下进行评价的单向考核模式,因而,被考核者只能被动地将考核信息向上层管理者汇报、传递,这样的考核系统必然会缺乏反馈,对于考核工作的改进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因此,教学管理工作要进步、要发展,改进当前的教学管理考核方式是重要途径之一。

2 为何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必须创新?

2.1 创新教学管理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部分,随着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致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不断扩大的教学规模与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之间会形成不可避免的对冲;二是从客观上要求更新的教学管理体制;三是在推进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教学质量、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如何跟上改革的需求。

2.2 创新教学管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在满足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不断同步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始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有效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综合型人才已经成为新世纪我国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致使我们在工作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不够,想要达到创新型教育的要求,做到创新教学管理,只有积极探索和实施更灵活、更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不断改进教学管理质量,探索新的教学机制,以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新准绳。

3 创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该从何做起?

3.1 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学管理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想要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就必须以变革教育思想、确立现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观念为先导。

3.2 坚持去伪存真,重塑教学管理流程

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想要切实重塑教学管理流程,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阶段式的诊断、整改、创新。有的放矢,紧抓教学创新活动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论证,根据具体校情为本校量身打造适用于自身的教学管理流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教学质量。

3.3 创新教学管理是新时代学校建设的重要目标

有利于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是教学管理创新的初衷,背离了这个初衷,教学管理的创新也就没有了意义。要做到这个一致性,需要教学管理者从本校教学管理工作全盘出发,首先要了解当前改革的基本走向,分析本校工作的现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整改方案和措施,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的管理理念,领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虚心听取一切在校、离校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所得的信息,提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整改方案,这些都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点。

3.4 素质教育必须成为考核机制创新的重中之重

要做好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控制,考核机制是重点;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考核机制的创新就势在必行。要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就必须要强化教学管理的设计、检查、监控、评估、反馈等功能。如今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存在着悬殊的权力失衡现象。要真正做到在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者应该将决策、监督等权力充分的赋予教师和学生,有效的建立起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合理的权力制衡关系,只有这样,教学管理活动才能更加良性和高效地运行。要点如下:

第一、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教育对象分别管理,注重评考核估标准的多层次性;

第二、应该组建由负责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老师、学生均有参与的结构、比例合理的评估组织,注重评估队伍的包容性,确保各种不同的声音都能得到有效的反馈;

第三、应该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能力素质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真实反映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3.5 构建有学生参与的创新型教学管理过程

创新型党的教学管理过程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于学校而言绝不是一句空话,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让学生受益终生。建立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在成为学习与研究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参与方式如下:

第一、在教学决策工作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

想尽一些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管理活动的有关决策中来,指出管理者看不到的弊端,为创新教育管理模式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建立由学生组成的教学活动管理组织,代表全校学生,全程参与部分课程教学计划的设定、课程编排、确定补考以及重修方法、设定实践教学方案等工作中来。真正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力求做到学校制定的各项规定能够代表学生的实际诉求。

第二、在教学监督工作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

管理模式要创新,就不能走老路,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学校必须及时处理,并将信息反馈给广大师生。这样,既能够大力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又能够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也是极大的提升。

4 结语

培养面向生产、面向企业和服务一线的创新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是当今我国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在自身教学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分析总结,创新符合本校校情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学生的全面、综合、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斌.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9),83-84;

[2]何红梅.浅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I);

[3]李金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探析[J].职教论坛,2016(1):43-47;

[4]肖奇.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27):35-36;

[5]刘旭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缺陷及创新[J].科技经济市场,2009,(12)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教育部门户网站 www.moe.edu.cn.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考核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内部考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