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专业教学探究

2017-03-11郭亚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赵 敏 郭亚文

(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103)

1 引言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简称“一带一路”经济战略。这一伟大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我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外语的要求则更为明确。而目前来说,英语依旧是全球辐射面最广的一种语言,因而如何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能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技巧,则成为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重点。其实早在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发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就已很明确指出,“在完成《基本要求》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既可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可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1]。然而,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还依旧以教授学生通用基础英语知识为主,并未注重与他们的专业相衔接,这则与我国目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违背,因此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加以改革。本文试图基于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公共英语分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2 当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多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因循守旧的状态中。教学模式极为单一,教师的讲解以及书本占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用同一套教材教授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无论学生层次高低、基础如何,均安排同一系列教学活动。大学英语四六级或全国英语等级考试通过率仍旧是各大高职院校评判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很多高职院校对公共英语课程不够重视,课时分配较少,师资配备也不合理,导致公共英语这门课在这些高职院校当中成为了一种形同虚设的课程。为了突破这一传统局面,很多高校也积极开展了各项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引入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情景教学融入课堂,同时加大公共英语课程的课时量,为解决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众多高校都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模式。

然而,这些改革措施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错位,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脱轨;学生掌握的英语能力与实际岗位需求不匹配等。有的改革措施甚至很难在某些高校展开,例如分层教学,该教学模式一度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到目前也仍旧在不少高校当中如火如荼的展开,其旨在根据学生英语成绩的高低将其分成几个等级来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然而,此模式在实际实施当中困难重重。就拿我院来说,每学期我院教材的征订都会提前两三个月完成,但是几个等级的新生人数却无法在此前确定,因此无法提前购买相应的英语教材;同样出于此原因,学院相应的公共英语的排课也无法进行;如若采取分层教学,打乱原有行政班级来分班,则学生无法按照系部和专业集中上课,公共英语的上课时间只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这对英语教师的数量则有一定的要求;而且采取分层模式的话,由于各系专业学生都打乱了,辅导员则无法及时掌握其所带班级的考勤情况;同时这种将学生分成等级来教学的方式,不论是对任课教师还是对学生都会造成一定情绪上的影响。另外,通过与同省的乐山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同类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负责人沟通,了解到他们均由于在实施分层模式教学当中遇到类似以上的困难而先后放弃该模式。

因此,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做到与课程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同时,还应当具备有效性和可实施性,能够大范围推广。

3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分专业教学模式的引入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课程进行分专业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来自于Hutchinson和Waters所提出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以下简称ESP)。所谓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展开工作的交际能力[2]。这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的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2017年9月份我院还针对公共英语分专业教学的必要性在我院大二学生当中随机抽取了60名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0.1%的同学非常赞成在英语课堂上将公共英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来教学,有超过75%的同学表示,如果将专业课知识融入到英语课堂,他们会对英语课更感兴趣、更愿意参加课堂活动。虽然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人数有限,但这一调查结果也能从侧面说明在高职院校当中有必要对公共英语课程分专业教学进行一试。

3.1 课程教学目标

依照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定,坚持从社会、企业和学生个人需求出发,将英语语言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充分体现出英语在各个专业当中的应用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使得学生既能够用英语应对日常的人际交流,又能够满足行业对其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进而成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3.2 课程设置

在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课程体系应采取“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的模式,具体实施可采取分阶段式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基础英语教学,注重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能够完成简单的日常口语和写作交流,为下一阶段奠定语言基础,这一阶段可设置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学期,共32学时;第二阶段则进阶到专业英语教学,时间设置在第二和第三学期,每学期32学时,共64学时,这一阶段将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相接轨,注重教授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专业知识学习当中所遇到的词汇、短语、句式等,让英语语言确确实实起到实际应用的功能,同时辅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3.3 教材选定

分专业教学的大学英语的教材应当参考学院各个专业的特点以及专业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与专业知识最贴近、与专业培养目标最一致的英语教材,切勿选用“有名无实”、与专业实际应用相错位的书目,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应注重基础性、实用性、趣味性、时代性;如果能力允许,教师还可根据学院专业特色,自编教材。

3.4 评估方式

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试”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量,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将专业课程所覆盖的知识嵌入到考核内容当中,不局限于传统的试卷作答,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融入进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而综合的考查。

3.5 教师队伍建设

大学英语分专业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不再仅仅教授英语语言知识,而是要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做到熟知,不断学习和专业相关的内容,积极和专业课教师沟通交流。学院也应当注重培养“双师型”人才,多组织相关培训、提供更多的教师学习渠道,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4 总结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的教学改革一直都在进行,有进步但也仍有诸多弊端。实行分专业教学的模式,不仅仅呼应了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也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大学英语改革视角。这种兼顾英语语言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学模式,带动了从课程目标到教师队伍建设这样一个从上到下全方位系统的改革。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需要更多高校不断地实证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8.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英语课程英语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公共英语构建研究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中职院校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分析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