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财会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工作机制
——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

2017-03-11贾瑶瑶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会计学院中山大学财会

贾瑶瑶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5)

【文化与教育】

浅谈财会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工作机制
——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

贾瑶瑶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广东 广州 510975)

财会专业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大学生校外实践在财会专业的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促使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从当前财会专业大学生校外实习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财会专业校外实践工作为例,提出完善高校财会专业校外实践的几点意见。

财会专业;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工作体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手段之一,而高校财会专业作为应用型为主的学科,各高校都意识到专业实习环节的重要性,尤其是校外实习,其是学生真正接触企业,实现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因此,各学校基本上形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设置了模拟实验、案例分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1]

一、高校财会专业校外实习现状

(一)高校财会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不足

虽然高校财会专业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校外实习基地普遍不能满足实习生实习的需求。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虽然在实习项目负责教师的努力下,会计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能够提供的实习岗位由2012年的100个左右上升到2016年的550个,而相对于每学年接近1 000名的学生来说,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究其原因,其一,公司的财务会计信息往往涉及到公司的商业机密,多数企业不愿意承担由实习生接触企业财会信息而带来的风险;或者只允许实习生学习一些零碎的、表面的知识,导致实习生无法系统地掌握财会实训操作技能,也就无法学到日后工作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其二,公司企业担心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虽为实习生提供了实训学习和指导,实习生却不留在企业工作,即得不到实际利益,反而降低了企业效率,增加额外负担。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有63%的企业认为不方便安排实习。[2]其三,高校财会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公司企业财会岗位能够接收的实习生名额有限,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实习需求。

(二)财会专业大学生校外实习效果欠佳

多数高校财会专业采用实习生分散实习和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训教学,而由于与学校合作的实习单位容量不足,实习生单独联系企业,独立开展实习的分散实习成为主要的实训模式,这种实训模式由于存在学校的监管和帮助难以到位和实训效果难以检测等不足,实习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甚至存在实习生通过父母或者朋友的关系,虚开实习鉴定表,编造或者抄袭实习报告的情况,而且实习生分散实习的实习单位由于不了解学校对于实习的要求,对实习生实习内容、实习指导、实习考核未必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财会专业校外实践工作体系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财会专业教学十分重视校外实践,专门成立了一个专业实习项目组,由会计学院领导担任项目主任,行政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行政教辅人员担任日常指导老师,负责实习生日常管理工作(如实习小结的批改、请假、安全教育等),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指导老师,负责解答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他们共同承担对学生实习的管理工作。即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财会专业形成了日常指导教师、专业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实习指导体系。

(一)校外专业实习的定位

财会专业是应用类学科,而专业实习可以通过实践来深化学生记忆,且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是以掌握熟练的技能和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技能的学习、训练和运用为中心,将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实务操作处理,使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理论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在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校外实习作为高校财会专业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让学生直接到校外参加财会实务工作,与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一致,即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和培养。

(二)校外专业实习的内容

财会专业实习生通过毕业实习,能正确理解会计的性质、特点,巩固课程中所学知识;明确会计、审计等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正确处理相关业务的技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或审计工作奠定基础。所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明确了财会专业学生实习单位的范围: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公司企业财务部门、非大堂服务类的银行岗位、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而明确了实习单位的范围也就确定了实习生实习的内容,即与财会相关的工作。例如,学生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主要工作包括:(1)协助项目小组完成现场审计工作;(2)工作底稿的整理及归档;(3)负责审计过程中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4)其他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工作等等。

(三)校外专业实习的管理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把专业实习定位为教学的一部分,为确保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制定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实习基地建设方案》《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实习管理规定》,以规范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会计学院与校外实习基地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对外派到实习基地的实习生进行统一管理,严格执行实习管理制度。

(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

会计学院特别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维护,其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早在2013年,会计学院就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内的20多家单位签订了校外实习协议,经过实习项目负责老师的不断开发,以及历届实习生的努力,到目前为止,会计学院的实习基地不断扩展,已有5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能够为实习生提供500多个岗位。会计学院在扩展实习基地的同时,也在注重建设高质量的实习基地,对于一些未能实现我院实习目的的事务所进行淘汰,并和省内排名靠前,甚至国内排名靠前的实习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学院逐步规范与实地基地的沟通交流机制,定期与实习基地开展交流,努力实现日常指导老师、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实习生之间的多层面、多角度的沟通,以解决学院在实践教学中的需求、实习生的需求及用人单位的需求。

(五)校外专业实习的考核体系

会计学院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日常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为主的日常考核,一部分是专业教师对其实习报告及其专业性的考核,其中,日常考核占60%,专业考核占40%。日常考核包括日常指导教师对实习生上交的实习小结的批改考核,以及日常指导教师通过与实习指导老师的沟通、与实习生的沟通综合对实习生进行考核。由于日常指导教师能够更直接、更具体的接触实习生,了解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了解实习生是否能够完成实习任务,所以在考核中占的比例更高。专业教师主要解决专业性的问题,以及对实习报告进行批改来考核实习生。

三、高校财会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完善

(一)建立稳定的、多元化的校外实习基地

针对高校财会校外实习基地不足的缺点,以及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创新性的让学生在大三第二学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的做法,笔者认为,财会专业应当重视稳定的、多元化的实习基地建设。稳定的实习基地,可以解决实习生的实习场所问题,但是过于单一行业的实习基地,则会限制实习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如果能够在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作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开发一些公司企业财务部、银行、证券公司等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将更有利于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二)将仿真实习和校外实习有机融合

不管是校外实习岗位不足,还是有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笔者认为,校内仿真实习或者仿真实习课程十分重要。校内仿真实习可以是ERP系统仿真实习,可以通过VBSE把企业引进校园,其都可以让财会学生对企业的运作、对各种工作的流程和各种行政规范及相关程序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实习生在学校就可接触到企业的运作,有利于加快实习生适应社会的步伐,更有利于实习生掌握实操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校外专业实习的配套机制

校外专业实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需要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需要良好的管理制度。高校财会专业的校外实习应在人、财、物方面都给予充分的支持,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匹配数量充足的指导教师,尤其是要充分发挥行政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在专业实习管理中的作用。专业实习的有效运作还需要有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既能合理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单位、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考核内容,又能协调好专业实习与学校其他事物的关系。既能保证实习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又能保证实习质量。

[1]李小红,夏金星.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18):95-96.

[2]王东升.会计专业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2):25-29,36.

【责任编辑:王 崇】

G712;F230-4

A

1673-7725(2017)07-0151-03

2017-05-10

贾瑶瑶(1991-),女,河南开封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会计学院中山大学财会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信息系统(SYSU-HGIS)实验室简介
国家会计学院负责人名录
一击止“痛”!450余水产人聚焦第九届中山大学水产饲料技术创新大会,教你从百亿到百年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2017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注释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