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其培育途径

2017-03-11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

张 欢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文化与教育】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其培育途径

张 欢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

本文从中华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并从经济发展、网络文化、教育形式、创新能力四个方面阐释了影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原因,探讨以引导、开放、实践为原则,构建发挥个人参与、家庭熏陶、校园教育、社会感染合力的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模式。

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培育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1]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理念,更是党建设文化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国家对中华文化的重视。只有将文化自信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才能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华民族昂首挺胸,早日实现中国梦。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因此,认清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使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夯实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文化的意识,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积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

黄秋生、薛玉成认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包括“对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外来文化的批判借鉴”“对本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仅体现在文化继承的去粗存精上,还包含有文化传播中的积极心态,更包含着文化创造上的主观能动。因此,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意愿、心态、行动三个维度来看,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意愿上看,当代大学生志愿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奠定坚实基础。传统文化构成了13亿中华儿女共同的文化基因,构建了56个民族统一的精神信念,对其形成认同感和自豪感是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二是从心态上看,当代大学生主动拓展爱国主义革命文化,坚定社会文化自信。革命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儿女的果敢创新、昂扬向上、不畏艰辛,它是根植于每个人心目中的整体精神,是每个人骨子里的奉献精神,是落实于每个人行动中的创新精神,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旋律。三是从行动上看,当代大学生踊跃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国家文化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而来的,在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思考中不断进步,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能量源泉。[3]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一)经济发展的变迁,形成了大学生文化认知上的“厚此薄彼”

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变迁,使得文化转型不能完全匹配于经济的发展,在西方知识、理论、经济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普世”价值观,认为“自由”“民主”与“人权”是全人类共有的价值,忽视了我国的国情与发展现状。[4]他们盲目地追求西方文化,为了融入西方社会,努力考雅思、考托福,希望拿到较高的GPA,通过校级交流项目出国学习,拓展个人视野,增长个人才干,完全摒弃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疯狂地推崇西方文化,忽略了西方文化中具有欺骗性、迷惑性的错误价值观念,甚至改变了政治立场,对党的领导产生了怀疑,动摇了文化自信的根基。

(二)网络文化的涌入,产生了大学生文化意识上的“亦步亦趋”

网络的普及与发达,使得文化的传播更具开放性、互动性和快捷性,人们借助网络,不仅创新了文化形态,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便捷地了解到了我国的发展状况与世界的变化,增强了人们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当下,网络已经成为了“95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一部分,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先进文化知识,通过网络丰富人脉关系,通过网络构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是,由于其辨别能力较低、自律意识较差,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不良观念的影响[5],接受敌对势力的渗透,成为了他人分裂国家的傀儡。

(三)教育形式的偏离,导致了大学生文化心理上的“无动于衷”

在当前文理分科、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依然依赖于教师的灌输与考试的督促,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部分大学生不积极参与文化熏陶,不主动接受中国文化,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甚至有人形成了“非专业课就不重要”的错误观念,选修通识课只为了通过考试,取得学分,政治理论课上睡觉、玩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功利主义的思想,使得大学生对文化的汲取,仅仅只停留在表象了解阶段,并没有认真思索、深入理解,更提不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创新能力的不足,造成了大学生文化实践上的“浅尝辄止”

文化创新不同于经济创新,它不仅需要独特的思维、进取的意识、与众不同的想象,更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与顽强不屈的品质,而部分大学生在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抱着通过实践活动拿奖学金加分、通过活动经历为简历加分添彩的想法,没有静下心来真正思索如何创新,只是匆匆忙忙地完成任务,简简单单地草率收场,如许多高校开展的“三下乡”活动,虽然学生基本能以学校特色、学生专业为基础,在贫困地区开展社会实践,但学生怕苦、无法坚持、收效甚微、形式重复的现状仍有待提高。

三、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思路与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原则与目标

1.引导为先,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

为提升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必须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的全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其端正对我国传统文化持有的态度,自觉地思考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未来,在批判继承中,引导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丰富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感召力。

2.开放为源,培养大学生对爱国主义革命文化的理解

面对不断丰富多元的外来文化,应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开放态度,使其积极对待外来文化,从中汲取先进的知识与经验,同时,也应注重提升大学生分析问题、甄别问题的能力,使其坚定个人政治立场,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文化自信,主动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

3.实践为本,培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索与创新

大学生只有通过丰富的文化实践活动,才能在行动之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特点、中西文化的差异,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大学生可以通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调研各地风土人情,参观学习文化教育基地,走进文化古迹、感知历史文化,通过志愿服务,践行文化育人,最终在心理上正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行动中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积极宣传中华文化。

(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径

1.发挥个人对文化自信的主动与参与作用

大学生应该摒弃“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自我管理”的学习模式,利用课外时间,主动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利用课内时间,积极选修人文社科课程,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提升个人文化底蕴。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参与文化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民俗文化,深刻了解我国国情,通过参加校内举办的文化活动,感受文化的魅力,通过校外实践参观学习,提升民族自豪感。

2.重视家庭对文化自信的影响与熏陶作用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物质与精神环境,因此,家长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引导与熏陶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家长以身作则,经常性地通过书籍、网络提升个人的文化鉴别能力,积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时刻注重引导孩子了解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为学生形成文化自信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整合校园对文化自信的教育与引导作用

大学校园应有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文化氛围,不仅要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创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还应该通过设置人文课程,将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中西对比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同时注重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促进学生通过校内实践、校外服务,提高个人主体意识,为文化传播贡献个人力量。

4.挖掘社会对文化自信的浸润与感染作用

一方面要注重网络新媒体与传统纸质媒体的引导与监督作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广泛了解文化发展、积极弘扬时代精神的社会大背景,使其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逐步提升文化宣传能力、文化思辨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社会实践、社区教育,使其在实践体验中,深刻感知社会文化发展的脉络,提升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1]习近平.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6-07-01)[2017-05-01].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07/02/nw.D110000renmrb_20160702_1-02.htm

[2]黄秋生,薛玉成.当代中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0-113.

[3]杜兰晓.当代中国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路径探析——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2,(12):99-102.

[4]张志娟,秦东方.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6):126-130.

[5]郝桂荣,李本智.大学生文化观现状及树立文化自信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3):31-34.

【责任编辑:王 崇】

G641

A

1673-7725(2017)07-0123-03

2017-05-12

张欢(1990-),女,陕西西安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