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外国文学的流变与趋势

2017-03-11黄晓宁

文化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外国文学文学作品作家

黄晓宁

(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研究综述】

引进外国文学的流变与趋势

黄晓宁

(长治医学院,山西 长治 046000)

在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引进外国文学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其对于丰富我国文学内容、拓展国人阅读视角、提升国人文学眼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引进外国文学的流变,并从总体引进环境方面、文化教育视角方面、引进具体方式方面对引进外国文学的未来趋势进行了论述。

外国文学;流变;发展趋势

外国文学指的是除了中国文学以外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学。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都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特点。众多国家的文学都深刻反映出自身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髓,其对启迪国民的智慧、提高国民的审美体验、促进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当前处于变革和转型时期,需要以更加兼容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来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积极引进国外文学是一个重要内容。

一、引进外国文学的流变

(一)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

在这一时期,为充分开启民智,国家对于中国传统的考据学和八股取士文章进行改变,使一大批的中国优秀文学家、作家、思想家都积极引进西方文学,以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开始进行民主和自由的探索,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新文化先驱人物亲身投入到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行列中。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将具有良好思想内容的外国文学作品放置在重要地位上,依据中国自身的特点、国民的喜好、价值取向等,进行有重点、有目标的选择,主要的代表性作品有: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复活》,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雾都孤儿》,英国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成为当时中国知识界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

通过大量引进外国文学经典作品,极大地拓展了中国人的阅读范围、知识领域,开阔了中国人当时的眼界,使他们透过外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等,深刻反思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养料。但在此过程中,一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并没有在中国广泛流行,而一些非典型的作品被众多中国人所喜爱,并逐渐成为了中国人眼中的外国经典。

(二)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30年代,众多的左翼文学运动作家将高尔基为代表的苏俄现代作家文学作品引进中国,直接催生了苏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将具有“生活教科书”特色的苏俄文学作品大量引入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比如,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法捷耶夫的《毁灭》、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经典作品。其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话成为当时众多中国人的座右铭。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大量引进东南欧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有:匈牙利的裴多斐、波兰的密茨凯维奇、保加利亚的波特夫;经典的作品有捷克斯洛伐克作家伏契克的《绞刑架下的报告》,其对于当时的中国人产生了深刻影响。由于这些作品将政治性放在第一位,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对于教育广大的民众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当时的社会媒体,都赋予了这些经典文学作品非常高的社会地位。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在这样的社会文学环境下,大量的非主流文学作品受到压制,限制了文学的发展空间,使得文学作品失去了丰富解读的特点,也失去了独有的审美价值,导致众多作家的创作自由受到极大限制,不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外国的文学成为了禁区。1978年之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其为引进外国文学作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学环境,促使大量的外国作品,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等文学作品大量引入到中国,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作品遥相呼应。思想的解放使中国人以更加包容和自由的心态来审视众多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国的文学市场环境也具有了自由、宽松、繁荣的特点。从整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这一时期中,众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受到批判的外国文学作品被翻译,并且可以在国内自由地购买。从流行方式进行分析,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其中的代表,受到中国人的广泛追捧。如著名诗人、翻译家袁可嘉、郑克鲁等编选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丛书,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印度、欧美、日本等国家现代派文学的主要流派,以及其中的优秀作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极大拓宽了中国人的视野。其中,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性作品《百年孤独》《这个世界的国王》《玉米人》《总统先生》《幽灵之家》被翻译,其在整个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直接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极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阅读视角和思维。[1]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

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之后,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被拉近,全球性的同步阅读成为了重要阅读方式。因此,外国一些非常流行的作品很快就被翻译,并且在国内成为畅销书籍,其中的典型就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系列丛书《哈利波特》。在J.K.罗琳的笔下,这个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在不断成长,在一个充满着神话色彩的世界中抗争,系列丛书《哈利波特》成为了众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经典书籍。此外,《达芬奇密码》《追风筝的人》也是中国人追捧的经典作品,其席卷了中国各大书籍排行榜。

在此过程中,那些具有流行元素和时尚元素的顶级畅销书为图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比如,魔幻类小说《魔戒》,非常契合当下众多人的心理需求;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中,《暮光之城》系列丛书促使人们对纯洁的爱的渴求;而《窗边的小豆豆》为世界上几千万读者带来了无数的感动和笑声,为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启迪。

这些畅销书籍占据了大量市场,而一些具有艺术性、思想性、审美性及良好语言表达能力、独特思考方式、具有时代气息、贴近人们生活的外国经典文学作品也被大量引进。比如,《廊桥遗梦》的唯美爱情故事,极大触动了那个时代众多中年人的情感世界和伦理价值取向;而具有诗意、成长、凄美、忧伤特征的《挪威的森林》,则成为了众多青少年的最爱;杜拉斯的作品《情人·乌发碧眼》具有浓厚的东方情节,其独特的思想观点和人生经历,以及鲜明的个人手法和超现实主义的特征,被众多的读者所喜爱;被众多人称为“作家中作家”的米兰昆德,将文学、历史、哲学有机融合,形成了具有典型特点的当代思辨类型小说。

但在此过程中,存在着片面强调市场效应而忽视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价值的问题,从长远来看,非常不利于我国文学的进步和发展。[2]

二、引进外国文学的未来趋势

(一)总体引进环境方面

从时代发展方面进行分析,我国具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引进空间环境,可以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引进到中国本土,以借鉴其中优秀的思想内容来发展我国自己的文学。同时,还可以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进行广泛的文学交流和沟通,促进世界文学的发展。原因在于,世界上众多国家、民族的文学都具有自身的优点,需要在交流与沟通中取长补短。

(二)文化教育视角方面

目前,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语言学习的热潮,人们除了学习英语之外,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成人们语言学习的热点。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引进到国内,并通过诗意的文学方式对人们进行文化素养的培育,以启迪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文化精神。

(三)引进具体方式方面

从未来引进外国文学的方式进行分析,我国会进一步打破题材、时间、民族、宗教信仰等等方面的限制,将具有良好语言特征、思想特征、文化特征的外国文学引进国内,并在全社会进行推广,以在丰富国人阅读视角的同时,提升国人的文学眼界,避免将自身的视角局限在民族文学的框架中,从而促进中国文学的进步和发展。[3]

三、结语

将外国文学引入中国,极大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丰富了国人的阅读方式,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本文主要对外国文学引进中国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将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进行罗列,指出了中国引进外国文学的特征,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1]陈邕.引进外国文学的流变与趋势分析[J].出版广角,2014,(9):14-16.

[2]殷明明.新世纪外国文学引进对当代大学生阅读的影响——以若干调研成果为基础的思考[J].理论观察,2016,(11):139-141.

[3]丁欣.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20世纪中国“外国文学史”教材考察[D].上海:复旦大学,2004.

【责任编辑:周 丹】

G239.2

A

1673-7725(2017)07-0116-03

2017-05-10

黄晓宁(1993-),男,山西长治人,助教,主要从事英语笔译、外国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外国文学文学作品作家
作家的画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